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政府为5600多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免费提供照料服务;1.4万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高龄津贴”;8.4万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能享受“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食堂、助老服务网点、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在家门口……在杭州市西湖区采访,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幸福养老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杨凯 《今日浙江》2013,(18):45-45
今年以来,金华市金东区全面推行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探索农村养老问题。迄今各乡镇街道已运营130家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近两万名老人即使不住养老院,一样吃饭有人做,衣服有人洗,还有定期健康体检。经济实惠"2元钱买三道菜:肉炒千张、藕饼、蛋汤;每月支付200元,住带卫生间的单间公寓,配伙食和保健医生……"在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惠的费用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曹宅镇上目宋村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由原来的礼堂改建。中心一侧  相似文献   

3.
王静 《北京观察》2016,(3):45-45
正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宣传效果不佳,周边社区配合度不高;人才吸引不利,优秀护理人员匮乏;运营成本较高,政府支持力度有限;法律法规制度亟待完善等。在宣传和推广方面,与周边可辐射到的社区居委会合作,开展养老照料中心宣传开放日活动,加强对  相似文献   

4.
基本养老包涵基本生活保障、照护即日常照料和护理、精神慰籍等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的基础下,要高度重视照护工作,以此完善基本养老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努力促进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北京市民政系统落实党的十九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精神,围绕居家老年人周边、身边和床边的服务需求,统筹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社区、居家和机构融合发展。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与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协同起来,全面加快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基本实现城区街乡镇照料中心全覆盖,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建成并运营380个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已成为一个带全局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赡养为基础、社区照料为支撑、社会支助为补充、政府托底为保证、专业服务为方向的富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服务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购买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我市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和实际操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需求如影相随并与日俱增,而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自成系统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获得综合性衔接。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走"医养居"融合之路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医养居"融合养老模式主要涵盖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传递方式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京民老龄发[2015]216号各区(县)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为深入贯彻《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保障落实北京市2015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第20项中"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养老照料中心的居家辐射、社区支持功能"任务,完善本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引导推进己建成养老照料中心切实发挥综合辐射功能,鼓励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社区居家服务,市级通过一次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的养老面临很严重的问题,中国有近8亿农民,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料不足需要引起重视。通过走访M村6户失能老人家庭以及对农村养老的考察,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照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孝道文化的宣扬,健全法律制度、加大对养老的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由于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快、老年人口呈高龄化趋势和"未富先老"等特点,且随着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社区照料是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满足老年人及家庭实际需求和促进老龄工作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专业化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是社区照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姑苏区地处苏州市古城区,本地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23,(8):43-44
<正>为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上海市民政局等11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明确了8类24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机构养老服务1.保基本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由政府主导建设或者通过协议购买等方式提供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相似文献   

14.
闸弄口街道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25.8%,其中需政府托底保障的老年人有1407个,养老服务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针对辖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自2014年,街道就开始探索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了1家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家社区养老服务站、5家照料中心、5家日照中心以及5家老年食堂,基本满足了辖区内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人大》2008,(10):10-10
关于家庭养老。老年人养老依靠家庭,即以家庭养老为主,是指老年人主要生活和居住在家庭中,由赡养人和扶养人承担着赡养和扶养义务。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不论是否负有赡养或扶养义务,都有责任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使老年人能够在温馨、祥和、团结互助的家庭环境中颐养天年,幸福、愉快地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规定,既反映了我国养老的传统,又反映了我国当前养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数字     
44% 据不久前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一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以来,金华市金东区以"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为主要思路,采用统分结合模式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养老照料中心232家,覆盖全区2/3以上老年人口,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养老的新路子。金东区创新推广的农村养老,采取了两个"统分结合"模式:一是在养老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和"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二是在服务中心的布局运营上,实行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形式经历了从家庭照料到社会照料的过程。这一转变的基础大致有三个——伦理道德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一)伦理道德基础老年人生活照料模式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具有不同伦理价值观念的民族,老年人生活照料模式往往会存在很大差异。如在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影响下,东方国家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照料。这种理念甚至已经超出纯粹道德的范畴,进入法律的视野,例如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而在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照料服务的需要不断增加,养老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养老服务的开展,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兄弟俩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