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言 在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史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评价对创作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评价一般都以西方近现代思潮为理论依据,说明文学作品如何为社会服务等.在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中,比之于诗歌,即"诗话",对古典小说的研究相对滞后.纵观近代小说史,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小说的人,都是从对小说虚构的理解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2.
沈烨 《德国研究》2007,22(3):66-71
德国的塞巴斯蒂安·勃兰特为人类贡献了一部文学巨著《愚人船》.分析这部作品时,可以同时考虑到作者曾经从事过法律教学与法律顾问的职业经历,因此无论是作者的知识背景还是作品本身的内容都深刻反映了法律与文学相互交叉的生动现象,而且分析隐寓于作品之后的法律底蕴,对理解和诠释这部作品将更有助益.  相似文献   

3.
李学阳 《法国研究》2013,(1):61-67,32
维多克是现代世界刑警之父和私人侦探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是现代世界第一个警察作家,历史还应给他文学家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回忆录》写作和小说创作。其四卷本《维多克回忆录》使他和拿破仑一样"英名代代相传";小说《真实的巴黎秘密》被誉为"一部记录罪案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但由于他一个警察作家的人格局限,使其作品在文字、历史感和哲学意味三方面都难以与同时代的文学名著媲美。然而,文学的维多克最大的意义不在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在他留下的史实、史料。他既是浪子又是时代巨人的传奇经历,成为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素材宝库,最后连其本人也一起作了《高老头》、《悲惨世界》那些名作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4.
一 绪 言在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史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评价对创作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评价一般都以西方近现代思潮为理论依据 ,说明文学作品如何为社会服务等。在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中 ,比之于诗歌 ,即“诗话” ,对古典小说的研究相对滞后。纵观近代小说史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小说的人 ,都是从对小说虚构的理解展开论述的。朝鲜前期对小说的虚构性的认识还相当淡薄 ,很多人认为小说的虚构性就是荒诞无稽性 ,是与载道文学观 ① 相对的。但是到了朝鲜后期 ,对小说虚构性的肯定认识渐渐占了上风 ,并占据不可小视的位置。本文拟通过…  相似文献   

5.
是探索还是“回归”──从《重现的镜子》看罗伯一格里耶杜莉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兰·罗伯一格里耶于1984年推出了他的重要作品《重现的镜子》。这部作品一出版就引起评论界强烈的反响,对新小说一贯持不同看法的评论家们这回却出乎意料地同声称赞这部作品:新小说...  相似文献   

6.
周婷 《法国研究》2012,(4):33-35
在传统的西方心理学和文学中,人们对蝴蝶的阐释远远不及对其他动物意象的挖掘。然而在莫迪亚诺的近乎所有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蝴蝶几乎是作为一种莫氏惯用的背景配置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虽然对它的提及和描写通常只是寥寥数语,但是其暗示功能却不可忽视。本文将试图从蝴蝶本身所固有的某些动物特性出发,结合莫迪亚诺的小说创作特点,从而揭示蝴蝶在这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构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是法国当代享有盛誉的作家、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作品囊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政论、述评、日记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著称,他的几部名作很有现实主义特色,是法国二十世纪文坛上的瑰丽鲜花。然而他是一位天主教作家,他的文艺观和美学观都带有宗教色彩。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时隐时现地表达了他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8.
王英佳 《法国研究》2001,(1):153-161
许多研究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的专家们曾不只一次地指出 ,法国文化在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中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俄罗斯的语言学家Б.В.托马舍夫斯基说过 ,对于普希金来说法语是第二母语。的确 ,普希金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 ,而且通过法语译著阅读了意大利作家的作品 ,如曼佐尼的小说《约婚夫妇》(《Ipromessi sposi》) ,尽管他可以直接阅读意大利作品的原著。除此 ,在他还不能自由地用英文阅读时 ,他用法语读了拜伦、司各特和沙士比亚的作品。普希金还用法语阅读了德国作家席勒、霍夫曼、海涅等作家的作品以及格林兄弟的童话。普希…  相似文献   

