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对某些语言或某种行为的反向心理活动,通常表现为对正确的意见和积极的活动产生反感。本文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做一粗浅分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心理因素逆反心理是目前学生,特别是部分中学生较明显的心理特征,这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是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特殊阶段,其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他们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喜欢并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再盲从和轻信别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同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观察问题不够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凡事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青少年逆反心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剑生 《世纪桥》2007,(1):119-120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基于这些不合常理的反应,给教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增添了不少的麻烦,教育者也应正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加强交流沟通,全面、客观地分析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从而有效预防和调节其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的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陷入困境。目前,这些企业大多数是资金短缺,债台高筑,冗员多,负担重,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给职工生活造成严重困难,致使部分职工思想情绪发生变化,心理失去平衡,并由此而引发出各种不同的心态表现。逆反心理便是其中的之一。在困难企业,职工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对正面宣传教育的不信任。认为现实情况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好。“今天这样改,明天那样改,越改困难企业越多…  相似文献   

4.
何谓逆反心理,一般的理解是指学生故意和老师对着干的意识及其反应。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逆反心理是由于病理的原因,个体表现出不理解外界信息,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或者虽能一定程度地领会情景刺激,却做出违反常规的、明显病态的反应。如明明是善意的教育,却被他们看成是恶意的嘲讽,有时还故意以违反纪律的举动来显示他的独立不羁。对老师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讨厌的老师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轻者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情绪厌烦,心理疲劳;重者会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甚至会放纵自己,自暴自弃。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会像传染病一样在班上蔓延,导致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力图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常常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逆反心理”在心理上的变态性模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点。“逆反心理”者,心理往往处于不规则的紊乱状态;或对整个思想工作抵制排斥,与之对立;或对某项教育内容消极冷漠,进行非逻辑性推理;或对某种教育方法厌恶反感;或对某教育者抱有陈见等等。这种心理上的变态性造成沟通点严重错位,使教育者难以准确地捕捉与其互相沟通情感的突破点,以致两者之间无法形成谐振和共鸣。   2“逆反心理”思路上的逆向性降低了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二重性,既有消极的影响,又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考察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内隐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及其积极作用,论述了对逆反心理进行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常常遇到的一个苦恼就是你对学生的教育,学生不听,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学生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属相反的逆向反应。苏联著名心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中,群众中较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恐怕是最令人头痛和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了。如果对于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有效的克服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研究和说明逆反心理已经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一、逆反心理及其“度”的认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当人的大脑接触到某种信息刺激时,所呈现出的一种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它以思维上的怀疑为其基本特征。适当范围内的反向思维并不是坏事,它恰恰是人们认识真理和探索真理所应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没有这种思维上的怀疑态度,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现和创造。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越是强调某种正确的思想 ,越是有人不以为然 ;越是过分宣传某个典型 ,越是有人不买帐而有意疏远 ;过分批评某人所犯的错误 ,反而激起一些人对他的同情和亲近 ;越是不准干的事 ,越是有人偏要做……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 ,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行为 ,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 ,极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此 ,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探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 ,是每个教育主体共同面临的课题。一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 ,同其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逆反心理现象构架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宗粤 《探索》2000,(5):53-55
目前,国内外对逆反心理现象的研究尚不全面,有关认识也不尽统一。本文认为,逆反心理是对抗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属于非常规性质的态度逆向反应。据此,本文具体提出了四类与引导者、引导内容及形式、引导情境、引导对象特征相关的逆反心理现象,并就其形成原因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又叫反常情绪,是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之间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较强烈的抵触情绪。[1]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常常持偏激态度,多表现出不响应、不配合、不以为然的态度,把自己摆在与教育者对立的位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面临着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也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逆反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博 《求实》2005,(Z1):225-226
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的概念及构成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干部的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是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三种不良倾向,值得注意和克服。1.盲目追求办班数量———“追名逐利”。一些地方、单位为了应付检查考核,抑或为了“创收”,不顾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办班搞“车轮战术”盲目追求办班数量,结果是劳民伤财。主管干部教育培训的部门或机关单位,在一个时期内,到底办多少班,办什么班,一定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根据规划目标和当地的客观条件而定。不可不办,也不可滥办。2.降低学员入学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小说对于爱情方面的描写,已一反过去的单纯、美好,而变得较为丰富、复杂、多样化和多色调,尤其是充满了感情、理智、社会这三者之间的相互矛盾,而这些矛盾最尖锐、最集中、最突出的折射之一,便是体现为爱情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其一,分配制度不完善,诱发职工不公平感。有些企业领导利用职权任人唯亲、任人唯派,滥用分配权,给一些人以特殊的利益照顾,而给另一些人较差的待遇,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表现一是“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二是职工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悬殊过大。三是社会分配不公,非法收入得不到控制。一些建筑包工头,明星、“走穴”演员、各类经纪人等高收入者,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悬殊过大。一些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则采用“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其二,不当的舆论导向,使职工认识出现偏差。一是宣传上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或组织者按一定的目标、要求对某一个体的思想行为施加引导、控制、规范,或对某个体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与纠正时,对方所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对教师实施的内容、思想、价值取向产生心理障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