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勤俭难忘     
去年,单位给我分了三间房子,房子虽然是旧的,但比起我以前住的单间要强得多。欣喜之余,我和妻子商量,如今房子宽敞了,该把母亲从农构接到城里来享享清福了。回到老家,我与母亲说了此事。母亲说,我在农村住惯了,在城里怕不习惯。但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她终于答应进城住几天。进城后第二天早上,母亲说她夜里没睡好,我和妻子忙问她怎么啦,母亲说:“这里的路灯怎么一整夜都亮著,谁掏电费呀?”我笑着说:“您老人家就别操那份心了,不让你掏钱就行了呗。”母亲却说:“这得浪费多少电呀,村里人浇地电都不够用呢,咋城里人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关于鸡     
鸡和鸡蛋对整个人类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我来说也不例外。每回我吃鸡蛋,就会想起童年和刚刚去世的母亲。母亲临走时,我因为工作脱不开身,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母亲除了解放初期当过一段时间的随军家属和晚年住在县城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的农村人少不了都要养几只鸡,我母亲也是如此。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她去世的前几个月,还和身边的子孙谈起战争年代,鸡蛋自己舍不得吃,要等游击队到家时煮给他们吃。有时候杀只鸡招待同志们,也要先把鸡油剥出来煎油给同志们擦枪用。6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曾亲笔批示…  相似文献   

3.
母爱无语     
母爱,这一无价的馈赠,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福祉。这个“福”到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我已长大。才觉悟出:身为儿女的我们才是这份馈赠的继承者和拥有者,然而我们无法用词语来诠释她真正的内涵,因为她是那么的普通,却又是那么的伟大……幼年,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条件还算宽松。父亲在镇上开农用三轮车,母亲在外卖早点,我和姐姐俩无忧无虑的上着幼儿园,就这样生活了有六个春秋。后来我们迁居到农村老家,住进了奶奶隔壁的三间瓦房,然而,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父母常常大动干戈,吵嘴打架,这样不到半年时间,母亲百般无奈…  相似文献   

4.
母亲去世十年后,父亲也撒手人寰,摆在三子女面前的,是一道继承难题。原来.母亲去世时,父亲邀请亲朋作证,在子女面前立下遗嘱,他们的房屋在其死后变卖,所得财产由三子女平分。哪料,父亲去世后,女儿突然拿出一份遗嘱。根据这份遗嘱,父母的遗产由她一人继承。秘密遗嘱突然曝光,锋芒直指前一份遗嘱,一场遗产继承风波由此上演。  相似文献   

5.
虽然许多才来到美国不久的中国老人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由小巴士接送着去老人活动中心,但是老人活动中心是个什么样儿,我是一点也不清楚。可是看着将近80岁的母亲自从一年多前加入了那里的活动之后,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身上的病痛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再时不时地要我带她去医院看病,由这事想来,老人活动中心必然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我家姐妹众多,大家相聚时总爱揶揄母亲说,她每天早晨花了太多的时间装扮,把自己弄得那么干净整齐,又不是中学生去学校上学,还指望着哪个男孩子对她多看上两眼。母亲被我们如此的逗弄每回都是笑得花…  相似文献   

6.
王绪存 《半月谈》2005,(6):68-68
主持人的话: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村民王某在其父母去世后将其遗留的住宅以遗产的形式予以继承,并拒绝当地村委会让其返还宅基地使用权的要求,被当地村民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法院认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判决王某将其父母所使用的宅基地退还给村委会。下面请看案件的原委和法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那年春节,我结婚,和先生一起去南方老家拜见婆婆。 母亲却在节日里跌伤了左腿,股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要做手术用钉子固定,上了年纪的母亲竟遭此劫难。回来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写信告诉我,母亲只说怕我着急,影响了婆家办喜事。 在医院照顾母亲的那些天,母亲每天都让我早点回去。她说,这里有护士,你刚结婚。我知道母亲的心情,她总  相似文献   

