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间组织     
戴玉 《南风窗》2013,(13):20-20
助推顺风车顺风车有什么好处?与人方便、减少拥堵和尾气排放、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和信任……6月17日至7月16日的早高峰时段,顺风车公益基金将对北京特定路段的部分车辆实行代付高速通行费的活动,要求是车上至少有3名乘客。公益人士希望通过试点来观察优惠政策对顺风车的推动作用,以促政府公共政策的出台。据悉,2013年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曾尝试实名注册、签订协议和赠送保险等安全措施,9678名成功返家者没有经历一起纠纷和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其并非通常所争论的民事合同或者行政合同,而是在本质上属于经济法中的政府商事合同,是我国对城镇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改革的产物。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历史的回顾和五种使用方式的公共性维度的比较,以及对传统公法与私法、传统古典合同法下争论的批判,认为我国应当采取政府商事合同的治理模式来改进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3.
偏好的冲突     
石勇 《南风窗》2013,(7):8-8
看来,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爱狗者在高速公路上"拦车救狗"了。最新的一起发生在沈阳。"拦车救狗"好像有固定的作业流程:有爱狗者(自称或被媒体称为"爱心人士",而网民则称其为"狗粉")发现有运狗车,马上通过微博等发出"求救"信息,然后其他爱狗者开着私家车从四面八方赶来,情绪激动,拦着司机不让走,要"救"下"狗狗"。接报后,警方和相关部门也赶来。  相似文献   

4.
黄靖 《南风窗》2011,(11):93-93
"诚"的最根本政治基础和衡量标准,是"法大于权":无论治人者还是治于人者,其政治行为必须受宪法的规范。宪法所保护的,不仅仅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保障的政治平等,还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能接受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社会     
戴玉 《南风窗》2013,(4):22-22
民间组织NGO助农民工回家技术壁垒让农民工"望票莫及"时,为农民工专职抢票的公益组织纷纷涌现。天津的公益组织"大脚印"连续3年为农民工订票,吸引了全国近百名志愿者加入到帮助订票的队伍中,预计今年将订票5800张。另外,"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行动也已启动,农民工只需发送短信并按提示操作,便有望找到免费的回家顺风车。同时,甚至还有知名企业提供了免费的回家大巴,可送农民工到家。  相似文献   

6.
段秀琪 《法制博览》2013,(11):74-75
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历来争议很大,《政府采购法》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这样的立法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民事合同并不能揭示政府采购合同的本质属性,它应该属于行政合同。将政府采购合同定性为行政合同首先要解决行政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以及时代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了行政合同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为政府采购合同的定性奠定了逻辑基础。在此前提下,归纳总结了目前学界存在的几种主要观点,即"民事合同论"、"行政合同论"、"混合契约论"和"经济合同论",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出每种观点的缺陷,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实践的发展,论证政府采购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7.
对于国家行为体而言,多边外交政策和行为是其在多边制度框架内角色定位进程的直接产物,而多边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于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以及角色实践的主动性。着眼于有效推进自身在中亚和周边的利益诉求,植根于日益提升的国家实力以及政治和外交能力,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角色实践,使其成为制度化的推动者、议程的设置者、规范的塑造者。鉴于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一方的角色实践始终面对他者的角色预期或者角色要求,因此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互动进程中,中国需要继续提升自我角色为他者所接受的程度。这尤其要求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积极倡导地区制度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共享规范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集体身份"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权力中,"和"是其精髓。和者,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世界"是对"和"的一种扬弃,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最高目标。本文认为从这一高度剖析孔子学院"立足语言,侧重文化,通过语言传播文化"这一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行为,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孔子学院所承载的以"和谐"的方式实现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的意义,即孔子学院既是将"和谐"内涵外化的有效途径,其本身亦构成了建构"和谐世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南风窗》2012,(17):2-2
戾气在中国一些地方越来越重。就"官"方面来说,暴戾已经成为某些公权力者的"本能"。一些"执法者"对民众说狠话,甚至打伤、打死人的事情不时出现于公共空间,为人所侧目。而一些权力机构,当自己的行为和民众的权益产生冲突时,忘记了政治伦理,潜意识就迷信暴力,使官民冲突不断。很显然,用利益驱动、权力不受约束,或者个人素质和政治素养不高来解释这些公权力者的行为,虽然切中要害,但已不够充分。暴戾的背后,已经隐隐可以见到对"刁民"的一种恨。他们既恨"刁民"挡了自己的道,同时也知道"刁民"恨自己,因此表现出"加害者"的固有心理特征—以恨来防御受害者对自己的恨。  相似文献   

10.
王辉 《法制博览》2013,(6):90-91
合同是一种契约,一种保证形式。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是成立合同的目的,以此来保证双方当事人交易的顺利完成。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合同如要产生效力,则其先要生效,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本文阐述合同效力的概念、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关系、格式合同的效力、预约合同的效力、不同合同类型的效力问题及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