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支部生活》2004,(12):45-45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发射升空。这次发射的C星达到国际新一代同类气象卫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图说天下     
正我国“一箭六星”成功发射1月19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第100次航天发射任务。据介绍,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入轨后,将与此前发射的8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于年月日发射成功。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是年月日,在我国上空。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地下核试验是年月日。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卫星收回地面是年月日,这颗卫星是同年月日发射的。中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一组空间物理测试卫星是年月日,这组卫星共颗。中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成功地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年月日至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站     
“双星计划”首星成功发射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赤道星送入了太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一号”卫星升空后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555公里、远地点高度为78051公里的预定卫星工作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探测一号”卫星重约350公斤,设计寿命18个月,它将和于2004年发射的“探测二号”极轨星,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  相似文献   

6.
纪仁 《党建文汇》2008,(1):39-39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第一颗中国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人的航天之路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7.
国际概览     
《党的建设》2013,(12):9-9
11月5日下午2时38分,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在印度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6):17-18
日前,一枚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将4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据悉,这次火箭发射由欧洲阿丽亚娜航天公司负责,火箭运载的是跨国企业03b网络公司的4颗通信卫星。该公司计划建造的  相似文献   

9.
李原 《党史纵横》2009,(10):61-62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这是歌曲《我是一个兵》的歌词,词作者陆原、岳仑。曲作者岳仑。这首响彻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曲在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西方媒体称:“中国在朝鲜有‘两颗重磅炸弹’,一颗是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颗是陆原、岳仑的歌曲《我是一个兵》。”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6):96-96
根据中委两国有关部门达成的协议,委内瑞拉将派6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国接受有关低轨道小型卫星的设计、组装和测试的技术培训。这些工程师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陆续完成学业回国,成为委内瑞拉空间研究所的技术骨干。目前,委内瑞拉已与中国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卫星:第一颗是“玻利瓦尔”通讯卫星,第二颗是“米兰迭”地面观察卫星。  相似文献   

11.
杨正泉 《党史文苑》2007,(12):51-52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致富天地     
《支部生活》2007,(2):47-47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12月8日8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可全天候对地球进行连续气象监视,获取地球空间环境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和转发气象、海洋、水文等观测数据;监测太阳X射线和空间粒子辐射数据等。  相似文献   

13.
方云 《党建文汇》2006,(3):40-40
人类历史上首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9日下午(北京时间20日凌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冥王星是至今人类唯一一颗没有用空间探测器进行“专访”的行星。这个耗资7亿美元的探测器将行驶50亿千米,最早于2015年飞抵冥王星。  相似文献   

14.
钱江 《湘潮》2012,(1):37-40
“放卫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在1958年6月初至1958年年底的“大跃进”中,媒体刊登(播放)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由于之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中国媒体将国内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讲演。蔡老不是在作报告,而是在用革命前辈一颗火热的心、一种深厚的情,朗诵着一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诗。”这是前不久南开大学学子聆听了蔡振源老先生在“南开青年论坛德育专场”宣讲后表达的感受。在这次“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与伟大梦想”主题宣讲中,蔡振源把发生在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介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展现他们的风采,并对新一代青年学子提出希望。面对青年学子的真诚欢迎,他真诚坦言:“我是老党员,只要还能动就要讲下去,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九一八”是中国的国耻日,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一天。首先,不要忘记它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标志。“九一八”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用阴谋手段,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  相似文献   

17.
图说天下     
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中期的“牛李党争”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叫做李绅,他有两首流传千古的《悯农》诗,其中一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古代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曾经为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创作来源的农民,真正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四海升平时,勉强温饱  相似文献   

19.
吴文俊 《新湘评论》2010,(14):56-56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发现者是中国第一位天文学留学生张钰哲。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被张钰哲以“中华”命名,也成为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是我军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近些年来,旅党委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大幅提升,各项建设全面推进。组建19年来,该旅先后完成1O多项全军重大军事行动任务,2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发射导弹100余发,是第二炮兵首个“百发百中旅”、首个“一等功旅”,连续1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旅,9次被全军、第二炮兵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5次受到军委通令嘉奖;旅党委2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是全党全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典型。他们的经验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