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申之年,历史的往事再次成为热门话题。360年前,腐朽的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祯皇帝跑到景山吊死在一棵槐树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但胜利的果实在四十几天后便得而复失。60年前,郭沫若写下《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文章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学习文件,而且为共产党赢得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引为鉴戒的生动教材。古人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便道出了以历史为鉴戒的重要作用。当年,中国共产党从《甲申三百年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胜利时骄傲的危险,并以李自成的教…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实践》2001,(4):24-24
350多年前那个甲申年,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推翻了;然而不久,大顺军也从胜利的高峰跌下来,很快失败了。57年前,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失败的教训。1944年3月18、1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了鉴戒历史的教训,我们重新刊登《解放日报》的编者按,并建议重读一下《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11):32-32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3月,《新华日报》全文连载了郭沫若写于三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祭》文秉笔直书,言说了明末李自成进京出京,由胜到败,39岁战死在九宫山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4.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洽好又逢甲申,《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日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5.
翟玉琢 《党史博采》2004,(10):45-46
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题为《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不久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此文之所以名为《甲申三百年祭》,是因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部攻进北京,灭亡明朝,是1644年,按古代干支纪年为甲申年,到郭沫若写这篇祭文的1944年,又逢甲申,整整过去了三百年。从《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年,再逢甲申,时光又过去了六十年,但重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觉得仍有很现实的意义。《甲申三百年祭》摘引了《明史》、《明史北略》、《甲申传信录》等许多史料,客观详尽地评介了李自成的成败和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再次表达了执政党坚决反腐败,永远不动摇的决心。60年前的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  相似文献   

7.
1944年5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连载了郭沫若的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以1644年(甲申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成败转换为主题,深刻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不仅赞同文内的分析,还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一部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把郭沫若这位党外人士的文章列为党内整风学习的材料。根据毛泽东的意见,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并强调:“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履辙。” 60年过去了,2004年恰又是甲申年,中国共产党已执政半个多世纪,今日重读此文,仍然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1,(8)
重温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又有新的体会。在这篇史论名篇中,郭沫若广证博引,以翔实的史料,精辟地证明:明末李自成领导的轰轰烈烈统治以后,短短40多天便宣告失败的原因,就是起义军的领袖们,经不起胜利的考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犯了在胜利时骄傲自满的错误。“在过短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李自成》汤胜利精通历史,善于汲取历史教训的毛泽东,曾经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给以极大关注,他谆谆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坚决克服骄傲和腐败,"决不做李自成第二"。毛泽东虽然对李自成的革命方式和胜利后的骄傲不以为然,但是,他对李自成个人的人品...  相似文献   

10.
饶辉明 《学习月刊》2010,(24):51-51
六十六年前,郭老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率起义军打进北京而后迅速退出北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就此历史教训写出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的50周年。毛泽东曾于50年前的延安整风中号召全党学习郭老这篇文章,这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历史是值得回味的。公元1644年正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仅仅40天便被迫撤离,败走西安,李自成本人后来也跑到湖南夹山寺当了和尚,落得个孤灯伴日,匿迹山林的下场,造成千古遗恨。导致…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4)
重温《甲申三百年祭》有益──访温济泽纪新今年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打进北京(1644年3月19日)、后因腐化等原因失败又匆匆退出北京(1644年4月30日)350周年,是郭沫若就此历史教训写出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犯》50周年,也是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  相似文献   

13.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学习与时局》的报告,对于党的历史经验作出了科学的总结,其中他在谈到为了夺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时,指出:全党同志对于历史上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  相似文献   

14.
一毛泽东对历史的谙熟和偏爱,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是有口皆碑的,他尤其擅长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延安时期,史学大家郭沫若写过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分析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先胜后败的历史悲剧源于骄傲和腐败,隐喻即将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毛...  相似文献   

15.
正1944年3月10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立即引起毛泽东的兴趣,并进而成为全党整风文件。四五月间,毛泽东在演讲中谈道:"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转折关头,如何使全党在胜利面前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和优良传统作风、迅速夺取全国最后胜利,这一严肃的政治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毛泽东主席联想起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由于居功自傲,导致失败的沉痛教训,于是他多次向中央工作人员讲述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故事,反复告诫大家“我们不要学李自成”,并教育全党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末农民起义功败垂成?其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教训应该记取?这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有哪些借鉴意义?回顾李自成的历史,重温郭沫若的文章,我感觉最强烈的一点是要防止胜利时的骄傲情绪。在骄傲情绪的影响下,李自成的农民革命队伍尤其是高层领导产生了严重的懈怠和腐化。李自成本人也走向了反面,他在空前胜利面前没能经受住考验,把握不住急剧变化的形势。这是农民革命功亏一篑的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李自成是在明末农民革命运动长期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统帅和领袖。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使他养成许多优秀的品质和素养,这…  相似文献   

18.
六十六年前,郭老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原因。同年,毛泽东同志把《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文献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