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党的政党文明,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战略目标的关键。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建设得好,就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如何发展党内民主?应该从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建设与基本制度建设做起。 第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克服党员民主权利虚泛化倾向。 党员民主权利行使的程度,是党内民主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志,也是政党文明的首要标志。什么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就是让广大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  相似文献   

2.
毕德  刘朋 《理论视野》2012,(10):54-58
党内民主是政党现代化的内容和方向,政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民主价值在党内得以普适的过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政党现代化,目前要注意党内民主文化的培养,走精细化民主之路,扩大选举民主,并防控现代化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从属于民主,是民主理论在政党领域的具体体现。纯粹民主、精英民主、代议制民主、宪政民主、政党民主各从某一侧面给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借鉴性资源。建设党内民主,需要树立党员为本的理念,遵循民主政治运作的规则与程序,保障党员权利与规范政党权力,构建党员权利与政党权力的动态均衡机制,选择既循序渐进又适时突破的增量党内民主道路,推进党的现代化增量转型。  相似文献   

4.
李娟 《理论探索》2006,1(6):71-73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明确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党内民主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维系组织架构、发挥战斗力的基础要素。党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组织体现和保障。必须正确认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促进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和健全,以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党内民主,从而坚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政党民主是民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在政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政党的党内民主、执政民主、国内党际民主、对外党际民主等内容。政党民主建设,说的就是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执政民主建设、国内党际民主建设、对外党际民主建设之有机联系和有机统一;其成果,主要体现在政党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党民主制度的成长和政党民主行为的养成这三位一体上。政党民主建设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亟需以党内民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政党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些西方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党内民主建设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尤其突出的是把公共政治生活中的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引入到党内,进一步拓展了党内民主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强党内竞争性民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党内协商性民主制度建设.以协商性民主弥补竞争性民主制度的某些缺失,坚持走竞争性与协商性兼容之路,延伸和更新党内民主的传统功能,以提高政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张荣臣 《理论视野》2012,(5):52-54,6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论述了党内民主的原则,强调党内必须坚持和实行民主,党内民主不仅仅是作风,而是包含一系列原则的制度化安排。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民主思想的论述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从一开始就强调党内民主,这是我们今天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思想需要继承,但执政条件下党内民主更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从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就大力主张实行党内民主,并认为这是共产党同一切旧式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一个多世纪来,共产党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有过光辉的实践,也有惨痛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更是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痛定思痛,在发展党内民主上的主要教训就在于:要真正把党内民主作为党的生命来对待,在发展党内民主上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要下决心实现从“组织本位”向“党员主体”的转变,要特别重视在党内进行党内民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要警惕政党分裂。为了防止政党分裂,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维护党的团结,不能动摇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实行党内分派。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关于党内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何为党内民主,主要涉及党内民主的定义、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对相关概念的辨析;二是为何发展党内民主,主要从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角度展开;三是如何发展党内民主,大致可以概括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持基本原则、实现动力集成、采取可行举措、借鉴国外政党经验等路径。时下研究成果丰硕、层次丰富,但在创新性、应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且留下一些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陆怡清 《党政论坛》2010,(23):54-56
在党内民主问题上,各政党不管其性质如何,部把规范完善党内选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特别是伴随着代议民主制和普选制的发展,国外一些主要政党在党内民主选举建设卜都有不少创新举措。探究分析国外政党在推进党内选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积极引入民主制原则,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党内民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属性,初步构建了党内民主的制度框架,规定了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党内民主上下工夫,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出发,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其实现路径为: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把学习和研究党内民主制度问题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以党内民主的示范为中介和桥梁;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各种形式的互动为机制。这一民主建设的途径必将有效地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当前,为增强政治竞争力,西方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出现了党内民主扩大化与组织专业化和权力集中化两种看似矛盾的辩证发展趋势。考察和分析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的这种辩证发展趋势,并从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对于拓展党内民主建设的新空间、新境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刚利  李芬 《理论导刊》2008,2(1):61-64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建设不充分、不活跃将严重影响政党作用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当前,制约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党的组织结构、封建思想文化的遗留、苏共建党模式的影响等.为了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建设,稳步推进政党内部民主程序建设,并尝试构建扁平化的网络型政党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党政论坛》2011,(5):20-21
大力构建党建科学化整体布局,是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党建科学化问题涉及到党的建设的价值与目标、组织与设计、政党内部管理、政党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究其实质,就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布局要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要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首要的是实现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党内民主科学化的基础则是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化。所谓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未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致力方面:继续发展党内实体民主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党内程序民主。 从党内民主的宏观视域来看,我党的党内民主存在着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发展脱节的不足,这应成为今后我党加强建设和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从人即党内民主主体的视角考察,党内民主建设的动力外在表现为主体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积极行为,党内民主主体亦为党内民主建设动力的表现主体;动力的来源为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党内民主内在价值与功能价值的双重诉求;动力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主体意识自觉、社会压力的输入与转化、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动力在与现实的交互作用中呈现出复杂的两重效应。政党应当作出积极的策略回应。  相似文献   

19.
党员是党的主体,是党内事务的主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是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迫切要求。从现实的党内生活来看,党员权利的实际行使和保障与党章规定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必须培育和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规范党内民主生活、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当中,对党内民主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初步的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民主思想,并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党内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制度也是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国内学术界对党内民主的概念进行了学理上的研究,对党内民主概念的理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