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国民经济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改善。(一)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物价涨幅已回落到较低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省的零售物价涨幅已由1994年的24.5%、1995年的15.5%回落到1996年的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25.3%、19%回落到7.7%,这是自1992年来我省物价涨幅最低水平,说明“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物价变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物价涨幅回落较大。全年零售物价涨幅回落10.3个百分点,居民…  相似文献   

2.
1998年,亚洲以至整个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风云变幻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防范与规避国民经济运行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经济决策最重要的出发点。应当说,在《“九五”与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制定之后,我们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有所警惕、并采取了许多防范与规避对策的。1996年,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软着陆”政策体系对“过热”导致的“泡沫”成份进行了进一步挤压;同年,  相似文献   

3.
面对1992~1994年的高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把过旺的投资需求压了下来,终于在1996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然而问题在于“软着陆”之后的国民经济并没有按官方预期的那样在适度区间平稳运行,相反却呈一路滑落态势(1996~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6%、8.8%、7.8%,而1999年的目标为力争实现7%的增长)。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对我国的辐射效应的逐步显现,使得我国的出口增长率持续下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并就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宏观调控体系逐渐走向成熟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经济较快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需求过热、通货膨胀和经济秩序混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果断采取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经过3年多的调整,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1997年下半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加上国内供求形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速度问题1993年加强宏观调控以来,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有时是逐季、甚至逐月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还未停止。从1992年14.2%的高峰,降到1996年9.6%,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这已为大家所公认。“软着陆”成功后,人们以为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到了“谷底”,1997年速度该稳住了,或者会重新启动、回升。但这一年 GDP 增幅降到8.6%。这虽然是仍居世界首位的高速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九五”第一年.全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好的。我国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使通货膨胀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宏观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市场丰裕,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专家认为,国民经济发展已成功实现“软着陆”。总量增加使短缺经济成为历史今天30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短缺”的印象仍记忆犹新,有人把那个时代的经济称为“票证经济”,意思是由于商品短缺,商品的供应必须凭票证来平衡。也许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想到,仅用了十几…  相似文献   

7.
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和韩国相继发生金融危机,日本也出现剧烈的金融动荡,来势迅猛,已经波及整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是战后对全球经济最大的一次金融冲击。我们国家由于近几年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加上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加强宏观调控是当前做好经济工作的迫切任务。而整顿金融秩序是强化宏观调 控解决经济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关键,是牵住了经济走向的“牛鼻子”。 整顿金融秩序一时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刊就此采访了内蒙古人民 银行副行长张功平同志。 记者:加强宏观调控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必要措施, 对此为什么要从整顿金融秩序入手,请谈谈您的看法? 张:我个人认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整顿金融秩序是当前强化宏观调控 的关键。一是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理解。金融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又是调 节国民经济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禾 《四川党史》2000,(2):43-46
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 ,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供求关系的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 ,果断采取了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政策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2 0 0 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 ,我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 ,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任务仍很艰巨。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近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一些重大问题 ,是十分必要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和出现…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总体经济进一步趋向宏观调控目标,综合评分值由上年底的“红灯”、“黄灯”交界处转为现阶段的“黄灯”、“绿灯”交界处;财税、汇率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运转基本正常。事实表明,今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主流是好  相似文献   

11.
试析建国以来历次经济过热中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主要是历次经济过热中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我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通过对党1993年以来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战胜“通货紧缩”的分析研究,阐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驾驭经济工作的卓越能力,从中引发出几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总起来看,1996年是我国宏观调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经济与物价、工业与农业、投资与消费、国际收支等主要关系都处于较为合理的范围,社会总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基本上达到了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这为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9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香港的回归和党的15大的召开均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她决定着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对世纪以及对世纪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997年的经济形势怎样,也为各方面所广为关注。1997年…  相似文献   

13.
张塞 《求是》1995,(24)
1995年即将随着岁末的钟声成为历史。回顾过去的一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继续取得成效,国民经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发展区间,物价涨幅得到明显抑制。 面对1994年“高速度,高通胀”的局面,1995年新年伊始,中央就确定了“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要求商品零  相似文献   

14.
目前理论界有一种观点很流行,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 “外在力量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矫正行为”。实践证明,国家的干预和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长期任务。 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是外加的。而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1994年开始,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从“适度从紧”、“积极、稳健”、“双稳健”到“一稳一紧”几度变化,较好地发挥了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莹 《前线》1998,(11)
中国经济自1992年重新启动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从1993年7月开始,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后,至1996年底,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到1997年,人们普遍认为,经济运行已经到达谷底,经济应该重新启动。然而,自1997年至今年上...  相似文献   

17.
视野     
传媒看点《求是》2006年第13期努力使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不断探索,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包括了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这种经济体制,既可以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地运行,又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空缺”,克服市场调节的偏差,在提高效率、激发活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李永良 《学习论坛》2006,22(12):45-47
本轮宏观调控开始于2003年,国家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采取了以“信贷”和“土地”双闸门为核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三年来,在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实施的背景下,投资过热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来反而有所反弹。为什么会出现宏观调控失效的局面,对目前的宏观调控应怎样把握,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才能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中央采取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05年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刊围绕“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问题,于1月15日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教授。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央和国务院关于200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文件,都在“宏观调控”前加了“加强和改善”,何为“加强”?…  相似文献   

20.
尹航 《党的文献》2011,(5):52-58
1993年,面对经济过热的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统一全党认识的基础上,果断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揽子措施,同时,积极推进财政、金融、外贸等领域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为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和问题、防范经济过热风险提供保障。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过热的趋势,明显改善了宏观经济环境,为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