9.
范荣 《法国研究》2014,(3):52-56
在杜拉斯的作品中,音乐无处不在,并经常行使叙事功能。音乐与书写结合,表现文字无法达到的意象境界。音乐融入文字,使文字成为充满声音与隐喻的语言,并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其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文本语言不仅可以阅读,更是一种听觉语言,是音乐,是形式也是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产物,本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然而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迅猛增长、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当今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们都普遍感到了深  相似文献   

11.
东亚中、韩、目三国的部分志怪传奇小说,反映出各自国家的女性问题和女性文化。它们都受到儒家伦理思想和礼教制度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方式不尽相同。另外,志怪传奇文学本身的幻想性、自由性等特征,在三国志怪传奇小说中的表现亦存在差异。本文分析比较日本的《吉备津之釜》、韩国的《李生窥墙传》与中国的《剪灯新话》中相应的“女鬼婚恋”作品,指出东亚三国志怪传奇小说在审美情趣、审美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由此揭示三个民族各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小说家,剧作家和编剧,莫迪亚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电影改编性。该作家擅长借用电影拍摄中常用的观测视角和表现手法进行写作,尤其是笔下对光影的处理,对静物的中距离慢速记录以及对各种空间的筛选与连接,都使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电影画面质感。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展现了"电影镜头"在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文字体现,并简要结合了作家的生平经历,从家庭罗曼史的角度分析了该写作视角在作家作品中形成的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曾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轻易就可以售出100万册,给出版商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繁荣的市场也激励着雄心勃勃的作家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然而,在过去10年中,这种景气的局面却不复存在,即使是顶级作家的小说,每一部的销售量也很难超过10万册,大大低于100万册的水平。问题出在哪里呢?最显著的原因是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花费很多时间来阅读某些类型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家们指责电子游戏、互联网和其他多媒体玩具占用了人们原来用于阅读严肃的文学作品的宝贵时间。在最近出版的《世界文学》季刊春季号上,…  相似文献   

14.
高文婧 《法国研究》2008,(4):106-109
阅读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尔的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家曾将自己的两部小说改编为短小简易的版本,分别是根据《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改编的《星期五或原始生活》、根据《加斯帕、梅尔基奥尔与巴尔塔扎尔》改编的《三王》。  相似文献   

15.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颉 《法国研究》2013,(4):77-82
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作者和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读者这个群体。接受美学则开始重视读者这个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维度。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也正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读者这一角色开始被理论家重视。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作品《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篇小说在中国和在法国的接受情况,接受差异,以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蔡佳芮 《新民周刊》2020,(15):95-95
这部新作突破了该系列以往的人物设定、犯罪模式,无论是对于东野的老粉丝还是新读者,无论是对推理迷还是非推理迷,都非常友好,一千个读者能采摘一千个收获。东野圭吾可以说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日本推理作家。虽然他的作品在日本屡次获得直木奖等大奖.  相似文献   

18.
在写作《娜嘉》时,布勒东意在创作一部透明的、"像大门一样敞开"的作品。他为此而在创作中使用了如下三种手法:自动写作、动词时态的非常规变换以及图像对描写的替代。借助这三种手法,布勒东得以搭建起自己的"玻璃屋"并将自己切身经历的世界置于文本的中心,从而使文学本身退居其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勒东成功地削弱了《娜嘉》的文学性,达到了"反文学"的目的。他想让读者从作品中读到的并不是文字和虚构,而是藏于书本之后的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19.
让-马克·帕里西斯(Jean-Marc Parisis,1962-)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法国作家,尽管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发表了近十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主要有《快餐的忧郁》(La Mé lancolie des fast foods)、《艺术家的中学》(Le Lycée des artistes)、《从一生开始》(Depuis route la vie)、《巴黎式婚姻》(Mariage à la parisienne)、《身体》(Physique,2005)、《之前、之中、之后》(Avant,pendant,après)等,最后这本小说曾获得2007年的罗杰-尼米埃文学奖。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本刊特发表邵小鸥整理的《自然主义与左拉研究目录索引》,以示纪念。希望我国文学界对左拉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