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79年的民主墙,到1980年的竞选;从1985年的北大"九·一八"到1986年底的全国学潮;从1988年的北大柴庆丰事件到南京河海大学的风波……,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学潮时有起伏.既然学潮不是偶然事件,既然学潮的爆发从一定意义上说,带有不可避免性,既然学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就有必要对学潮进行科学的研究.一、学潮的定义对于学潮的定义,有的人从社会矛盾角度出发认为,学潮是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和观念冲突在学生群体中的外化表现.有的人从学潮自身运动的状态和影响出发认为,学潮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具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的,以自发  相似文献   

2.
在论及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们与学潮的关系时,人们多从青年人的思想嬗变与学潮的政治倾向的角度予以阐述,而相对忽略了对学潮的载体——街头政治形式的认知.本文拟就街头政治的内涵特征及其同学潮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和社会对这一政治现象的重视.(一)街头政治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形象概念,它泛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某一集团或阶层、为了表达某种政治、利益要求而走上街头进行集会、游行、演讲等活动的一种政治行为.街头政治的出现是伴随着近代工业化过程应运而生的政治产物,其滋生发展与都市化的崛起、经济一体  相似文献   

3.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社会问题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扩张速度,形成一阵阵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青年就业,青年教育,青年婚姻,青年学潮,青少年犯罪,直至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的那场政治动乱,无不引起政府与社会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4.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和各位委员! 1989年春夏之交,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极少数人利用学潮,掀起了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进而在首都北京发展成了反革命暴乱。他们策动动乱和暴乱的目的,就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场动乱和反  相似文献   

5.
政治心理转型是社会政治总体结构转型的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心理转型的要求是,彻底肃清臣民意识的残余影响,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公民意识.为此,需要充分发挥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人民为本"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心理转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佟斐  阮一帆 《理论月刊》2008,(4):150-152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基本目标,为其"政治合法性"进行辩证.它以清除纳粹思想和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使命,并且基于自身的政治属性而被作为国家的政治资源加以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较高的政治绩效.  相似文献   

7.
王天玺 《创造》2013,(8):6-10
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方位转型.这样的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的苦难中得出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邓小平说得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我们的总任务,就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玉琴 《前沿》2006,(5):209-211
"第四媒体"集多种特点于一身,已经成为宣传社会政治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第四媒体的崛起,给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且有可能成为主导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它给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第四媒体带给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女校学潮中学生的心理及其得以产生的日常情境与历史环境,试图探讨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对学潮学生的主观性倾向和"捍卫人格"的精神气质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个体心理与宏观结构的关联,才能对学潮女学生的言论与行事有更为共情式的理解。学潮女学生经常提到对"人格""女子人格"的捍卫。"人格"作为一种话语,除了表达女学生面对外部环境、捍卫独立与自由的社会性意涵,还具有对于历史上传统女性缺乏"人格"的克服与超越;同时,捍卫人格的学潮实践在伸张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包含了对"女子人格"这一群体权利的维护。这四重内涵共同构成了此一时期女学生对于自我的整体性认识,对于理解近代新女性的自我与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8)
作为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合法性呈现与社会成员情感归属的互动过程。"四个全面"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布局,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紧密关联,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增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不可忽视其在意识形态认同、政党认同、政治组织认同方面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清末社会发生裂变,各种社会力量重新洗牌.在清末变革的环境下涌现出来的学生群体,突破传统士子属性,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学生阶层主要由国内学堂学生与海外留日学生组成,两者集体意识的形成以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学潮与1903年东京春节恳亲会反满演说为标志,学生阶层在拒俄运动中走向成熟.清末学潮的涌动、学生阶层的崛起及集体的反满倾向,标志着拥有先进文化的社会阶层开始背离满清政府执政者的意愿,对清末社会转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包括"两种意识"和"两种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面对时代的新命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保障,以优质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多位一体地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查找问题,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通过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提出将"知"、"信"、"行"教育相统一的对策,希望能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封建专制王权中最具人道主义色彩的政治理念.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辩证的哲学观审视,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是既"悖反"又"契合"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剖析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挖掘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契合点,以实现民本思想中蕴含的合理性文化传统在当代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功能和价值;揭示和批判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封建糟柏和阶级局限,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和时代的升华,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依托,是我们研究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0: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的主题,从儒家的社会政治理论、政治智慧、中西政治哲学比较、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价值等几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启迪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爱芳 《理论月刊》2007,3(12):144-146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先前"只闻国家,不见社会"的政治模式现正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转变,阳光政务、法治国家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都为公共领域的孕育和繁衍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公共领域的生成和提升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它完善了对政治权力的批判和监督功能,促进良性循环的政治稳定的形成,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68年法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繁荣。然而,这年春天,一场学潮引起的全国性的反政府抗议示威运动,深深地震撼了法国,使权高位重的戴高乐总统面临当政1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动荡因其对法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战后法国最重要的事件。学潮始于年初,于五月达到高潮,史称“五月风暴“或“五月运动“。游泳馆事件“五月风暴“的发源地为位于巴黎郊区的农泰尔大学,这是一所新建的大学。1月9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臣民"、"国民"、"人民"与"公民"四种社会身份或观念并存,并形成三组相关概念:臣民-公民、国民-公民、人民-公民.梳理三组公民相关概念内在的内涵冲突,并根据当代社会特点,实现概念内涵的现代转换与建构,对于公民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基础、政党功能、核心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特色.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色是在"世界史"和"民族史"相结合的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及政治现状、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及共性成分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并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