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人性假设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四种偏离传统经济学"理性人"模型的行为模式:一是有限理性,指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二是有限意志力,指人们有限的自制力;三是有限自利,指人们关心公平和他人的幸福;四是情境问题,指个人偏好会受情境影响。这一理论框架是规范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般法律规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过,在法律经济分析的假定前提、理论支点和研究范围等方面,它还面临着相当的困境.法律经济学在未来的出路是: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经典的经济理性假定进行修正和超越;引入公共选择理论,为法律的经济分析寻求现实的理论支点;在吸收有限理性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法律经济分析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刘涛 《犯罪研究》2014,(2):26-38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人应当是理性的犯罪人。行为人选择犯罪虽然在价值理性的角度看存在不理性的成分,但是犯罪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犯罪人行为的实践理性与工具理性。犯罪人对犯罪的长期后果(法律后果)低自控与低自珍不是决定犯罪人非理性的决定因素。适应性非理性应当注重对于犯罪情境的分析。当代理性选择理论强调犯罪人的有限理性,犯罪预防的落脚点在于对于犯罪人犯罪机会的控制与犯罪具体社会情境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用了西蒙关于有限理性的理论,并应用与民营企业家创新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企业家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本文在分析了浙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还对民营企业创新有限理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合作行为研究以生物学的进化论和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推演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纳什均衡"等结论,描绘了一幅暗淡的人类合作画面,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关于个体选择、社会选择和集体行动的理论则成为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指导思想。然而,这种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被称为"集体行动的困境"或"合作的或社会的困境",亦被称为"人类合作之谜"。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有限理性观及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兴起的关于社会启发式的研究,为摆脱此种困境提供了启示。基于这些研究,我们提出了有限理性合作观,以还原人类合作行为的真实画面,破解人类合作之谜。  相似文献   

6.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指行为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其他人利益、不顾一切追求其利益最大化.在知识产权领域,机会主义行为是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制度价值和目标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人的理性有限性、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知识产权机会主义行为有破坏诚信原则、推升知识产权交易成本、知识财富逆向流动和导致司法工具化等危害.建议规制机会主义行为,匡正市场价值取向、强化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实行司法有限介入、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依法保障当事人应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合理措施、强化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7.
早期斯多葛学派认为自然法是自然宇宙中的一种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该学派一方面赋予人以平等的理性,每个人都可以依据理性过自然的生活;另一方面,只承认人的有限理性或部分理性,人只分享有世界理性的部分理性,人类只能逐步地发展或锻炼自己的理性才能去把握外在世界,自然法也规定了人类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境外投资者涌入中国资本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格局变得扑朔迷离,日益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格局。作为连接法学和经济学的桥梁,法律经济学创造性的发挥着对经济法律的推动作用,通过其代表理论博弈论,分析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参与中国有限合伙型基金中涉及的多方主体策略选择及相互作用,从国际、国内两层面探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的法律设计。  相似文献   

