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汀县离体老红军老党员铁坚,多方集资兴建“方方园”,向建党70周年献礼。今年75岁的铁坚,1930年参加红军曾担任过闽粤赣边区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广东省潮汕军分区司令员。离休回家乡长汀定居后,坚持为群众做好事,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决定筹集资金,建一座园林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向建党70周年献礼。这一决定得到长汀县离体老红军老党员铁坚,多方集资兴建“方方园”,向建党70周年献礼。今年75岁的铁坚,1930年参加红军曾担任过闽粤赣边区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广东省潮汕军分区司令员。离休回家乡长汀定居后,坚持为群众做好事,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决定筹集资金,建一座园林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向建党70周年献礼。这一决定得到县委县府领导大力支持,很快成立了筹建组,由铁坚任组长,负责筹集建园全部资金。到目前为止,已筹集建园捐款40多万元。为纪念二战时期曾任长汀、连城县委书记的方方同志的革命业绩,该园命名为“方方园”。内设方方同志革命事迹陈列室、图书馆和青少年文化娱乐活动室等。“方方园”将于今年春夏之交动工兴建。谢镇成  相似文献   

2.
党史作家张开明用8年的时间,选择与提炼了最能反映我国南方,尤其是闽粤赣三省人民革命历史传统的生活素材,以凝重的笔墨,粗犷酣畅、厚重扎实的纪实文学手法,将一部30多万字的《方方——南粤大地的儿子》(下简称《方方》)书稿写了出来,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方方忘我一生的革命历程。 方方自投身革命后,几十年如一日,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3.
方方同志,广东省普宁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二年初担任中共闽粤赣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闽粤赣省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后,省委为了加强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各县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方方同志担任中共上杭中心县委书记。三二年七月前后,方方同志来到中共上杭中心县委工作。在这之前,我由少共上杭县委调到中共上杭中心县委宣传部任宣传鼓动干事。方方同志调来前我们  相似文献   

4.
闽粤赣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创建并长期坚持的老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它历经土地革命战争、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游击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的胜利,续写了它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5.
《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经过老同志和党史下作者十几年来的辛勤努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前夕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我省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福建地方史》、《中共闽浙赣边区史》之后,在党史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对《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此付出辛劳的革命老前辈和广大党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闽粤赣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并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战略区域。早在大革命时期,闽西、粤东、赣南三个地区的共产党人即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党的纲领和路线,领导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为以后党在边区发动和领导更加深入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三个地区的革命运动由于实行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下农武装割据的方针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方向,建立了大片农村革命根据地,并逐渐连成一片,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隐藏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抗击日本侵略者,并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逆流,保存与发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大埔县的太宁乡,是一个红旗不倒的英雄村庄。朱德、陈毅、张鼎丞、方方曾经先后在这里工作、战争或宿营过。张鼎丞于1927年6月在此入党,入党后曾多次在此战斗或直接指导过这里的工作。以方方为首闽西南潮梅特委(即闽粤赣边省委)机关1939年秋曾在这里住过三个半月,在这里指挥过闽粤赣边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太宁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有五十余人(在肃社党中被错杀的未计入在内)。在太宁先后参军的人数(包括自卫军、赤卫队、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有三、四百人。方方同志曾指出:“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教育后一代。”因此,我特写此文以作纪念。一、太宁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都是在革命基础较好的一省或几省边界地区建立发展起来的,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它以闽西为中心,包括赣南、粤东的一部分县、区。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一、闽粤赣边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发生和发展。 (一)闽粤赣边区各县的工农武装起义。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边界的赣南、闽西、东江(粤东)广大地区都经受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洗礼,曾经有过很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8.
闽西是一个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许多胜利,许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抗日战争爆发后,闽西人民在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和民主运动,实现了“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9.
刘向东同志是我们广东籍的革命老前辈,也是珠三角地区、潮汕地区、闽粤赣边区久负盛名的老领导。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珠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潮汕地委副书记、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员、闽粤赣边纵副司令员兼潮汕支队司令员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解放后,他先后担任珠江前敌委员会副书记、珠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侨务工作者方方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借此机会,我们曾在方方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回忆如下,以表达对方方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年青党员和干部的关心、爱护、鼓励 1949年5月底,方方同志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部署,率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机关从香港出发,在陆丰县甲子港登陆,由闽粤赣边纵队刘永  相似文献   

