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股思潮,已经产生和发展了半个多世纪。长期以来,其理论观点被资产阶级视为“马克思主义”,而被工人政党斥为“修正主义”。只是在1968年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五月风暴”,奋起造反的青年学生和工人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以后,它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并且被一些人称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单纯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它主要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中西欧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 人们公认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德国哲学家柯尔施、意大利理论家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史人,问世于本世纪二十  相似文献   

3.
徐崇温同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198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讨论在我国越来越热烈,以致于成了不大不小的理论热点,继徐崇温之后,王克千、李青宜、徐崇温等再次出版了数本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去年徐崇温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殿明  李海玲 《唯实》2012,(8):54-56
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可以概括为“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就是对任何一种宗教、文化来说都是扬弃的精神。扬弃的标准是“和”。当代中国,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儒释道为主干,各种地方文化与国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为补充的有骨头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和”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和学化。和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根本观点、远大目标、人类利益、科学性上高度一致。和学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和学化在当代中国并轨共进,是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奇、德国共产党人科尔施和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一般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以及葛兰西的《狱中笔记》被认为是这股思潮的理论基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发  相似文献   

7.
骆奎 《世纪桥》2011,(1):51-5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唯物史观自创立开始就被误读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早期西马的超越逻辑主要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路径,而阿尔都塞的超越逻辑则体现了科学主义的哲学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扩展了马克思哲学的讨论域,有利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语境;而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经济作用的历史决定论,它本质上是主客体统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贺翠香撰文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本身也不是统一的,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界定和用法:一种是以科尔施、梅劳-庞蒂为代表的,特指植根于西方,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标界同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的界定,他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创者徐崇温先生在引进和介绍这一概念时,将西方学者的上述两种用法综合起来,“将西…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刮起了一股“淡化主义”、“告别主义”之风,鼓吹什么“不要问姓社与姓资”、“不要管姓公与姓私”;“只要有钱有利,管它什么主义不主义”;“主义不能当饭吃,公有制也不打粮食”;人类走向进步“文明”,“趋同”已不可逆转。一些书刊公然附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破产论”,以贬低马克思主义为荣,散布种种谬论;或者借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而贬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借口发展而实际照抄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理论观点;在学习、宣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中,也出现了片面性、绝对化、实用主义等倾向,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当成邓小平的原意或党的十五大精神。在这样的大是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可以说,它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都把“所有制”作为反映经济实体或企业的本质属性的首要标志。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明明是私人经济或私人企业,却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词,正是在“所有制”这个反映经济本质属性标志上采取隐晦、规避的做法,这一用语在理论上是不确切的。为了私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摒弃“民营”这个产权模糊的用语,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正名。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以人为本”作为治国执政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回应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核。因此,它决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当代回声,而是对于当代走势和中国道路的科学把握,是长期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就理论而言,儒家的“民”是政治治理的对象,是无个性的客体性存在,而马克思主义的“人”则是作为历史主体(创造者)和新中国主人的人民群众;西方人本主义的“人”是抽象的个体(就其自身的“纯粹性”而言),而…  相似文献   

12.
日前见有人在报上撰文说,北京商场的各种“模特”一律都是“外国人”,这岂不是一件怪事?据笔者观察,岂止是北京,全国诸多大中城市商场里的“模特”(不论是“男”是“女”还是“儿童”),几乎“清一色”是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高鼻梁或黑皮肤的体形高大的“洋人”。如此这般,着实让我等国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成年 《新湘评论》2010,(10):48-48
1950年前后,我读过一首歌颂田园风光的小诗:“竹篱茅舍,时见美人,淡妆粗服,绝好风神。”岁月如逝水,滚滚东流去。许多当年曾揪心挠头的往事,被冲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而这首小诗却始终未能忘怀:不仅未能忘怀,在当今不论是人还是物动辄都讲“包装”的时尚下,  相似文献   

14.
李成年 《学习导报》2010,(10):48-48
1950年前后,我读过一首歌颂田园风光的小诗:“竹篱茅舍,时见美人,淡妆粗服,绝好风神。”岁月如逝水,滚滚东流去。许多当年曾揪心挠头的往事,被冲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而这首小诗却始终未能忘怀:不仅未能忘怀,在当今不论是人还是物动辄都讲“包装”的时尚下,  相似文献   

15.
石仲泉在3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所讲的“西化”是有具体内涵的,即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西化”内容,这是历史形成的。“五四”时期,西方许多的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闯到  相似文献   

16.
在 16— 18世纪 ,随着中国文明的传入 ,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由于耶稣会士的影响、思维方式和变革社会的主张的不一致以及欧洲中心论等原因 ,西方思想家形成了“颂华派”和“贬华派”两个阵营。无论是“颂华派”还是“贬华派” ,他们都从中国文明中汲取养分 ,接受影响 ,并把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和见解溶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使之成为欧洲或西方政治思想和学术主潮中的一份子 ,并对欧洲或西方产生长盛不衰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出场,尤其是“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开展,由中国共产党建构的“中国化”概念愈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来自国民党人、自由主义者等对“中国化”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质疑和歪解,中共着力从“异质还是同质”“虚假还是真实”“复古还是创新”三个维度与之展开了话语论战,由此形成一幅“争”与“辩”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8.
苗捷 《世纪桥》2012,(23):31-32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西马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多样化格局中影响巨大、代表人物众多,且与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一股马克思主义思潮。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西马人本主义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中,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西马人本主义的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说“假”     
一个时期以来,“假”字在各种新闻媒体上频繁出现,假烟,假酒,假药,假文凭,假军官……大千世界,不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广袤的乡村,不与“假”字着边的东西几近无有;芸芸众生,不论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老板,也不论是居家过活的平常百姓,都是谈假色变,不寒而栗。 上面说的“假”字,是真假的假,也就是造假。造假者着实可恨,他们能把黄泥制成黄豆一般模样掺在好黄豆里滥竽充数,坑害消费者;造假者也着实胆大,他们敢肆无忌惮地满街散发制作假文凭的传单,使一些沽名钓誉者购买假文凭冒充真文凭。造假者也真费尽了心机,他们会将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开展。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具有偶然性,但在实际上,必然性在强烈地发挥着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历时多年、扩展到海峡对岸的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论战。因此,系统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彻底弄清楚它的性质,分析它的哲学基础、全面揭示其基本理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