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官的魅力     
杜立钧 《学习月刊》2013,(15):10-11
“魅力”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一个有魅力的人最大的优点是对他人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09,(5):47-47
“舍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细细品味“舍得”二字:能开能合,能前能后,相反相成,相融相摄,充满着先人造词的智慧,凝聚着通古达今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湍水石 《前线》2014,(4):116-116
当下,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作风”二字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作风”一词的解释是:一个人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也就是说,干部的作风反映在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作风就是一个人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也有人说,作风是人的内在思想、品格、气韵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或外化。具体到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讲,作风就是:做人的人格,做事的风格,做官的品格。对一个组织、一个集体而言,作风就不是一二个人的行为了,  相似文献   

5.
解正明 《求实》2003,(Z1):272-273
引言 在我国,语文辞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字典阶段和词典阶段。一般认为,字典阶段在先,词典阶段在后,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我国语文辞书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先有词典,后有字典。因为古汉语词主要为单音节,所以,那时字典的性质就是词典。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都是事实上的词典。到了现代,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汉语词以双音节为主。如果现代语文词典仍然沿用传统语文辞书的编纂方法,那么,势必  相似文献   

6.
正"人才"一词源于《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此诗是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彩的人中精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才"一词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7.
说气节     
浩扬 《党风建设》2000,(3):14-14
气节。《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我们通常说的国有国格,人要有骨气。就是指要有气节。无论是对个人或组织,气节都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作为一个革命政党、一支革命军队,  相似文献   

8.
“奉”,《辞海》解释为“捧”,“进献”。《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奉献: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也是奉献。奉献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行为晶表、  相似文献   

9.
“变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变通”一词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变通”是指根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辞海》说:“变通”是灵活运用,不拘常规。“非原则性的变...  相似文献   

10.
官僚主义表现形态。官僚主义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都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一、和谐社会与公务员现代人格建设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2.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3.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城市精神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与乡村相对应而存在。关于城市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般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个层次。如果说物质属于城市的文化“表层”,制度属于城市的文化“中层”,那么,精神则属于城市的文化“深层”。因此,城市精神往往体现为城市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和思想品格,这些精神成果的总和构建成城市的脊梁。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现在,城市精神大讨论已告一段落,“以海纳…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需要造就敢冒风险的人才姚先桥一、敢冒风险人才的概念特征什么是风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可能发生的危险。风险这个词我们常常将它用在地质勘探、江河漂流以及股票投资等领域。其实人才与风险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譬如: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要承担...  相似文献   

16.
刘耀东 《学习月刊》2013,(20):56-57
《现代汉语词典》将情境一词解释为…情景、境地”。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将情境释义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境教学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之.孔子的“相机教学”就是情境教学的真实写照。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迂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也是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国外.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他提出了思维起于直接经验情境的观点.并将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拒绝与廉洁     
拒绝这个词挺生硬的,一点也不温柔。何谓“拒绝”?《现代汉语词典》上释为“不接受”。廉洁呢?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不贪占。历史上的清官,大都能坚决地拒  相似文献   

18.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当和匀称”。老百姓讲“口中有禾为和,人皆可言为谐”。和谐就是在利益公平感及社会最低限度保障能力(温饱)基础上保证人与人之间的畅所欲言、言后有为的机制。在哲学上,和谐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协调、一致、均衡、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大溜”,这是一些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时髦话,通俗讲就是:人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咋办我咋办。“随大溜”对不对,这是需要认真思辩的。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大溜”,河心速度大的水流;“随大溜”,跟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又是“河心”的大“水流”,又是“多数人”似乎错不了。其实,“大溜“虽然有时代表了事  相似文献   

20.
读者点题在考核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党员干部好高骛远,躁动不安,缺乏踏实干事的思想作风,显得比较浮躁。请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力戒浮躁之气,力争有所作为,树立良好形象?云南一机关党务工作者《现代汉语词典》把“浮躁”一词解释为“轻浮急躁”。在党员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