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救滇池     
滇池治污工程是我国投资最大的湖泊环境治理工程,自90年代以来,已投入40多亿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滇池水质恶化的状况并未改观,治理污染的第一阶段目标尚未完全达到,要实现“到2010年恢复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形势不容乐观。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喜茫茫空阔无边。”清 代文人孙髯翁在著名的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中,开篇就展示了滇池震撼人心的壮丽景色。但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500里滇池”已缩小到300平方公里,而且污染严重,成为我国需要重点治理的“三大湖泊”…  相似文献   

2.
<正>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素来有“高原明珠”的美誉。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环滇人口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加剧,导致滇池水体急速恶化,一度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近一年来,民进云南省委会高度重视、主动担当,高标准组织、高质量推进,从建立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措施、强化监督成效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坚持明察监督与暗访了解相结合,组织动员民进会员聚焦滇池保护治理的重点难点和政策落实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补齐短板弱项,滇池保护治理民主监督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3.
张衍荣 《侨园》2015,(Z1):36
昆明西山睡美人驰名海内外。滇池环湖,一段古老而凄美的传说至今仍在广为流传:滇池岸边曾生活着一对家境贫寒的青年男女,他们勤劳淳朴,真诚相爱,山盟海誓订下终身。不料,美丽的姑娘早已被乡村土豪暗中看上。觊觎少女美貌的土财主施毒计将小伙子害死。姑娘失去爱人,悲痛欲绝,披头散发,日夜在岸边奔走呼号。当她生命耗尽时,仰面倒地,随即化作坦卧大地的"睡美人"……传说令人唏嘘,置身烟波浩渺的湖畔,面对云蒸霞蔚的内陆大湖,眺望酷似  相似文献   

4.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齐鲁大地却生机盎然。青苗茁壮,蔬菜葱绿,人们利用塑料大棚和薄膜,种植蔬菜培育良种,比秋收时节还要繁忙。 目前,山东省农村用塑料大棚和薄膜种植面积已达150多万亩,精细菜的90%在大棚里生产。用薄膜种植的棉花和花生分别占种植面积的50%和  相似文献   

5.
《救救滇池》一稿在《瞭望》第三 十五期“社会广角”专栏刊 出后,引起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根据文章反映的问题进行“逐条研究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大滇池治污的力度;云南省政府近日专门召开以滇池为重点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第一次召开专题系统研究高原湖泊治理问题的会议。 针对滇池治污目前存在的问题,云南决定从管理、投入、措施等方面加大治理滇池污染的力度,力争到2010年使滇池外海水质达到3类水标准。 为加大投入,云南在近…  相似文献   

6.
从“逃离滇池”到“环绕滇池”,昆明近日确立了这个“突然而大胆”的城市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蔬菜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生活,事关城乡经济体制,历来是个难题。近几年来,我们对蔬菜的产销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逐步放开了生产,放开了市场,放开了价格,使蔬菜生产布局趋向合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菜农收益明显提高。蔬菜购销初步形成了国营、集体和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到江苏某县调查研究中,发现一种令人百思不解的现象:这个县并不富裕,有一个村居然将投资数万元兴建的蔬菜大棚连同土地一道无偿给邻乡的农户种植,问及该村的一些农户时才得知,原来乡里下达村里蔬菜大棚推广任务,村里出资建起来了,可没有一户农民愿意去承包,村领导眼看大棚里一棵蔬菜也没有种植,上面要来检查,最后无奈“请”邻乡的农民来无偿种植。后经了解得知,发展蔬菜大棚是县里从外地学回来的经验。还是这个县,到外面学习了一阵子,一下子上了不少工业项目,人家的项目是既开花又结果,可到了这个县,新上的项目赢利的还不到10%,许多项目还未正式投产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势力依据自身统治需要介入云南,云南的政治中心也随着统治者对不同区域的开发而经历了3次大迁移。先秦两汉时期滇中滇池周边作为云南最早的政治中心,三国至初唐云南的政治中心由滇中滇池一带转向滇东曲靖盆地,唐至元初由滇东曲靖盆地转向滇西大理盆地,元代以后,随着云南行省制度的推行,云南的政治中心又转回到滇中的滇池周边。  相似文献   

