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以"推进改革"为题,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形势,邀请到多位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撰文,探讨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成长的烦恼"、如何凝聚改革新共识、继续推进改革等。民革中央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李广良撰文,提出深化改革的前提是形成改革新共识,而改革新共识的形成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同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性讨论,形成一定范围、一定层次上的改革新共识。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副编审邓聿文撰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结合中共中央2013年一号文件,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组织专家对"城镇化与‘三农’"进行了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土地制度改革中必须维护农民的土地收益权。民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蔡永飞指出,总体上看,最根本的问题是,现行土地制度作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基本实现形式是城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以"社会管理创新与农村征地冲突治理"为关注点,邀请祝天智、楚德江、谭术魁、齐睿、孙召鹏、杨侠六位专家共同进行探讨。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祝天智副教授认为,农村征地冲突,其直接和表层原因在于征地制度的缺陷,而其间接和深层原因则在于离散型的社会管理方式,因此,必须在改革征地制度的同时,构建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征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以"专家笔谈‘三农’"为题,邀请到多位从事"三农"相关工作和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农业和农村人才,尤其是创业型人才的发掘培养机制和政策思路做了分析探讨。民革中央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於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关注点,邀请陈家刚、钟晓渝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家刚博士,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路径选择》为题,对协商民主的提  相似文献   

6.
胡健 《理论探讨》2003,(1):37-40
中国明末启蒙思潮的"自由"观与西方早期启蒙运动的"自由"观一样,都因农业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的时代性要求而将源头上的价值系于"个性自由".但由于文化类型与历史境遇的殊异,双方也表现出不同的心路逻辑.西方人文主义者认个性自由为一种"权利",因而提出了以"理性"界定权利,以构建现代制度保证权利的实践途径.而中国明末的启蒙思想视个性自由为"新道德境界",据此要求人们首先转换传统伦理视角,肯认个性自由的合德性;进而提高思想境界,成为个性自由的实践者;最后寄希望在未来的"大同"社会解决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帅 《学理论》2013,(30):362-363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爱国者与启蒙思想家,为促进民族觉醒,早日走出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建立富强自由的民主国家而奋斗了终身。通过对梁启超名作《少年中国说》主要思想的理解与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思想教育的特色与主题,对《少年中国说》的教育价值做出思考与阐发  相似文献   

8.
正"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流行于17、18世纪的西方谚语,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启蒙著作的重要"常识"来源。这个说法有时翻译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即不可"等。2014年2月1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李克强总理在这里用这两句话界定政府和市场的法理适用边界具有重大意义,说明法治不仅仅是形  相似文献   

9.
罗泰琪 《各界》2022,(1):84-88
1930年,《申报》改组副刊《自由谈》,新主编是黎烈文,新宗旨是"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随即引来大批进步作家写稿,其中有被称作《自由谈》两大"台柱"的鲁迅和茅盾.  相似文献   

10.
王博 《学理论》2010,(24):174-177
巴金的《寒夜》从启蒙现代性的层面,将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焦虑置于民族战争的时代背景中予以考量,通过知识分子的阉割焦虑和城市恐惧书写了启蒙和救赎碰壁和被搁置的现实。现代化进程中进步神话的破灭和精英秩序的瓦解,让我们思考主体性自由和生存本真性的追求被阻隔和中断的问题。现代性的危机和困惑,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追寻主体自由的文化存在的表征,也是现代中国建构独立强大的民族国家所要时刻关注与不断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一种启蒙意识和人文精神鞭策的现代性仍然需要进步和完善,现代性的历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3)
文化启蒙的主旨在于破除传统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对人生存方式的束缚,其本质是倡导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大学文化承载着追求自由生存方式的育人导向的使命,是启蒙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文化启蒙和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从大学启蒙文化教育与育人理念等方面,深入阐释大学文化与文化启蒙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学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启蒙,是文化启蒙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沈贤元 《学理论》2013,(22):70-72,75
伯林的一个著名解释,是将卢梭的自由概念归类为积极自由。在这个归类中,伯林的一个重要依赖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迫使他自由"这一主张。但是,卢梭所谓的"迫使他自由"的语境与主要意图,与伯林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时所依赖的区分标准,并不吻合;卢梭对自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对平等的坚持。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以反行政性垄断问题为题,邀请国内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了探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泉红以新建居住区供电配套工程收费为例,指出自然垄断国企的行政性垄断行为产生的根源在于: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制体系尚不健全,于是便更加习惯于强化国企的垄断地位,靠所有制来补充市场机制发育的不足,使自然垄断行业国企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因此,反行政垄断必须靠深化体制改革来推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谭袁撰文提出,我国现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5,(7)
<正>《自由谈》是20世纪前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现代报纸之一《申报》的副刊,创刊于1911年8月。民国初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对《申报》进行改革,由此也引发了《自由谈》的一场革新。《自由谈》之前的主编多为市井文人,内容也多为不涉及社会意义的风月类小品或诗歌,20世纪30年代,它几乎成为蝴蝶鸳鸯派文人所把持的一块地盘。史量才要求《自由谈》"注重触及社会时事和生活现实的杂文、短论","务以不违时代潮流与大众化"。实际上,从陶行知为《申报》撰写了100多篇锋芒毕露的文字后,该报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反帝爱国运动,而是集爱国救亡、思想启蒙、文化革新和现代化启动于一身的一场民族觉醒运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实质,并不是完全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是反对定于一尊、限制和扼杀其他思想派别的文化专制主义,是高举科学、民主旗帜,冲破文化专制主义阻力,实现中西文化融合的民族文化复兴,这与国内那股"左"的思潮、"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并无共同之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旋律是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这与蔡元培在北大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一脉相承,互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1日, 《信息自由法》在英国正式生效。这项法律意义何在?英国宪法事务大臣福尔克纳一针见血地说:这项法律令公众与政府信息的关系从"需要知道"变成了"有权知道"。再具体点说, 《信息自由法》生效前,英国老百姓要了解政府内部运作,只能以"我需要"的理由去申请,允不允许全看政府意愿。《信息自由法》生效后,英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本期话题》栏目就“社会管理创新”组织了一组文章.邀请到了民革党员中的专家学者撰文,探讨当前我国推进社会建设、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障碍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6,(9)
正张卫良、何秋娟在《红旗文稿》第9期撰文指出,第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的"网络自由"是侵犯别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因而"网络自由"只能是西方国家的自由,而不可能是平等的自由。"网络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1)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可谓是紧密依存,相互促进。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美学思想更是随处可见。那么,《共产党宣言》中有吗?一定是有的,还很深刻。《共产党宣言》旨在建立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人终将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即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显然,马克思十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中所有人发展了,社会才能进一大步。这一点引发了笔者对于传统中国美学思想的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发展以来,就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团结互助、发挥个人的自由意志、每个人要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这样一来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提法,我们称之为"善"。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上一期,本刊以"农村贫困与社会发展"为关注点,邀请刘从龙、周丽萍、公维春、王洛忠、李唯真、孙延平六位专家共同进行了探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刘从龙副司长认为,基于历史原因,无论是从现状还是从长远考虑,仅靠国家基础养老金来保障数亿城乡居民的老年生活是难以支撑的,还要靠多积累个人账户资金。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