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说来,“科学”就其本来含义而言是指对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而客观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如果把政党现象本身当作一个具有复杂联系的客观整体来看,能够从中寻找到影响所有政党的最基本的规律,即政党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这一规律制约着所有政党的活动方式和生存状态。简而言之...  相似文献   

2.
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既与社会影响有关,也与教育有关。在当代社会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科学地处理好价值观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是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05,(23):33-33
社会和谐是指一个社会各方面整合与协调运转的状态。它是由社会的公正、平等、合理、协调、稳定等方面的价值内容所构成的,是和社会发展的畸形、不和谐的状态相对而言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意义,它是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时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有一定差异的,实现共产主义当然是社会主义的最终和最高价值理想,但是,所有这些价值追求中都包含着一个核心的基本的价值观——社会和谐。这正是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根据所在。因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认同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章玉丽 《世纪桥》2008,(6):79-80
随着社会变迁,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对策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重视家庭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拓展价值观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所谓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教育也有自身的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贯穿在教育发生发展始终、在教育的一切方(?)都发挥决定作用的内在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学校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有必要从教育的基本规律中加以考察。 (一) 规律是容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改变和消灭它,但能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教育规律亦如此,在德育首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数字为依托快速兴起的新媒体,已深深地浸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并对其价值观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因而了解新媒体的内涵、特点、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规律,有利于从社会、高校、个人这三个层面探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着力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消解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多意词。从人们日常的使用范围上看,它可以分为宏观文化、中观文化和微观文化。宏观文化是指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总和。如,夏、商文化,龙山文化,丁村文化等等。中观文化是指精神文明,即意识形态,如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政治理论,法律观念,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等。微观文化是指学校教育,音乐美术,书法绘画,或某一具体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等等。从作用上看,还可以分为先进(进步)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所谓先进文化是指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8.
注重供求规律的宏观把握董洪日供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规律。虽然它存在于商品流通领域,其作用却不仅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上溯至生产领域,下伸至消费领域。所以,正确把握供求规律,对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各种群体的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生成的社会性、发展的集体性、环境的铸造性、心理的相容性、利益的互惠性、实践的活动性等特点。在新形势下,加强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能够回应社会分化的现实诉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换;能够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能够促进社会认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需要实现群体建设与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和探索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取向已成为一个热点,笔者认为只有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群体层次、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只有对制约价值观的诸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探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深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第一,价值主体的社会性作用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对价值关系的观点、看法和态度。它是人们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根据。价值主体的  相似文献   

11.
李静波 《奋斗》2005,(5):5-5
一、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首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指向,而理想是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因此,人们追求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追求一定的理想。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类理想的最高层次的内容,它是理想系统中的核心,对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这些个人理想起规定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需要深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性的基本属性,既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要素,又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可区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表现。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是指社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进一步揭示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母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知识创造出发,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理念,全社会合力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这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习惯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其它事物所不具备的基本特质和根本属性,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一般理解为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自身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的特质和属性。  相似文献   

14.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运动过程,是在外部环境决定性的影响制约下,通过知、情、信、意等诸心理要素的依次递进,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完成内化,并进而外化为社会行为的辩证运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条件,积极营造社会氛围,认真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三个代表”的价值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政党价值观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在发挥社会作用时,除了功利性和前瞻性外,还表现出稳定性的特点,主要是指政党价值观和体现政党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6.
资源动员理论(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是对上世纪60年代美国涌现的大量社会运动的反思和总结。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源动员,即资源总量的大小及其组织化程度是决定一项运动成败的关键,资源总量越大、资源组织化程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二是社会运动的动员背景,即社会运动的成功在资源动员的基础上同时也取决于社会运动组织所嵌入的社会背景。尽管资源动员理论兴起的时代较远,但是由于较强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这里的思想品质,包括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与感染之下,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8.
裴学进 《求实》2016,(11):21-29
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由统治阶级所倡导、推行,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主体是统治阶级,基本作用机制包括规导和灌输。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绝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认同、遵从的,在各种价值取向互动过程中汇合而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主体是人民群众,共识和认同构成其主要作用机制。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本质在于统治阶级(国家)的倡导转变成人民的行动,呈现出四个特点:转化时限的模糊性、转化前后存在状况的特殊性、转化过程的双向性、转化过程的动态性等。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内在机理为驱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以上述分析为框架,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适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科学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形态相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社会阶层、知识背景、价值愿望的人们其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亦不尽相同。文章试图运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不同场域价值观运作逻辑规范行为者的行为惯习,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价值场域"中路径选择与惯习培育之间的规律,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实践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理论概述所谓“发展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宏观问题。在近代西方思想理论界,对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状况及其规律、趋势进行过研究的的不乏其人。例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关于文明更替的理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社会进化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等,分别从历史、哲学、经济、社会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发展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