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义 《中国民政》2012,(10):49-49
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调查,目前湖北省襄阳市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着“三少”和“四个不足”的问题,即机构少、护理人员少、人住老人少;服务能力不足、政策落实不足、护理资源不足、国家投入不足。建议加大“五个力度”,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松保 《世纪行》2012,(11):27-27
(一)广覆盖。其一,老年人福利从城乡“三无”老人向全体老年人拓展。以“三无”老人、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高龄老人等老年群体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社会老人。尽可能将他们都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保障范围。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机构养老的骨干作用.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确保全省养老床位年增长10%以上。其二,儿童福利从机构供养孤儿弃婴向全体孤儿弃婴拓展。  相似文献   

3.
曹琪 《今日上海》2008,(4):36-37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且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并呈现出“高龄化”特征。从2000年起,上海便开始探索居家养老限务模式,2004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居家养老推进工作大会,使“居家养老眼务”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上海“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把居家养老的服务量化,并列入了指标体系。根据“9073”养老服务新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将使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而此刻的居家养老已区别于传统意义,是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4.
镇级社会福利机构是珠海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承担着全市范围“三无”、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工作,今后仍将继续承担这一重要职能。同时,为满足社会老人的养老需求,各镇级社会福利机构尤其是街道社会福利中心已经面向社会开放,接收有需要的老人入住,为其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照料服务。作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5.
<正>100多名老人来“家门口”的幸福食堂就餐,52人办理就餐卡,10多名老人预约登记入住……湖北省宜昌市至喜园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运营当天,就备受周边老年人青睐。作为亚行贷款宜昌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喜园养老服务中心具有机构养老、日间照料等功能,可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  相似文献   

6.
怎样转养老“事业”为养老“产业”,把服务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3年12月4日,市政协开展“努力完善养老服务,新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专题年末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7.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54-55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依托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布局“15分钟养老服务圈”,啃下了家庭养老床位、养老助餐等硬骨头。2022年11月出台《青岛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措施》,将之前工作经验固化下来。“养老服务市场是由供需双方构成的,”青岛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说,“2019年,青岛民政局确立了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机制,既要扶机构也要扶老人。”  相似文献   

8.
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及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养老服务合同立法的必要性近几年养老服务机构迅猛发展,老人入住率不断提高,展示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广阔前景,说明养老服务产业化已初露端倪。然而,有关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备,如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的入住协议(合同),就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老年人福利机构要“有与入院老年人或其亲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但未对协议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这种认知的缺乏和立法的滞后,必然导致对社会养老服务互相关系调整的乏力,也不利于充…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1,(10):50-50
江苏省沭阳县民政局荣超认为,开展居家养老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关系。机构养老,政府投资大、运转成本高、服务功能少,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要。据调查,有95%左右的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因此,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在巩固、完蔷和适度发展养老机构基础上,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去,让更多老人享受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09,(5):20-21
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现有面积约0.78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1.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97%,其中孤宾老人200多人、独居老人411人。近年来,逢源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建设养老服务“首善街区”的奋斗目标,按照“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个重点,四个到位”的工作思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为目的,初步构建了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暖心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温馨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舒适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备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系让老人既能在家享受养老院式的照护,又能在机构享受家一样的感觉。这让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街道83岁的独居老人何维国感到很舒心。近年来,鹤壁市把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督办事项,积极探索体系化支撑、网络化推进、品牌化运营、智慧化联动的“四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波 《中国民政》2023,(3):12-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促进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贵州省遵义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服务工作面临由以机构兜底养老为主的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为集中养老和散居养老双线并进、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兜底性养老和中高端养老组团发展的综合性发展格局。遵义市民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养老服务“五抓五化”战略,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基本养老服务的均等性和普惠性,打造遵义养老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各地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机构养老工作还存在扶持政策有待完善、服务结构不尽合理、机构运营风险控制难、医护能力拓展难等问题。为促进机构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建议:一、合理配置机构养老结构,推进资源高效运行。着力支持满足中等收入经济水平的中档养老机构,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就近解决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升农村敬老院设施服务水平,促进其转型为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睿 《创造》2016,(9):50-51
正全面开放养老市场,带动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家住新闻里小区的徐奶奶,三年都没等到一张公办养老院的床位。事实上,还有很多像徐奶奶这样在家无人照顾的老人都在寻找合适的养老院。一方面是公办养老机构十分缺乏,床位非常紧张,有的公办养老院上千人等着一个床位;另一方面,现有民办养老机构却床位空置。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相对应的是,民办养老机构普遍运营艰难,入住率不高,大多数处在亏损状态,面临巨大生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3):62-63
北京市丰台区强势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新建养老床位1100张.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达到26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4521张,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托老”是指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或社会福利院,由赡养人出资请老年服务机构代养。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养老形式受到了许多家庭的欢迎。但是,由于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这一形式并不完全被接受,有的人甚至认为,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是不孝。我认为,这一观念应该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已不适应人们的需求。据有关部门调查,许多老人愿意到“托老”机构安度晚年,但目前各级“托老”机构自费“托老”的人却不多。这里面有机构…  相似文献   

17.
<正>LED大屏上,老年人自理程度、街镇分布情况等养老服务各项指标,以地图、图表、排行榜等方式进行了直观展示;全市养老机构、暖心食堂等运营情况一目了然……这是山东省荣成市民政智慧监管调度中心的场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荣成市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荣成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把“智慧养老”作为优化提升养老服务的新引擎和新动能,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规划、高位推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养老需求对接、服务落地、质量监管难题。  相似文献   

18.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IT技术,创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形式一体化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可以应用于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等多种养老形式。智慧养老平台可为政府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体系提供完备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度,并建立政府监管和信用体系。实地调查发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面临着平台不活跃、无市场化订单的尴尬境地,而重建设轻运营倾向、智慧健康养老平台无标准、运营主体能力不足、运营宣传不到位、市场化配套机制缺乏等问题是制约平台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标准、实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运营“引领工程”、建立平台运营“以奖代补”工作机制、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宣传力度、完善平台市场化运营配套机制,是改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困境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14,(5):16-17
杨磊,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创始人、总经理。22岁,英国留学归国创业,从生物化学专业转向开办为社区老人服务的民非组织。这位“85后”上海女生的公益经历,着实让人感觉吃惊。  相似文献   

20.
本期焦点     
《中国民政》2006,(8):10-14
近年来,辽宁省将养老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探索出以保障低收入和“三无”老人为重点,在发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中介为纽带,国有养老福利机构为示范,兴办民办养老机构为向导,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延伸的“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符合辽宁实际,具有辽宁特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老年福利制度从传统的补缺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型转变,既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弥补了政府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本期向读者介绍大连、沈阳、抚顺、辽阳四市独具特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经验,以期对各地老龄工作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