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院校高等教育机构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学位授予中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一直是被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结合实际案情对学位授予的法律性质、法律主体及司法审查问题的分析,对当下因独立学院学位授予问题与学生之间发生的行政诉讼类案件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楼婕 《法制与社会》2014,(4):196-197,201
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归属的明确与著作权使用授权书的签订对保护论文著作权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就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著作权授权机制以及学位论文的管理利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比对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高校所使用的学位论文授权协议以及管理方法,重点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现行的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学位论文授权机制的相关建议,希望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可以规范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条款,加强对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在促进传播学位论文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追问法学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78年恢复法科招生之后,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在数量上急剧扩张的三十年。然而,制度性瓶颈窒碍了法学教育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一,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准入脱节的情况下,法学教育的使命不可能被清楚地界定。第二,在缺乏第一法学学位的情况下,名目繁多的法学学位和学历不仅具有误导性,而且稀释了它们自身的价值。第三,按照繁复的"二级专业"去分门别类的研究生项目造成了法学教育的分裂、学术宗派的泛起和狭隘的思维方式。最后,统计标准的模糊、混乱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使法学教育失去了本来应有的透明。本文试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以期促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法律教育的统一并非简单的学历层次的统一。而是一种内涵的统一。即必须遵循实现法律职业同质化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共同标准和尺度.但不同类型的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上应有科学合理的分工。高职法学教育以培养法律辅助人才为目标,其专科学历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法治化水平与全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基本相适应,且有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期存在。高职法学教育不应强求学历层次的盲目攀高,而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范化办学.以适应法治化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林华 《政治与法律》2020,(5):94-104
通过对1998年至2020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的学位撤销案件进行爬梳可以发现,高校撤销学位的事由主要集中在学历证明伪造和科研论文造假,兼有学术性和非学术性;法院对高校撤销学位决定的司法审查强度基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法律程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的界分。为了维系学术自由与司法审查之间的平衡,并实质性地解决教育行政争议,人民法院应根据学术性事由和非学术性事由、正式程序和非正式程序的区分来建构二元化的事实认定审查标准,强化对学位撤销构成要件审查的释法说理,并审慎对待学位撤销决定的程序违法、审慎适用撤销判决,避免"程序空转"和"虚置诉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学历和学位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学历和学位证书就有其重要价值,伪造、变造学历、学位的人就越来越多,给国家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其他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危害.为严惩这类行为人,将其绳之以法,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我们建议在刑法第六章中增设"变造学历、学位证书和购买、使用假学历、假学位证明罪".  相似文献   

7.
黄胜春  陈祥军 《特区法坛》2001,(6):52-52,44
自1997年以来,海口中院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2000年全国法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精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法院的前瞻性、战略性任务静抓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改观。到目前为止,该院有法律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22名,是1996年的4.8倍,占全院在编干警的11%;有法律研究生进修学历的38人,占全院在编干警的19.7%。预计到2002年,该院将有法律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41名,占全院在编干警的21%;将有法律研究生进修学历的42人,占全院在编干警的22%;法律本科以上的有148名,占全院在编干警的77%,比1996年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8.
实施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检互认)对改善就医流程、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但存在的法律风险,阻碍了医检互认价值实现的最大化。通过分析医检互认的法律风险,应用优化医检互认实施的政策环境、强化医师依法履职、明确权责归属、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医学检查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措施弱化法律风险,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推进医检互认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接受党校学历教育,获得党校学历、函授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中共中央对党校教育及其学历问题早有明确规定,但有些地方和部门以无法律明文规定为由,岐视党校学历。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并结合一起党校文凭争议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需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开放性的高等教育立体网络。一是深化高等教育体系改革;二是推进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三是推进职业资格证和学历学位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1.
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终于缔结。公约的目的是制定一个公约从而使法院判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承认与执行,正如《纽约公约》之于国际商事仲裁一样。公约的缔结有利于该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该公约的缔结与生效,将会对国际商事仲裁造成相当的影响与冲击,因为该公约所产生的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性效果,将使《纽约公约》对国际商事仲裁所形成的优势变得相当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Facing the dilemma on the recourse for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pillaged overseas, China shall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ituation,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mpromise.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China shall take rational, beneficial, and moderate legal actions to uphold and protect national rights. The recourse on the ground of international custom has been deemed as a failure by the view of the majority; the recourse in a foreign court will almost certainly encounter numerous obstacles in law that are very difficult to deal with, and the recourse in a national court will not only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but also raise considerable disadvantages. If China hopes to retrieve the pillaged cultural relics by means of international treaty,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conclude special agreements with relative states. The latter shall exercise best efforts to recover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return them to China at the expense of Chinese tax pay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two choices available if China hopes to settle the problem through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One is to make an agreement with relative states, and the other is to authorize certain international tribunals to adjudicate the case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I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is chosen, then the relative states can authorize the court to decide the cas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x aequo et bono; however, the best way is to conclude a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renounce the application of certain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which might hinder the dispute resolutions. The other choice is to make unilateral legal activities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relativ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on condition that certain tacit agreement or understanding had been achieved between relative states. However, whether the above international legal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problem, it depends on sufficient negotiation and mutual compromis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lative states; the relative national authorities sha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ch aspects instead on unilateral declarations or sanctions.  相似文献   

