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刑事案件被害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越来越多,法院在审理中对是否给予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香主 《法制博览》2015,(6):258+257
精神损害是指民事主体心理上的障碍及痛苦,精神损害赔偿是针对精神损害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列举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并从责任形态的角度出发判断有无精神损害赔偿。本文考究国外对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界定,瑞士"一般规定加具体列举"的折中模式值得我国借鉴。本文贯穿"精神损害决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将精神损害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本质源泉。  相似文献   

3.
左浩文 《法制博览》2013,(3):153+152
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纳入其中,然而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问题却缺乏相对细化的规定,这将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刑事赔偿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标准、量化标准等内容作出规定,以推动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旅游服务合同尽管以精神利益为合同标的,但这并不代表其违约责任中应当包含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以现行法律规定为必要,但世界各国均未在旅游合同中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即使修改现行立法,考虑到相关后果,也不应该支持旅游服务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经常发生因机动车丢失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我国立法对机动车丢失赔偿责任认定的缺失,导致各地法院对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之性质认识不一,判决五花八门,同时受到对弱者权利予以保护的司法倾向的影响,众多物业公司往往因为对机动车丢失的索赔陷入不公平的尴尬境地,这已经成为影响物业公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明月 《法制博览》2023,(29):70-72
欺骗配偶抚养非亲生子女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被民法所评价,受欺骗人应当获得对应的民事救济权利。对该行为,现有立法未明确提及,司法实践中处理方式各异,对该行为在定性、保护路径和损害赔偿数额衡量上存在较多分歧。对此,建议法律上将该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采取人格权、侵权双重保护路径,在损害赔偿数额衡量上确定参考因素,完整衡量所有赔偿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郁倩  刘静 《法制博览》2022,(9):35-37
伴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向纵深处推进,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断涌现,实际损失标准与违法获利标准的顺位问题一直广受学术界与司法实践的关注.通过考察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及其顺位的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实际损失标准与违法获利标准的司法适用困境,借鉴域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标准的有益经验[1],提出...  相似文献   

8.
关今华  徐平 《台湾研究》2001,(2):78-84,91
维护权利人的精神价值、精神法益和其他非财产性利益是民法中人身权及人格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在侵权行为法领域里创建出一个新分支——精神损害赔偿法。“台湾民法”吸取欧陆大陆法系的立法经验而建立了保护人身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缺乏系统协同的观念,导致保护网络不健全,国家儿童保护的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不完善,需要建构各系统协同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本文从系统协同理念的法理基础出发,对我国保护立法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目前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主要问题,我国亟待在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下,提高儿童权利、儿童福利与儿童参与,建立儿童保护专门机构,为青少年司法社工者赋权,织密法律保护网,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宏观方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民法典》的施行,将婚姻家庭法单独成编,修改了离婚时财产、人身权益保障和救济方面所适用的条件与情形,为保障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法律基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适用原《婚姻法》离婚救济制度存在的一些困境,但也遗留了许多难题仍待解决。本文以离婚时无过错方为研究视角,阐释当下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缺陷,并结合国外相关立法制度及我国司法现状,提出关于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最大程度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