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反复出现的“民工荒”,让企业家与政府部门见不到民工就“慌”。尤其是今年民工荒又出现了新趋势,那就是西部地区也加入到缺工队伍中来,缺口数量还不小。更有人从理论上惊呼说中国已过了刘易斯拐点。  相似文献   

2.
以开放促开发,加快吸引外资,促进西部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指日可待。如何以“入世”为契机,加快西部地区吸引外资,促进西部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入世”后,西部外资政策必将进行逐步调整。在继续保留WTO允许的基于产业政策和区域开发政策的某些投资优惠措施的前提下,逐步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要清理对外资的不合理歧视性的限制措施,增加国内有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大开发方略 早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在此之前,中国沿海地区已经通过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西部大开发提出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西部”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地域概念,而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1996年3月14日,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老人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这位自称为“传歌者”的传奇人物给世人留下了包括《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达板城的姑娘》等数百首传世之作。王洛宾生前由于成就甚高,因此获誉颇重。他的中国西部民歌,60多年来倾倒了无数中外人士。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迷,在新加坡,他被称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香港媒介称他为“中国音乐大师”。甚至在美国,王洛宾的歌已飘进了国会大厦。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而…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引起了海外及港台媒体的关注。日本、德国和香港的几家报纸对此做了较为详尽的报道。 日本《世界周报》称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为“政府将竭尽全力实施的长期大战略”。该报评论说,中国政府多次提出要“发展内陆地区”,但以往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这次,中国政府是要“动真格的了”。因为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不开发西西部地区,就不可能实现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该报同时也指出,西部地区由于“不占据地利的优势”,在开发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更具影响力的日本《读…  相似文献   

6.
西部雄风何日再现“西部开发与青年参与”研讨会发言摘要主持人杨涧华·主持人的话·或许由于眼前利益驱动所致,唯“海”是尊的我们久已不谈内陆西部了。又因着长远利益驱动所致,XO痛饮之后我们的思绪复归到遥远荒芜的中国腹地。今天,恐怕没有比忘却西部而侈谈战略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90年代就提出“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 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现 在,这种地区发展战略已经到了必须由前一步向后一步 转变而且能够转变的时候了。因此,党中央做出“西部 大开发的决策”,是既正确而又重要的决策。为何“着眼西部”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大体形成了东部、中 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  相似文献   

8.
为展现中国西部地区的整体风貌和发展前景。让全国乃至世界关注和参与西部开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书画摄影艺术,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主办、北京经典天地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情系西部———国际书画摄影大展”新闻发布会于5月28日在北京举行。大展征稿活动自即日起全面展开。本次活动得到了文化部、中国西部省市区领导和广大艺术家的关心和支持。大展将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以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的独特视角,展现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现状,让世界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关注西部、支持西部…  相似文献   

9.
于浩 《中国人大》2012,(5):48-49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提出“十二五”时期西部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对于处在西部地区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10.
孙正洪 《现代人事》2000,(11):20-22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朱镕基总理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条件”。目前西部地区文化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这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改交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加大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立足巩固和培养一支具有“西部特色”的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要做好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应避免“五重五轻”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一个喊得最响、上镜率最高的口号———“西部大开发”强烈冲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感官!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概念。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  相似文献   

12.
苏星 《当代广西》2009,(20):16-17
广西一直被视为中国交通的“神经末梢”,崇山峻岭,阻断了壮乡人民与世界的联系。60年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广西紧紧抓住这些历史性机遇努力构建“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综合交通体系。一条条风景优美、宽敞平坦的大道,纵横在美丽的八桂大地上,“千里边疆一日还”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个通江达海连四方的交通网络,让广西与各地、与世界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  相似文献   

13.
“张检,我被无罪释放了!”接到张高平电话的那一刻,张飚禁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这是一个迟来的正义。为了这一天,这个来自中国西部基层检察院的普通检察官六年如一日地帮助一个素昧平生的被冤屈的罪犯申诉,被誉为张高平冤案平反的“幕后英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兴平市要建中国”西部无烟城”。“投资2284.77亿元人民币”.这一投资超过了目前三峡工程2039亿元的预计总投资!相当于兴平市2002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71倍。此事如果是真,其成功运作必将震惊中国乃至世界,堪称“天字号工程”;如果此事只是“皇帝的新装”,其也必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编造神话金额最大的”画饼”。是幻是真,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其中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的民营企业从东部可以借鉴什么?民营经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朱厚泽:一个退休老人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朱厚泽这样介绍自己:“一个退休的老人”,一个老人能对民营经济这样关注,本身就令感动。老人认为:东西部经济最突出的差距在民营经济,这种差异,最形象地反映在东西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上。在东部城乡参观访问时,经常听到的话是:“少少干涉”,而在西部,随处听到的是:“多多关照”。老人说,他自己…  相似文献   

16.
华夏二字,最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貂,罔不率俾”,孔颖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华,意为荣(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部),古时华夏族居于中央之地,故习称中国。《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尚书》:“华夏蛮貊”注则日:“冕眼采章曰华,大国曰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还含有雅、正、大等意思。东方齐鲁等国,本从西方迁来,所以东方诸国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周朝崇尚赤色,大祭祀时常牛(赤色牛),华含有赤的意思。凡…  相似文献   

17.
陈文科 《学习与实践》2003,(9):4-4,9-11
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和合作中,大武汉和武汉城市圈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立足内地,继续做好东引西联文章,力争成为东部沿海城市圈不可代替、不可轻视的中部增长极,避免中部凹陷或边缘化,成为中国新的“西部”或第二西部。  相似文献   

18.
于霞 《长白学刊》2001,(1):77-78
“三线”建设是六七十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建设、进行战备而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当年的“三线”建设为今日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今日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总结“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今日的西部大开发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央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想,着眼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改善并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定,并以此作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而把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送上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这将预示着发达西部的迅速崛起。面对发达的东部和即将开发的西部,不是“东”“西”的中部地区怎么办?河南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必须作出的时不我待的抉择。对此,河南提出了“东引西进”战略。“东引西进”是河南在我国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在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倡导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0年开始,每年从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入部属和省区市属重点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中,选择1100名品学兼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