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一六年二月十五日宁政规字[2016]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切实维护困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效开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113号)文件精神,现就完善我市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在困境未成年人的生活、医疗、教育、监护、救助等方面,创新政策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有效投入,不断提升我市困境未成年人保障服务水平,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陕西省民政部门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试点,推进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同时也遇到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的调查研究,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的对策建议。一、陕西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基本情况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制构架和组织体系。目前,陕西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在刑事司法领域是"未成年人保护最大化"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主体在实践中的"出场"呈现多样化特点。社会工作者的出场,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主体"在场"的中立性、专业性、社会性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了内在逻辑统一。社会工作者开展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也存在社会认同、经费保障和队伍建设等"在场"困境。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民政部实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首批试点区之一,近年,江苏省昆山市积极探索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政府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困境儿童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收到明显成效。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分类保障制度。建立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领  相似文献   

5.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除制度,不仅能够帮助未成年犯罪人走出其在服刑完毕后重回社会时所遇到的困境,也能够体现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顺应我国的刑事政策,更能够顺应青少年犯罪治理的世界发展潮流、符合青少年法治的精神,能够切实地保障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公平对待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昌盛的希望。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断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991年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法津保护等多方面。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今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是继《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重要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对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品行和操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它的施行,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障未成年人的台法权益,促进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末成年人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双向保护原则"在实践中表现出重视涉罪未成年人的权利维护,弱化社会利益保护的倾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个人导向使得刑事司法实践日趋保护个体权利,而使得法律实践的社会效能在逐步弱化。以权利保护为导向的法律完善,造成法律"内卷化"的困境,也使得法律个人原则在实践中遭遇多重瓶颈。回归法律的双重原则,通过不断平衡权利保护和惩戒教育、恢复性司法实践的关系修复以及社会监护体系建设的完善,以期实现对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实践困境的超越。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需置于具体情境中深入地分析,实现权利保护和秩序维护的双重目标,优化法律实践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正为学习借鉴国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2016年1月23日至30日,笔者有幸赴西班牙、意大利考察两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先后访问了西班牙中央政府卫生、社会服务与平等部、马略卡岛政府、马略卡社会事务局等政府部门,参观了马略卡"Natzaret"基金会、困境家庭临时庇护中心、"Puig des Bous"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救助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结构性组成部分。2016年,反家庭暴力立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法规政策先后出台,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的全面保障。在一个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快速发展变化的历史时期,要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原本依托各级民政部门开展的"补缺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向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迈进,就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修订的《未保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通过科学立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增加了诸多创新性的新内容。尤其在总则中首次明确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国家保障原则,前者对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指明了方向和具体要求。后者则强化了国家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职责和职能,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和高度;强制报告制度也是总则中的亮点,通过这一制度将隐藏的侵害揭露出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4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召开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会暨示范创建动员部署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会议表彰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199个、先进个人400名,动员部署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未保办主任、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未保办常务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南通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南通未保)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特殊困境儿童,探索实施"童伴家长"关爱帮扶项目,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打通困境儿童保护"最后一公里"。党建+基础,整合资源聚优势。作为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第二批试点地区,南通未保在全国较早建立五位一体(微信公众号、网站、信息系统、QQ工作群、12349热线电话)的线上平台,并打造了"爱出发"成长公益夏令营.  相似文献   

14.
正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文件广州市教育局文件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穗民规字[2018]15号各区民政局、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分局、卫生计生局,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现将《广州市监护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12月6日广州市监护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本市监护困境儿童的安全保护工作,妥善落实儿童监护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天     
《上海人大月刊》2004,(10):15-16
今天的未成年人,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制。8月1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请看本期审议实录。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外出流浪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种现象,其社会危害性很大。未成年人流落社会是与监护缺失、教育不当、家庭贫困和解组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流浪未成年人是行为的主体,但不是责任的主体,造成外出流浪的潜在原因不是未成年人自身,而是政府、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能力的缺陷。那么,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继续蔓延?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的持续推进牵引出国家责任和家庭义务的平衡问题。文章基于江西省多个地市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实践的调查,探析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国家和家庭的互动。研究发现,国家的干预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家庭承担义务的能力又若隐若现,这容易让未成年人遭遇“漏保”风险。因而需要建立“国家兜底责任+家庭首要责任+社会工作力量补充责任”权责机制来调适二者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合理向度,是推进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改革契机和动力。在坚守法治精神和双向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为消解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面临的道德、政治以及法律困境,应倡导和推行不可或缺的举措:填补立法空白,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弥补法律漏洞,构建未成年人司法机构;修复社会关系,探究具体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对我们做好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和指导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要自觉将其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要全力破解当前工  相似文献   

20.
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民政部门估计,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及时的救助保护,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结合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实际,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经验和做法,并谈谈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