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的精神即为法意,法意之司行即为流转。法意流转大别为逻辑演绎与类比推理两种风格迥异的模式。逻辑演绎主张以言敛意,在语言的地基之上以“方以智”的风格诠释法意流转,重“一”。类比推理强调言不尽意,以“圆而神”的风格艺几性地流转法意,尚“多”。方则易执,欠缺圆之神妙;圆则善变,差强方之智识。方圆互补是不通透的方智理路,立足于人性解放之上的自由变更才能真正实现法意流转的方圆无间之道。这正是法意流传的现象学解答  相似文献   

2.
法的精神即为法意,法意之司行即为流转。法意流转大别为逻辑演绎与类比推理两种风格迥异的模式。逻辑演绎主张以言敛意,在语言的地基之上以"方以智"的风格诠释法意流转,重"一"。类比推理强调言不尽意,以"圆而神"的风格艺几性地流转法意,尚"多"。方则易执,欠缺圆之神妙;圆则善变,差强方之智识。方圆互补是不通透的方智理路,立足于人性解放之上的自由变更才能真正实现法意流转的方圆无间之道。这正是法意流传的现象学解答。  相似文献   

3.
法意是古代法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宋代是法意这一概念特别受到重视的历史时期,它对于缓和司法过程中法律与人情的冲突,达到法律与人情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在宋代,法意概念本来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却没有被后人所把握,其湮没无闻的原因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浅析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民意与法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成 《法制与社会》2011,(25):168-169
本文以罗彩霞案为例,分析了网络民意的价值,解读了司法实践中网络民意与法意的冲突,研究了实现法意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介入,倡导民生的大环境下处理好网络民意与法意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司法机关在两难困境时作出公平正义,能满足公民司法诉求的裁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向我们展示了他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进而为中国走上法治的道路指明方向。重读《法意》,将对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制的现代性问题产生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梁治平先生的《法意与人情》一书出发,秉着其"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理念,从"国"与"家"、"礼"与"法"、"名"与"实"三对概念入手,试从古代的礼法中找到法意与人情的统一,希冀能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事诉讼上的举证时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举证时限的法意之界定 在讨论举证时限的法意之前,有必要对举证时限的涵义加以确定。当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对举证时限从涵义上的解释众说纷坛,不一而论,主要有: 第一种观点认为,举证时限是指当事人向法院履行提供证据责任的期间,例如,“举证期限是指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履行提供证据责任的期间,又称举证的时限”。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举证责任中的及时举证的要求。例如,“举证时限是内含于举证责任中的概念。举证责任的要求是‘谁主张、谁举证’,‘不举证、则败诉’,是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统一。举证时限则在举证责任履…  相似文献   

8.
牛玉强是否会被顺延刑期至2020年,他的牢狱生涯能否提早结束?法意与人情不仅是天平的两端,其实,更大的平衡来自于法意与人情背后的司法完善与人情通达。毕竟,法律的核心是教人向善,而不是以利剑穿心。  相似文献   

9.
关于盗窃股权证几个问题的探讨陈昌华,徐平盗窃股权证,是近年来在盗窃案件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由于处理该类案件目前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因而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为了更好地运用刑罚手段不枉不纵地打击这类犯罪,我们拟就这类案件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股权证是否刑法意...  相似文献   

10.
新反腐法正式生效2014年1月29日,一部处罚措施异常严厉的里程碑式法律——巴西新反腐法正式生效.新反腐法意在打击向国外公职人员行贿的巴西企业,及向巴西公职人员行贿的所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法律冲突中的定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国初年大理院在新旧法律冲突中具有明显的西化倾向。大理院在法律移植主观立场下的所作所为昭示出中西法意共通的客观事实。传统法律对中西共有法则的表达提醒我们: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法律而言,挖掘传统规则中的合理因素可能比法律移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立法依据和赔偿经费问题的困扰,监狱在承认和处理罪犯工伤的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两者对于具体的监狱单位来说都难以最终逾越。在呼吁立法规范的同时,监狱可以在处置责任、流程规范和积极善后上加强管理,以使得罪犯工伤处置能够更加符合监狱管理和法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天意 人意 法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意人意法意许章润某君:惠书奉悉。“学人信札”栏,编意甚美。的确,法学研究需接引新知,融通人意与法意,俾秉具时时处处不忘关注人类生存境况的人文承诺。“吾侪所学关天意”,这是自勉,也是担当,更是义务,绝非甘阳辈所轻薄嘲弄的“遗老遗少的自恋”。〔1〕否则...  相似文献   

14.
窦唯一 《法制与社会》2011,(36):287-287
法律解释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的渐进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可谓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情、理、法的完美结合始终是理想境界,如何在吸纳国内已有的本土传统法律解释以及去借鉴西方法律解释的智慧,来达到一种既能遵循法意,也能阐释情理,以至于能够通过法律解释来推进法律更好地施行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法治难题之一。中国的法治进程的发展需要注重利用国内已有的本土化的资源,注重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思想,使其与现代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15.
好书推荐     
法意3000年赵明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定价:18元作者云:世间万物之机理,皆藏于春秋。因此作者通过"述往事,度今朝,以思来者"。  相似文献   

16.
陈素 《法制与经济》2013,(10):69-70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掌握信息就是掌握核心竞争力。而各类信息中,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民情民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类媒体的发展进步得到了良好的环境,尤其"自媒体"时代,除却传统的媒体之外,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舆论的传播中心。加之,由于公民意识的觉醒,民主监督在生活中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并自觉执行,对检察机关而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意与法意互动更加频繁。文章从检察机关与舆论媒体的互动与应对为切入点,简要地谈谈民意与法意的碰撞与耦合。  相似文献   

17.
拉德布鲁赫《法智警言》(Ⅱ):法、法观念、正义观12.法在极端对立的紧张之中造成平衡,这种平衡是变易,总是受到威胁而总是被重新创造。(1932年)13.正当法的概念应是实证的,同样地,实证法的使命在内容上应是正当的。(1914年)14.法意图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审查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已被各法治国家所普遍采纳。有学者提出可把司法审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还有学者指出,WTO体系下的司法审查应该分为国内法意义和国际法意义上两个层面。本文所要论述的是国内法意  相似文献   

19.
法意与人情     
法律就像语言,乃是民族精神的表现物。它们由一个民族的生命深处流淌出来,渐渐地由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河,这样的过程也完全是自然的。就此而言,法意与人情,应当两不相碍。只是,具体情境千变万化,其中的复杂情形往往有我们难以理会之处。即以“人情”来说,深者为本性,浅者为习俗,层层相叠.或真或伪,或隐或显,最详尽的法律也不可能照顾周全。  相似文献   

20.
法律、法学与法学家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一般法理层面,从阐释法学的知识和理论形态开始,解析其所承载的逻辑理性、历史理性、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由此引申开来,着重论述近代中国事实与规范的悖论,包括法律信仰命题所彰显的法律的意义世界的紧张,进而叙明法律、法学和法学家在此转型时段的可能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中国语境,紧扣近代中国建设法律的生活方式这一问题意识,力图自经验中抽绎法意,而于历史和现实的交互回应中,对于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社会实效作出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