11.
方方(1904—1971)广东普宁人。1924年夏入第二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加入“新学生社”。1925年5月加入共青团,任普宁县团支部书记。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任普宁县委书记。1930年任汕头市委书记。同年底进入闽西苏区,任闽粤赣边区省委职工委员会书记、《红旗报》编辑。1933年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参与领导闽西南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任闽粤赣边省委书记。1941年任中共南方工委书记。1947年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1949年初任华南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期间,与尹林平等领导广东、广西以及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粤赣湘边、闽粤赣边、琼崖、粤桂边、粤中、粤桂湘边、滇桂黔边7块游击根据地和7支游击纵队。建国后,先后  相似文献   

12.
在闽粤赣边建立苏区,有其优越的历史条件。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广东东江3个地区都经受过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战斗洗礼,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大革命失败后,3个地区红旗依然不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举行了农民暴动,建立了小块的农村根据地。有着雄厚的革命群众基础。因此,1929年红四军下井冈山,选择了赣南、闽西作为进军的方向。不久,红四军前委就把打通闽粤赣边三个地区的联  相似文献   

13.
朱曼平同志辞世已经一周年了,他的仪容、风貌、思想、作风,他为革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他的胆识和魄力以及他对革命、对闽粤赣边人民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这一切都浮现在我的脑海,久久难以忘怀!朱曼平同志是广东省惠阳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3年就受党的派遣,来到闽南地区工作。从此,他爬乌山、越金峰、  相似文献   

14.
三、保卫与巩固发展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曲折斗争。 (一)配合红一方面军的三次反“围剿”战争。 1930年12月至1931年夏秋,国民党蒋介石先后调动10万、20万、30万大军,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江西、福建等省苏区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在这一时间中,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在此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要求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闽粤赣边区人民在闽粤赣边区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削弱了敌人的后方力量,最后配合南下大军顺利地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地区。闽粤赣边区地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粤东、阅西、赣南等地先后有了党的组织,从此以后边  相似文献   

16.
组建中共苏区中央局项英跟着交通员走下虎岗,在一个有上百户人家居住的山村里找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不久改为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区委书记邓发热情接待了项英。邓发当时24岁,自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市和广东省委担任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职务。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30年10月下旬,先于项英20天左右,代表党中央去闽西苏区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邓发年轻气盛,工作雷厉风行。他一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苏家坡,就在那里召开闽粤赣边党代表大会,宣布改组闽西特委,成立闽粤赣边…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成立暨闽粤赣边纵队成立47周年纪念大会,于1月25日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贾庆林,省委常委陈营官、黄瑞霖和原闽粤赣边区的老同志伍洪祥、李德安、王汉杰,原闽粤赣边区的老游击队员、老同志以及省直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新四军军史研究会、南下服务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15日下午,《中共闽粤赣边区史》首发式在省委第一会议室举行。该书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5万字,杨尚昆生前为该书作序,叶飞生前题写书名。 首发式由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国贤主持。省委副书记石兆彬代表中共福建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参加首发式的还有省委书记陈明义,老同志伍洪祥、王直、王禹、许集美、苏华、黄扆禹、张连等,及省直部门有关领导、党史工作者,共100余人。《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的出版,是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它为学习边区的革命斗争历史,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在华南和广东的革命和建设史上,方方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大革命时期入党,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抗战时期曾任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香港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州解放后,方方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兼省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0.
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转瞬已经55个年头了。这次党代会,以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载入了史册,会议的精神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1939年10月,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根据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召开党的七大的决议,在广东梅县松源召开闽粤赣边区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参加七大的正式代表7名:叶剑英、边章伍、方方、伍洪祥、苏惠(女)、王维、谢南石;候补代表2名:方朗(女)、林鰗鳅。 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委党史顾问小组组长伍洪祥把他参加党的七大的亲身经历写成回忆文章交给我们。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本期起分三部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