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生产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只是要改造东北地区的老工业,而是要盘活整个东北经济,从而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面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绝对不能忽视,只有发达的农业才能很好地为工业与服务业提供基础性保障。辩证地看待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内涵。只有推行现代农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才能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越南封建社会自东汉初年置封建郡县并逐步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一直延续19世纪下半期,至越南民主共和国时代,封建制度才逐渐消亡.那末,越南封建社会为什么会长期延续下来呢?究其原因既复杂又颇难于解决.但作为史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避开这个重大问题,现略陈一二.一、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这两个社会生产力水平长期地处于墨守成规、发展迟缓,则是越南封建社会延续的原因之一在封建社会里有两种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和手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在封建社会里虽然有所发展,但总是沿着保守的、落后的和缓慢的水平线,上下摆动或是有时被摧残或有时又复原到自然经济里徐徐地打圈子.但无论如何,不能发展到否认其固有的生产关系,创造出崭新的生产方式.手工业生产力长期受到手工业行会和商业公会的制约,不能迅速地发展,其技术的改进和发明都要在行会章程的束缚中,缓慢地兜圈子,也很难冲出其固有的生产形态.但工业生产力必然是有生命力的,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向手工业工场生产形式转变,它  相似文献   

3.
泰国是个不发达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达80%.自立人口有四分之三从事农业生产.稻谷是占统治地位的作物:92%以上的农户在生产着大米.泰国在工业上极不发达.国内现有工厂主要都在从事农业原料的加工.泰国农村经济的性质从多方面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格局也不断发展变化。起初农业是整个经济活动重心,经济活动非常简单,主体是农业,随着农业以外经济活动的增加,非农业脱离出来成为独立体系,构成以农业为中心的复合初级社会经济体系,即农业工业社会。随着工业的发展,演变为工业农业社会,这就是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它先有第一产业,即为人类提供满足最基本需要的食品的农业和采矿业;接着是第二产业,是满足其他更进一步的需要,包括制造业和加工业;随后又有第三产业,是满足人类除物质以外的更高需要,包括商业和服务业。原来的服务业是服务于人类本…  相似文献   

5.
韩国工农业政策(50~80年代)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韩国工业政策由在官方直接控制下执行转变为一套与市场相联的鼓励性政策 ;农业政策由原来很少涉及对发展的扶持转变为对农业的直接作用远超出工业 ,不仅规定信贷与投资 ,而且执行了大量的扶持计划。 70年代面对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又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从而使韩国经济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6.
法库,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自2002年"资源转化、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以来,法库人凭借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陶瓷、新能源、轻工家电、木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迅猛发展.法库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都、一城、三大基地"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生活的策源地,合理利用土地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印度是世界上第七个大国,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辽阔。但是,印度又是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众多的人口中,198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仍有76.7%生活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又是发展农业的基础。所以,土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能再生的受限制的资源。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的最重要部门。目前,印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占27.66%,全国人口的73%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棉麻纺织、制糖、制茶等)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的比重仍然偏高,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这些工业的发展;同时,印度农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对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印度农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以来,以纳拉辛哈·拉奥总理为首的印度政府,在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以期逐步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行政控制与许可证模式的外贸和工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使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把印度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泰国的总面积约为500,000平方公里;即相当于法国那样大.泰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在其2,500万人口中,约80%是以农业、林业和渔业为生,其余的20%则从事商业、工业、矿业和其他事业.泰国经常要依赖于农业产品(诸如:大米、橡胶、柚木)和矿产品(如锡)的输出.另一方面,她的输入主要是工业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其地理特征基本体现为沙漠和丘陵,气候炎热,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可耕地仅占这些国家国土总面积的5.1%.,但农业仍是多数阿拉伯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阿拉伯国家总人口中多半为农业人口.另外,该地区水资源奇缺,加上常年战乱不断,严重影响了各国农业的发展,自产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食品.尤其是当今世界出现粮食危机,粮食食品价格飞涨,使本来就遭遇粮食困难的阿拉伯国家雪上加霜.它们解决粮食危机的出路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水平;重视农业发展,加强团结协作;创造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建立海外产粮基地;发展先进技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印度农业持续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基本状况经过50年的努力,印度已从过去吃粮靠进口变成今日粮食基本自给并略有出口的国家.近几年来印度大米出口都有增加.1991—92年度大米出口额为75.52亿卢比(1美元=24.96卢比),到1995—96年度即增至457亿卢比(1美元=34卢比).5年间增长6倍.据印度农业专家分析,1998年若风调雨顺,将创大米出口新记录.除大米以外,印度的小麦、棉花、蔬菜和花卉等出口量也很可观.这些创汇农产品在印度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印度政府还通过财政和技术上的扶持,着重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饮料、皮革制品、纺织、服装等加工业,使一些农产品不再是以初级原料形式出口,而是经过深加工以后,成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形式出口,从而扩大了出口产品的范围,增强了国际竞争的能力.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2.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粮食问题 ,独立后印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然而成效不大。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起 ,印度注意农业科技进步 :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扩大灌溉面积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提高了粮食产量 ,解决了吃饭问题 ;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刺激了工业外贸发展 ,加大了经济发展潜力等。然而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加剧了农村两极分化 ,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 ;产生了环境与卫生问题 ,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等。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泰国的第一个六年计划已在1981年1月1日实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增加农业、工业和电力生产来提高国民收入和每人的平均收入.国民教育和公共卫生制度将得到改善和发展.国际支付平衡将受到处理;输出入贸易将加以扩展.将举借外债和欢迎外援以增加国家预算中供发展经济之需的资金.  相似文献   

