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人权是为了应对环境危机、消除环境问题对人及自然界的生存甚至生命健康的侵害而提出的,它不同于传统人权的地方在于将代表不同价值观的环境保护和人权有效关联,人权依赖于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也依赖于现行人权的行使,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寻求实现和维系人类生命的最高质量。然而,现实中环境人权的实质是一种基本权利,政府由于其固有的扩张性以及权力寻租往往在决策时以牺牲人类同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上的发展,从而侵犯了环境人权,因此政府决策通常成为环境人权实现的极大阻碍。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7,(12)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对生命的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的一次大挑战,是对人类意志力的一次大考验。它突破了人类生理、心理乃至生命的极限,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仰望生命高峰的界碑。对于女红军来说,参加长征可能是她们生命中最悲壮也最光辉的一页。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她们承受着比男人更为严峻的考验。她们有的用一双"三寸金莲"式的小脚走完了长征;有的则是凭一双"解放脚"走过了雪山草地;更有的一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也是地球科学跨越式发展的世纪,它们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密切的学科,对其知识的掌握度是人类社会文化素质的客观标记,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的知识应作为当代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说.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怀生命是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要以培养具有积极的生存方式,具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个体为己任。教育要正视人的存在,尊重人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要让生命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为此,当前高等教育应当研究和重视生命教育这一重要课题。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如同费尔巴哈所说,“生命是人的最高宝物”。生命价值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探索和追求的永恒主题。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终极…  相似文献   

5.
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划时代的三大工程,它们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之后,许多专家认为人类蛋白质计划和人类脑计划将登上国际科学界的舞台,并在人类认识自己、了解生命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作为后两者之一的人类脑计划已启动多年,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我国专家也不甘示弱,认真准备,积极加入该计划。  相似文献   

6.
林国兵 《学习月刊》2012,(10):37-38
一、“史”的独特性 文学史是人类生命在文学这一存在方式中演进的历史。 在一定意义上,文学史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对文学史的考察.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何谓“历史”?英国历史哲学家W.H.沃尔什先生认为.“‘历史’一词本身是模棱两可的。它包括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以及我们现在用它们所构造的叙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儒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长征》2000,(5)
张立文在2000年2月22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忧患精神。是对于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的关怀,是对个体和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命运、未来变化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的表征。第二,乐道精神。即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道”可以是一种理论、学说,也可以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它们都可以给人以精神的宁静、愉悦和享受。在这种享受中人的精神获得了提升、情操获得了超拔。第三。和合精神。和合精神是儒学的价值理想,既是宇宙精神,又是道德精…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品格     
国风 《党的建设》2009,(7):50-50
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正说明生命美好,这表达了人们对活着的依恋。人的正常寿命也就只是100岁左右,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超过120岁的人寥若晨星。就算100岁吧,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漫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相当短暂的。据科学考察,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人类的历史也有好几百万年了。打个比方.如果用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古今中外关于文化本质的六大类型规定作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类生命存在的方式、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类生命活动的产物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四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人与文化的内在关系,由此逻辑地得出关于文化本质的总体性规定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人自身的能力、方式、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作过一个关于人类的简短论断:“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的确,人类有史以来,无论生命个体还是生命群体,所有劳碌奔忙的底蕴,似乎都难以离开“幸福”两字。这也是人之为人——以有自觉的理性意识,不断寻觅生存优化——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特质之一。谁叫我们是人类呢?不追求幸福,人活着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生命伦理学:一门新学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伦理学的产生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随后在欧洲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生命伦理学的生命主要指人类生命,但有时也涉及到动物生命和植物生命以至生态,而伦理学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性研究,因此,可以将生命伦理学界定为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跨学科跨文化的情境中,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方面,包括决定、行动、政策、法律,进行的系统研究。生命伦理学产生后不仅获得迅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医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宗教界人士…  相似文献   

12.
评价作为人类观念地把握价值的活动,与价值问题一样是随着人类诞生就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到了当代,由于实践的大系统性和影响的深远性,也由于人们生活质量和要求的提高,对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对于更好地吸取前人和外国的经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各种实践的效率和效益,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价值和评价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人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也是根据具体条件的变化而适时地修改计划和目的的活动。人自从通过劳动实现了“物种的提升”以后,便以一种主体的身份存在于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说起“毒物”,人们或许会联想到小说家笔下的武侠世界,那里面千奇百怪令人胆寒的毒物,往往成为这些作品独特而迷人的部分。与艺术作品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毒物存在的地点不同,现实中的它们就伴随在我们身边——无论空气、水还是食物,若使用不当或食用过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毒物。即使是普通的食盐食用过量,也可能造成死亡。而饮用水过量导致“水中毒”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当然,最危险的还是生物体中含有的毒素。并非所有生物都是先天带毒,但它们可以从外界环境中“汲取”,无论在地下还是在空气中,总会有其所需的毒质。防守与进攻在由生物构成…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看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诸个体存在。现实的诸个体就是以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建立其社会关系,实现共同活动的。由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所以现实的人类历史也就是诸个体共同活动方式发展的历史。通过对不同阶段现实的诸个体共同活动方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个体与类由双重遮蔽、矛盾凸显到斗争解决的过程中,群体始终是缓和个体与类矛盾,表征诸个体产生联系、获得发展的现实承担者。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启示我们:由世界历史性的诸个体相互联系直接构成的整体,才是真正社会化的人类、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5.
价值与为人     
人是一种能以自身为对象的二重化的存在,所以他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也二重化了.就它们的外在品格而言,它是一种有实用性的实存,就它们的内在品格而言,它是一种意义性的存在(即价值),价值之所以叫价值,是根源于实用,但又超越实用,指导实用.有人从经验主义观点来了解价值,结果混淆了价值和实用的界限,把人降低成了一般动物,所以,价值理想是人的生命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指 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 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 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 生的变更出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4页)” 由此,笔者有以下体会: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而非 主观意志的产物。 人类社会活动(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经过沉淀而成 为历史。 历史经过沉淀,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刘国章 《唯实》2004,(4):9-12
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可分为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前者的实践形式有科学实验的实践和社会调查的实践,它们都属于认识性的实践;后者的实践形式有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和调查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它们都属于改造性的实践.社会实践在不同层次上的形式的差异,并不能掩盖其功能上的一致性.现实的思维是认识性思维与改造性思维的辩证统一;现实的实践也是认识性实践与改造性实践的辩证统一,这是实际存在着的理论与实践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物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农牧业、食品工业等方面,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现代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潜在危害,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广泛忧虑,并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目前,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  相似文献   

19.
盖光 《理论学刊》2005,42(3):66-69
现实生存的人是在生态系统中从事着生命体验活动的人。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有效与合理的循环。当下,我们应在生态性视域中来思考人类在何种意义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这种定位中完善生命的体验和追求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与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不同文化的共融和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渗透,也就是说,和谐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广泛的包容性。 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社会组织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包容”。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