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广东,你会想到什么?"淘金"、"商都"、"改革开放",还是会想到每年春节数以百万计农民工的返乡潮?广东给我们的印象,总跟梦想与多金有关。但有人说,全国最富的人在广东,最穷的人也在广东。而肇庆不幸成为后者。广东人叫粤语为"白话",其实"白话"一点都不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4)
正民进党今年是否再和柯文哲结盟,先决条件似乎是柯文哲得先再一次确认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不料柯却反呛蔡英文:"很想知道她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台湾《中时电子报》1月29日发表评论说,老实说,台湾民众和大陆民众也都想知道,蔡英文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如今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显  相似文献   

3.
农村:在"小富即安"中"老迈"如果按面积大小来给安徽省萧县的农村排排座次,郜洼村绝对被甩到两百名开外。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皖北小村也有着属于她自己的、值得关注的家长里短,以及骄傲与无奈。走进郜洼村,新修的水泥公路总让人无法和前几年那个被坑坑洼洼搞得"满目疮痍"的小村子联系起来。已退休多年的民办教师木丹怡激动而又担忧地说:"路修好了,日子好过了很多。然而,路又是通四方的,人人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无声胜有声     
《创造》2016,(Z1)
正看过池莉的一篇短文,非常感慨。她的大意是,语言并没有多重要。她说有个朋友嫁到德国,语言不通,她们当时都觉得夫妻之间损失了多少交流的乐趣?很多年后去德国见到那个朋友,却让她意外,朋友的状态非常好:大花园,漂亮的混血孩子,自己画的油画,没被生活的风霜侵蚀的女人,活得顺适妥帖。那位朋友淡淡对她说了这样的话:"语言并不重要,有时眼神的交流和动作更重要。"真应了那句话:在不理解你的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研究马连道? 马连道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形成的销地茶叶市场.1996年前,它是被京城大部分人遗忘且荒凉的一条街道,想从马连道打一辆"的士",起码要等半小时.如果你在北京的某个地方叫个"的士",说:"到马连道."那司机肯定会说:"哪儿?马连道在什么地方?"2000年后,你再在北京任何地方,叫一辆"的士",说:"马连道",司机马上会应道:"茶叶街吗?".当初,北京市最大的茶叶公司"北京茶叶总公司"就建在马连道,南方几家茶商想沾沾光,也在马连道建立了自家的茶庄.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泰达保安驻唐山机车厂的保安队员,一说起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这里功不可没的就是队长的妻子马越。寒来暑往,保安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她的工作却没有变,保安员对她的敬意也没有改变,队员们都亲切地叫她“嫂子”。笔者应邀到刘队长夫妻临时租住的家里做客,一进屋,现实同想象的反差让我惊诧:家中摆设简朴得几近寒酸,木制包装箱改造的桌子,椅子则是集贸市场上买来的简易马扎儿,床铺更是简单,几块木板两摞砖头搭成的地铺高不盈尺,想坐在铺上非得先用手支撑,不然肯定会跌个“人仰马翻”。惟一的奢侈品是一台17英寸的电视…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去拼搏。改革开放是时代给予我的最大机遇。"从一个卫校毕业什么都不懂的女孩,到现在岑溪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岑溪市幸福家园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龙静认为今天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机遇。"其实,做家政之前我是经营毛线生意的。"龙静对笔者说。1999年,龙静的姐姐让她到其在岑溪经营的毛线店铺帮忙,当时龙静刚从卫校毕业不久,19岁的她对生  相似文献   

8.
江岸 《小康》2013,(10):109
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无论外表如何,有这样胸怀的史湘云,堪称那个时代响当当的女汉子如今女孩子们人人自称女汉子,个个都跟淑女有仇。若是《红楼梦》里的史湘云活在今天,她该多么欣慰,在她的时代里,即便是闺蜜都不能理解欣赏她。宝钗批评湘云"不像个女孩儿家",黛玉嘲笑她"充什么荆轲聂政"。但若在今天,湘云会拥有那么多同类,而且这个阵营,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相似文献   

9.
丁聪 《今日浙江》2014,(15):61-61
正这里所说的"临时工",不是通常意义上没有正式编制、临时参与某项工作的聘用员工。而是带着特定使命、具有特殊身份、到某个重要岗位担任一定公职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委派单位,还是接收单位,从来没有任何文件说过这些同志是"临时工",但许多人都对他们的"临时"性质心照不宣。因而他们具有某种临时心态,也就不足为怪了。习近平总书记5月9日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有的人在县里工作,不是想着为党和人民干点实事,而是想着找一块跳板、找一个台阶,干临时工  相似文献   