13.
金美蓉 《法学家》2020,(2):160-174,196
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一系列反垄断诉讼发生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美国在经贸关系中博弈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其中涉及了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域外适用、国际礼让原则、外国法查明、外国政府对本国法律解释的效力等一系列焦点问题。在相关案件的判决中,美国法院就上述问题的观点和论述存在诸多漏洞和偏颇之处,包括限缩适用"国际礼让原则"中"真实冲突"的条件、外国法查明中客观性的缺失等。而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日益成为美国反托拉斯重点关注对象,中国企业会面临更多挑战,需从美国国内法、国际法、中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企业自身行为的合规性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论国际法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5,23(3):62-71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的发展时常受到国际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国际法一经确立就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国际法将逐步摆脱强权政治的束缚,作用也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胜明 《法学研究》2012,(2):187-193
不宜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就什么是"涉外"作出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第二层含义,即确定适用的法律与该涉外民事关系不具有密切联系的,则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有可能妨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正确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中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是指我国刑法和行政法、经济法中的强制性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规避未作明确规定,但明确规定不适用反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有一定的考虑。鉴于国际条约的复杂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未规定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桦 《河北法学》2012,(2):132-137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国籍概念的提出是以承认仲裁的地域性为基础的。《纽约公约》提供了两种确定国籍的方法———裁决做出地标准和程序法律适用标准。虽然程序法律适用标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但终因与实践的脱节而逐渐被各国所抛弃,裁决做出地标准成为了主流标准。《纽约公约》不仅将裁决的国籍作为承认与执行的前提,也将其作为撤销权行使的依据,而展望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未来发展,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或将只适用于撤销领域,对于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有采取国际主义的趋势。当前,我国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及其确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After the entry of China in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jurisdiction, application of law, and judicial assistance, which need to be resolved step by step in judicial practice on foreign-related civil and commercial matters. As for private and international law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courts,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general issues, including renovi, inter-temporal conflicts, and proof of foreign laws; reviews jurisdiction problems, for example, common jurisdiction versus special jurisdiction, selective jurisdiction versus presumptive jurisdiction and exclusive jurisdiction;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law problem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party autonomy, the principl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and dépeçage method; and studies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l award.  相似文献   

18.
王玫黎 《现代法学》2007,29(4):179-185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案件在适用国内法或国际公约上存在明显的混乱,这表现在适用国际条约方面,采取的是一种以纳入适用与转化适用相结合的方式。就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事故而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非涉外案件中的责任限制部分,适用我国《海商法》第11章的规定,其他部分适用《民法通则》、《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涉外案件,如果中国法没有规定,或者中国法的规定与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规定不一致,应当适用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国的法律教育正 酝酿着一次巨变。但要达到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本文通过对比国外几种法律教育模式,对我国 法律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现行继承法遗嘱自由过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礼强 《现代法学》2004,26(1):66-69
我国现行继承法对遗嘱自由过于放任 ,这与婚姻家庭法养老育幼义务不对应 ,与我国宪法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和整个法律体系不谐 ,与中国传统继承法律、家庭伦理道德不符 ,与国际继承立法冲突过大 ,不好接轨 ,有可能损害我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建议修改我国现行继承法 ,给特留份以应有位置 ,这也是与婚姻家庭法相配套的反对“包二奶”的继承法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