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益是人类活动目的的真实内容和实质,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从深层次说首要的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理应是我们各项工作必须关注的根本问题。因而,重温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把握我党对利益观的新认识、新发展,十分必要。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核心内容、主要要素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发展 ,而且闪烁着光辉的道德践履精神 ,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其中 ,把“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与“先进文化标准”相结合 ,作为三位一体的政党道德评价标准 ,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一、道德评价 :“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善恶作为一种道德评价 ,总是同人们的利益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里 ,由于阶级利益的对立 ,必然会存在善恶观念的对立 ,道德具有阶级性。正如恩格斯所说 :“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乎历史规律的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为人类求解放,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乎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不提出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的基本观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的看法和观念,它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在一定的利益理论和利益原则指导下,看待和处理利益问题的价值取向、功利态度,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准则、标准和观念。党员要树立的正确的利益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总是从社会的观点来观察利益问题,在阶级社会则总是从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主题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疑难,对它们的认识影响着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包括四种: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在揭示和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而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试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民利益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海燕 《理论研究》2005,(4):19-22
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理论的基础上,在人民利益主体、人民利益的内涵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为其丰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湘顺 《探索》2011,(3):25-29,10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内化为党的执政的科学理念,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利益和谐"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思想,胡锦涛利益思想具有人本性、公正性、协调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利益思想理论,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是纯粹的人民利益观。我们党的利益、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党的人民利益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丰富发展。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巩固和扩大最广大人民根本一致的利益基础,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制定和执行政策,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的基础是利益。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了分化,进而导致人们的权益意识觉醒、谋利行为普遍、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不同、贫富分化悬殊、利益关系复杂、利益矛盾加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传统、基础、主体、范围、信度、程度、难度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好利益关系,推进民主法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符合中国 国情、符合人民利益,是中国发展、 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只 有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 念,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观一脉相承,变革(或革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中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价值指向。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方法运用到社会革命和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而且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分析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不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它所内涵的科学性、人民利益观、公平正义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展、创新完善和获得自信的根本思想保证。新时代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充分发挥其先进性的价值功能,掌握其话语权的制高点,以为制度自信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连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与"实践空间"的一种积极尝试,其有效推进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实践巨大指导作用的基础。而实践性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代表人民利益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无产阶级代言人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力,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在引力。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生成维度探索其顺利推进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处在社会、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多元化的利益要求正日益突出地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怎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不能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邓小平的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我们重温邓小平的利益观,处理好改革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对于认识利益定位、利益价值判断、利益实现途径和对待利益矛盾的态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利益的定位,邓小平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把物质利益作为革命的基础和解决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6.
“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①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性的基本认识。这一基本认识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党生存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更反映了党对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先进性问题的基本观点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政治组织,它一经成立,就要团结并凝聚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群众为实现统一的奋斗目标共同努力。为此,政党必须代表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为实现并维护本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分析研究了私有制社会中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分析、解决了社会主义时期共同利益和个别利益的关系问题,从利益角度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动力问题、本质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05,(2):4-5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衡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区、行业之间产生工资差距的必然性(一)劳动差别是产生工资差距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依据和尺度,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劳动成果,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提出,是建立在承认社会分工和劳动存在差别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0.
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