10.
今年教师节前后,《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登载了几十年前的学生写的关于我的文章,什么"永远的师表"啦,"师恩难忘"啦,等等。读后脸上火辣辣的,便自责歉疚起来,想不到几十年后学生如此赞扬我,恨不能将记忆的时光车轮退回到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前……几十年以后学生写他们的老师,应当说,感情是真挚诚笃的,不会有逢迎拍马之嫌,也没有什么功利可言了。这份真诚,使我真的感动,我深深地体悟到为人师者责任之  相似文献   

11.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现在,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也在父辈的影响下走向城市。他们外出打工,并不纯粹为了挣钱,更多的想见世面,开眼界……来自四川的哺英是第一次来福州打工,虽然对她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但对于未来,她怀有美好的憧憬。她说:“出来打工不仅仅是多赚点钱,更希望能出来见见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有"跨世纪的经济建设工程"之称的"亚太营运中心",已被台湾当局鼓吹了好几年了。它的首倡者肖万长在1994年初曾明确地说:"此乃台湾跨世纪的大战略,今后十年、二十年靠什么吃饭,胜负在此一搏。"今年1月,"行政院长"连战又进一步表明"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是我们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潮流唯一的选择。"那末,什么叫"亚太营运中心"?它是怎样产生的?其发展前景又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直叫她高太太,叫了很多年了。直到最近我见到她时才忽然想起来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当时她也愣住了,老熟人怎么还问姓氏?想了想,才一拍脑瓜子说:“我叫李奉英呀,怎么忘了告诉你呢!李奉英从台湾是第几十次来安徽省马鞍山,我已记不清了,只觉得她来来回回像走大路,像我们节假日逛个商场、进个影院那样简单、随便。我们台办的小李子曾替她算了一笔帐,说她和老公一年回来三四趟,光路费就得三四万,她能吃得住吗?驾驶员小胡说,台湾人有钱,三两万的不算什么。刘幼卿主任则摇摇头,说哪里的话,台湾人也不是人人都有钱,我们接…  相似文献   

15.
张曼娟 《乡音》2015,(3):49
朋友在一个基金会工作,最近需要应征新血,她每天要面试好几次,发现要挑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人,原来并不容易。都说人浮于事,看起来事也浮于人呢。那天,朋友说起她在面试年轻人的种种心得感想,提到一个条件都还满不错的应征者,她后来并没有录取她。"为什么不录取她?"我问:"她有什么问题吗?"朋友想了想:"她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太年轻了。她才只有二十岁呢!"我愣了一下,然后问朋友:"你当年  相似文献   

16.
陆志勇是西林县古障镇者夯村的果农。高二时,班主任问他今后想学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学种植,以后我要把家里的田和地全部变成果园。"当时大家都认为他在开玩笑,孰料,高中毕业后,他果然没有像其他同龄伙伴一样进城打工,而是留在老家圆他的种植梦。陆志勇首先对市场作了初步调查,在菜市场看到本地西红柿和辣椒特别受欢迎,便在自家田地里全部种上本地西红柿和辣椒,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3)
正"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小城会发生这么严峻的疫情。"出生杏林之家但从事音乐工作的钟流语气有点担忧地说,"目前,我家有4位医护人员战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从腊月廿三到现在,我与他们的互动都是通过微信文字和视频完成。"钟流表示,她的叔爷钟国雄是汉川市人民医院普外  相似文献   

18.
快乐的秘诀从前,有个小女孩上山割草,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鹿,她就为小鹿包扎好伤口,喂青草给小鹿吃,忽然,小鹿变成了一位仙女。仙女问小女孩: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可以满足你任何愿望。小女孩想了想,说:我需要快乐。”仙女就在小女孩耳边悄声说了一句话。此后几十年,她一直生活得非常愉快。临终时,人们问她,那天仙女跟你说了一句什么?她告诉了别人: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学会以开朗豁达的心境、热情友好的态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人不但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人有永恒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只有善待他…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前,一个在外人眼里"傻、大、黑、粗"的老工业基地,是既黑又硬的城市,是十雨九酸的"酸雨之都",然而如今已是"春花秋水,画卷柳州"的宜居城市。从"酸雨之都"到"一湾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再到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宜居之城,这期间的变化,她经历了怎样的阵痛?又走过了怎样的征途?  相似文献   

20.
"观赏"两个字很好理解。"观赏"者,观看欣赏之谓也。虽然字面上好理解,可实际情况却常常让人弄不懂。既是"观赏",只要没有特别的规定,应该说人人都可以观看欣赏,可事实上,在许多本该由老百姓"观赏"的活动中,却是清一色的"当官的",难以寻觅老百姓的踪影。"观赏"成了典型的"官赏"。不可否认,有些特殊的"观赏"项目,必须是领导甚至重要领导参加,一般人不能替代。但有些"观赏"活动则没有特别的规定,按理讲,老百姓也可以"观而赏之"。然而,有些地方却对几乎所有的"观赏"活动都作了成文或不成文的限制,仿佛"观赏"是"当官"的"专利",平民百姓没有资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