10.
正辽阳新特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于2000年,占地2000亩,坐落于灯塔市西马峰镇新生村,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园区内包括各类蔬菜繁育、绿色食品蔬菜种植及配送、农业观光、学农基地等项目,5个品种蔬菜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蔬菜。2007年园区出资成立了灯塔市现代波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员131人。园区及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章艳艳总经理带领企业一路披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9,(6)
<正>【提案背景】调研发现,农民和种植大户普遍认为,蔬菜产业是经济作物中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每亩地种蔬菜是种粮效益的2~20倍,高的甚至可达50倍以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蔬菜产业并未实现应有效益,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产业底数不清,自供不足;市场信息不灵,风险较大;蔬菜损耗较大,质量不稳;销售半径太小,效益打折;政策着力不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月,本市开始改革蔬莱价格和购销体制,取消统购统销,实行“大管小活,合同定购”的“二八开”方针,即对占全年蔬菜上市量80%的22个主要品种,由蔬菜公司和蔬菜产地订立合同,明确“五定”(定数量、品种、质量、上市时间和价格),对其余的20%,允许自由种植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散文家艾雯终于回到了故乡苏州。在台湾,她一直执拗地种植着“怀乡草”(她的散文集名),把她少年时在苏州的一切记忆统统发掘出来,编织进她的金色的怀乡梦。这个怀乡梦整整做了近半个世纪。如今,梦境变成了现实,她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此时此刻,艾雯—苏州,就是一篇最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6,(5)
正母亲一生饱受磨难,但她热爱生活,喜欢种植树木花草,她到哪里,哪里就是鲜花盛开。母亲来我家住时,看到阳台上什么也没有,便对我说她要种些花草,开始我坚决反对,因为她为工作操劳、为儿女操心,辛苦了大半辈子,身体也不太好,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不能再劳累了。可母亲说种花草能活动筋骨,有益身心健康,她要把从书上看到的有关花草的  相似文献   

15.
唐珍 《党政论坛》2011,(16):41-41
11.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12.动、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等。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5,(25)
蔬菜直销真那么简单么?与国营菜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个体菜贩几乎“垄断”着北京市的蔬菜零售市场。于是有人认为:个体菜贩倒腾蔬菜,是他们把蔬菜价格“抬”了上去。于是,降低蔬菜价格似乎有了最简单的办法:减少或者干脆取消“中间环节”,让产地菜农把蔬菜直接“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下旬,河南女孩杜莉的一批薰衣草精油装上飞机,由乌鲁木齐运往法国巴黎.这次她不仅拿到200多万元的货款,还有幸成为世界著名香水品牌香奈儿的原料供应商.一个文静、娇柔的内地女孩,为何敢千里迢迢跑到新疆种植薰衣草?她又是怎样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张子琪  李劲峰 《瞭望》2022,(11):62-63
初春清晨,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苏尔吉村村支书苏生成起个大早,走在寂静田野上,不时弯腰捡起几块土疙瘩,察看土壤墒情. 现年近六旬的苏生成2000年起带领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从试种的1亩荷兰豆到2000亩蔬菜生产基地.从"单打独斗"到联动周边13个村庄破解菜价"过山车"问题,从"开水泡馍"到建起"幸福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难...  相似文献   

19.
西红柿是徐水县的支柱产业,截止到1999年底,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了7.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6.2万亩。西红柿专业村发展到50个,带动农户2万户,做为全县蔬菜产业龙头的白塔铺蔬菜批发市场购销两旺,年成交额4亿元,已成为华北最大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生产的西红柿远销东北三省、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并通过边贸出口到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20.
陈鹏 《瞭望》2005,(29)
“谁破坏滇池,破坏西山,我就和谁拼命!”像张正祥这样为了一方水土苦斗的农民不是太多了,而是过于稀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