14.
刘国斌  张东爽 《东北亚论坛》2013,(1):99-107,129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三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拥有丰富的天然禀赋、发展迅速的县域经济、突出农业优势的"工业反哺农业"、稳定的农业核心地位和农业科技投入等优势,但同时又面临着工业化结构失衡、城镇化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能力不足等劣势。因此,吉林省在坚持同步性、创新性、特色化、低碳化四大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通过"三化"统筹发展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的经验看我国农民增收的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人多地少,但是却用了较短时间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日本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包括:(1)把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保持在现代生产要素规模经营的合适标准上;(2)工业和城市分散布局,为农民兼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强大的外向型工业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政府财政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5)发挥农协的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对探讨实现我国农民增收的出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区域整体概念,振兴农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层面。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东北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兴农富民提供了难得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大区域观的视角提出破除行政区划的界限,发挥各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在分工合作中配置好农业资源,不断增强东北大农业的整体实力,同其他产业一起共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业。  相似文献   

17.
董南 《东南亚》2005,(4):33-37
缅甸土地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经济的地理、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占缅甸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4%。农业是缅甸的国民经济基础,也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缅甸的工业不发达,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缅甸工业主要有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等。包括机械设备、汽车、摩托车、农机、化工产品、仪器仪表等,甚至日用百货、纺织服装、药品、家用电器、小五金、化妆品、食品饮料都依赖进口。①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有一定规模外,其余的工业门类不全,工业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8.
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北端,面积164150平方公里,人口944.3万,其中90%以上为阿拉伯人;经济以农业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第一外汇来……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9年中,吉林省没有明确"现代工业立省"(或"现代工业强省")的"核心发展战略"[1][2]。目前,国内迅速"产业集聚"和分工的趋势告诉我们:吉林省己经站在十字路口上,既有成为"现代工业省"的前景,也有成为"农业省"的可能。我们无论如何要实现前者,而不是后者。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世界现代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吉林省工业化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省"[3])的矛盾",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是确立"现代工业立省"(或"现代工业强省")的"核心发展战略",并贯彻在全省上下党和政府的一切决策和执行之中,以此凝聚全省干部和群众,加快实现现代工业化。同时建议,就"吉林省以什么立省"的问题进行一定范围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亚非拉国家正陷入许多种重要的出口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低落的农业危机。这一农业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的经济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中或酝酿中的工业危机互相影响。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