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梦梦 《法制博览》2023,(3):135-138
依法治教的普及,既要求加快教育法治建设,更应该依据这些法律来管理教育事业。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是依法治教的关键环节,对于塑造教育系统良好生态起着关键作用。教育行政处罚作为教育行政执法的重要方式,存在规范体系完备不足、处罚实施实效不力的困境。当前,推进教育行政处罚制度改革,应以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为契机,以行政处罚最新理论为指导,推动《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全面修改。本文尝试采用教育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视角,在教育行政处罚特殊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修改路径,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彰显教育法的力度与温度。  相似文献   

2.
李亭 《法制博览》2023,(18):124-126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新增第四十九条内容,开创从重行政处罚制度上升至法律地位的突破口,此举具备正当性法律价值,以及第三十四条赋予各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之权力,呼应地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立法中完整设置从轻、减轻、一般、从重的行政处罚等级划分的实践需求。此番修法对于从重处罚制度的重视具备正当性法律价值,由此,应当立足于实践执法的现状与困境,探寻从重行政处罚适用的最优解,为《行政处罚法》贯彻过程中从重处罚的设立提供丰富基础。  相似文献   

3.
白军胜 《法制博览》2023,(24):42-44
比例原则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各方权利和义务应当相对应,达到公平、合理、平衡的效果。它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原则,广泛适用于民法领域。在合同中,比例原则要求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相符,不能过度或不足。在侵权中,比例原则要求赔偿的数量应当与损失相当,不能过高或过低。在国家赔偿中,比例原则要求国家对损失的赔偿应当与损失相当。在行政处罚中,比例原则要求处罚应当与违法行为相当。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比例原则要求判决应当与罪行或纠纷相当。在仲裁中,比例原则要求仲裁裁决应当与事实和法律相符。比例原则的适用能够保证法律关系的公正、合理、平衡,是一种重要的司法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当行政程序的概念由英美法系得来,它强调在行政实施过程中严格的程序性。将正当法律程序运用到我国的司法程序实践中,主要移植的是自然正义的思想。正当行政程序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的体现主要为处罚公开并按照严格的程序执行处罚决定。完善行政处罚应多将正当行政程序加以立法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施行十六年,“罪刑相适应”作为刑事处罚基本原则,即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并一统适用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两个不同特点的司法空间,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基本上照套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原则和指导思想,从而较难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基于未成年人及其犯罪的特点和未成年人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应在未成年人司法领域内,确立“刑罚个别化”原则,即实现刑罚对罪行的处罚向刑罚对犯罪人的处罚之转化,以指导并制订出符合未成年人犯罪及其身心特殊性的刑罚方法、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对未成年罪犯科学、合理地适用刑罚,加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环境法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德国环境治理模式的特色实现了三个结合:完备严格的环境立法与充分有效的环境教育相结合、自下而上的非制度化草根环境运动与自上而下的制度化绿色发展相结合、市场经济手段与伦理原则相结合。德国100多年来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历程能够为正深受环境问题所困又积极谋求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市井万象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1):19-19
醉驾入刑5月1日后,各地交警都忙查"醉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和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车将由行政处罚改为刑事处罚。这种"新加坡式"立法的思路是,车轮子上的中国要形成"驾驶文明",需要严法惩治。媒体上不断传来各地"醉驾入刑第一人",威慑力震动大江南北。但最高院副院长张军关于"并非醉酒驾驶一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一番话,引起更大争议。  相似文献   

8.
市井万象     
《南风窗》2011,(11):19
醉驾入刑5月1日后,各地交警都忙查"醉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和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车将由行政处罚改为刑事处罚。这种"新加坡式"立法的思路是,车轮子上的中国要形成"驾驶文明",需要严法惩治。媒体上不断传来各地"醉驾入刑第一人",威慑力震动大江南北。但最高院副院长张军关于"并非醉酒驾驶一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一番话,引起更大争议。  相似文献   

9.
胡占伟 《法制博览》2013,(6):56-57,52
目前,社会上刑事处罚虐童行为和设立"虐童罪"的呼声较高。作者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运行角度出发,根据刑法通说和扩大解释,分析了虐童行为不符合寻衅滋事罪、虐待罪和侮辱罪的犯罪构成,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指明了罪刑法定原则司法运行的科学路径。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认为设立"虐待罪"没有必要,并批判了刑法万能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原则是依据刑罚的具体条文来定罪处罚的,但由于刑法条文的具体性和有限性,因而出现了法律适用机械化及司法独立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刑法上的定罪处罚,司法解释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刑法条文。尽管罪刑法定的四个派生原则在理论上被禁止,但在实际中却不断的应用。因而在应对罪刑法定的不足之处,要运用非规范性文件来解决问题,达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