9.
201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下简称诺奖)颁给行为金融学奠基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勒,以表彰其对行为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诺奖颁奖委员会认为,“在分析个体做决策方面,泰勒在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在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缺乏自控的结果方面的努力,表明这些因素是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个人决定和市场结果的.在快速拓展行为经济学方面,泰勒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理论见解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将对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丁于娟  张吉 《法制与社会》2010,(11):153-15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再造高潮,其目标基本定位在构建一种新的更加具有健全的民主与效率的政府,以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学术界,由于国内学者的学术环境、分析和观察视角的不同,必然产生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政府理论。在众多政府范式理论中,本文主要探讨“有限政府”这一政府范式,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有限政府”概念的界定进行梳理和综述,并提出相关见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性地了解“有限政府”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1.
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乃是基于其对现代社会与政治的全面反思.官僚制是指一种无所不在的现代科层现象,它以自身的“理性”特征区别于其他的支配类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同时,韦伯将正当支配类型分为三种并非武断,而是有其理论关切的.通过对官僚制支配与超凡魅力型支配进行对比考察,韦伯从“日常/非日常”的视角揭示了它们所处理的事务在性质上的差异,由此说明了官僚制特有的局限性以及卡里斯玛型权威的必要性.此外,韦伯式的官僚制研究并不是为了生产专业知识,而是为了获得见识,并且帮助人们更好地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民间救助是指人们基于同情心、慈善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困难者行善施舍,向他们提供资金和实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辅助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在民间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立法中存在很多困境,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民间救助的概念、特点、合理性等一般理论入手,深入探讨民间救助的法律空白、准入、监管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认为我国应当建立一种以国家救助为主、民间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3.
民生风险是指包括生产、生活在内的社会活动对民生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规制民生风险的刑法就叫做民生刑法。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制造(包括储存、运输等所有"食品入口"之前的环节)时难以避免的"工艺风险"、对食材配料定位不断变化的"认识风险"及生产和配料中的"人为错误"。其中"人为错误"是行为人能够或应该认识到并加以控制的对食品安全的侵害。而工艺风险和认识风险因难于预测、不易避免,其刑法适用尚待进一步探究,而不能简单地引入"风险"观念,通过加大打击力度、增设新罪来解决。民生风险和民生刑法的概念就避免了"风险"理论对刑法基本底线的违背,较好地把握了理论节度,成为规制食品安全较为合适的刑法指导性理念。  相似文献   

14.
容缨 《政法学刊》2009,26(5):17-22
和谐文化意味着一种权利配置适当、协调有序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社会,“和谐文化”作为法律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精神旨趣在于改变以往偏重效率、弱化公平的法律价值论思想,坚守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理念,同时改变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并以此为契机重组我国法律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实现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法律价值体系某种程度的更新与演进。  相似文献   

15.
用法学的观点来宏观探讨医疗问题的学问就是医事法学。医事刑法学则是对刑法领域中的医疗与刑法相互交差的问题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探讨医疗问题中刑法应该介入的领域或场合,其目的在于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在医事刑法的领域,必须坚持刑法的行为主义、罪刑法定主义、责任主义和谦抑性原则,但同时更要尊重人的尊严和患者的自我决定权,尊重医疗的正当程序法理,在存疑时坚持以生命利益优先。  相似文献   

16.
莫神星 《政法论丛》2011,(5):121-128
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开发利用能源时,必须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它也称清洁开发利用能源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立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树立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理念,坚持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鹏 《政法论丛》2013,(6):79-85
刑法上的扒窃需要充分考虑刑法目的和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实质解释.扒窃入罪的根据应站在结果无价值立场进行分析,这一根据正是甄别、筛选和归纳扒窃概念诸要素的实质理由.扒窃行为只有达到足以造成数额较大损失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依此,扒窃是指行为人在公共领域对一般人所携带财物实施的技术性盗窃行为.同时,刑法上扒窃不以财物“随身”携带和“秘密性”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行为规范的形式优化公务员治理结构、增强公务员服务属性,是当前行政法治环境下改善公务员执法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行政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公务员行为规范体系中,投诉规范是指由相对人对公务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进行投诉,并由公务员所在机关进行处理的一种责任机制。投诉规范开启了由相对人发起追究公务员责任的民主路径,在公务员文明执法的树立、行政风气的改善以及违规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现行立法与实践状况的基础上,对投诉途径、程序和实效性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则能对其条款设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3,30(4):73-81
犯罪现场概念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的概念.狭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场所及载体.广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物、时、空存在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对犯罪现场广义概念的认知更加具有现实层面的应用意义.树立与大数据模式相应的犯罪现场观,通过各种与犯罪现场构成要素及其联系相关数据库的发掘与应用,可以带来侦查破案思维与工作模式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刘洁 《证据科学》2011,19(5):615-624
本文引用民事诉讼测谎运用最为典型的案例,即江苏淮安中院再审崔景涛诉陈德勤借款纠纷案,首先列出反对者对测谎在该案例中的应用所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和证明力两方面.接着本文相应地从这两方面为测谎结论在该案例中的应用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