8.
修菁 《台声》2023,(1):61-63
<正>“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一点点主动联结,每个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两岸的桥,而文化的纽带会把两岸的我们心拉得更近。”余纪萱表示。而她本人,也确实身体力行着这样的“两岸一家亲”。大陆有许多温暖的人余纪萱出生在台湾省,父母都是客家人,父亲的老家在台湾苗栗,母亲的老家在新竹。从小她就经常听母亲聊老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希望与收获     
轮椅与我较早就有缘。母亲患脑溢血偏瘫时,我为她购买了一款"上奥"牌轮椅,送给在老家的妈妈,直到母亲康复,能拄拐步行。母亲去世后,轮椅就一直搁置在存杂货的小柴房。万万没  相似文献   

10.
<正>母训: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母亲与我一起在广州生活了13年。这是母亲抚养孙子的13年。孙子长大了,母亲像完成了一项使命,执意要回故土。那一次,我买了卧铺票,她默然接受了。无情的岁月终于磨蚀她那颗不服老的心。在以前的来来回回中,她固执地坚持硬座,即使我买了卧铺票,她也逼我退掉,否则,罢坐!"农村人什么苦没吃过?坐车有座就不错了。多花的钱,在农村有大用了。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她说。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阳光     
2007年的冬天特别冷,为了不让母亲挨冻,早在冬至前,我就把老人从巨野农村老家接到了济宁。母亲的到来和关爱使我身心温暖,仿佛从严冬走进冰雪消融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回农村做客     
正"起床啦!去三姑妈家做客哦!"年初五一大早,还在睡觉的我被老爸的拍门声叫醒。老妈说:是去三姑妈的老家陈家村,不是去表哥家哦,你感冒刚好去江边怕不怕冷?今天刚好转冷,窗户外面一片阴沉沉。三姑妈老家灵川县潭下镇陈家村就在江边,农村的老宅没暖气,想起江边那种浸入骨髓的湿冷,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干嘛回老家请客呀?"我有点不太情愿地问。表  相似文献   

13.
百年前,李白的一位后人置下一片房产。生有五房儿子。百年后,五房儿子繁衍的各自分支都是枝叶茂盛,百年老宅的价值也是节节飙升。因种种原因,“李白后人”对百年老宅从没有进行过分家析产。如今,因城市发展需要。百年老宅即将拆迁,围绕拆迁款如何分配,70多位“李白后人”打了一场罕见的遗产继承官司,成为江苏省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年代跨越最长、案情最复杂的遗产大战。  相似文献   

14.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15.
第132级台阶     
母亲去世后,在父亲执意要找这个比他大几岁的继母时,我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几年以后,父亲去世后老家就剩下继母一个人,我对她的态度就更加模棱两  相似文献   

16.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7.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35):60-61
逃婚背后的真正隐情原来郑鑫临死之前把白薇叫到了床边:“我知道你是个好女人,我有件事求你一定要答应我。”说着,他哆哆嗉嗦地从身上掏出了一张纸,白薇接过一看,上面共两条:“一,我去世后,服装厂由白薇继承,住房由女儿小芸继承,存款60万元由我母亲李芬、妻子白薇和女儿小芸各继承2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张妈妈,我已经适应新学校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时隔半年,张清秀还清楚地记得赖震霆在电话里说的话。这是小震霆到广东后第三次打电话回来问候张清秀,她高兴得想流泪。赖震霆是宾阳县中华镇赖村的留守儿童,前几年,父母到广东的一家鞋厂打工,无奈之下把他送回农村老家由奶奶照顾。从城镇转到农村生活,让他很不适应。一到晚上,他就哭着喊妈妈,与堂兄妹们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加上性格内向,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20.
木木 《民主与法制》2014,(36):62-63
郭光辉和郭光华是一对同母异父、相差21岁的兄弟。面对5间老宅,哥儿俩在舅舅主持下立了字据,父亲也留有遗嘱。但是,当字据与遗嘱内容相撞,是按字据将老宅判给弟弟。还是按遗嘱让哥哥继承? 老宅主人是位抗日英雄 郭德利老人家住河北省广宗县北塘疃乡。1937年2月,年仅15岁的郭德利和大一岁的刘凤花喜结良缘。“七七”事变后,郭德利告别新婚的妻子,毅然加入冀鲁豫游击队。炮火连天的岁月,这对新婚夫妇很快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失联。多方打听都没有丈夫的任何音讯,刘凤花默认为丈夫已血洒战场,她不得不远嫁他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