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8,(11)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 一、增加国家收入。中国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收入过低。1978年,中国的财政和税收收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和14%,1996年,这两个数据分别降为17%和10%。如此少的政府收入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不相称的。国有企业利润和税收减少构成了政府收入中下降得最大的一块。 二、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政府收入是为了让政府发挥更大的  相似文献   

2.
前言 不论人们是否喜欢,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总是不可避免地包含在现代经济发展之中。尤其是两次石油危机和其后出现的制约经济发展的条件,正在进一步扩大国际性调整的范围和领域,如过去一直被视为国家固有主权的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中的税收以及会计制度、用工和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  相似文献   

3.
西欧各国于经济高涨时期确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出现危机。福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使西欧国家陷入两难困境:欲缓解财政压力,需改革福利制度,但改革遭到民众反对,引发社会对抗和政治危机;要维持社会稳定,需放弃改革,而维持高福利制度又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尽管如此,改革福利制度是必然的发展趋向。改革的基本轨迹,将是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改改停停的曲折过程、以"局部调整"为主要形式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税收:应流道德之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光 《南风窗》2010,(2):44-47
税收、财政应该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核心议题,为什么花费大量资金开"两会",主要是为了审议财政、税收、预算,这才是人大、政协的"正业",最核心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读者     
《南风窗》2008,(1):6-6
税改:要找个合理的支点(2007年12月下《分税制走到十字路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税收,就是经济社会的杠杆,也是社会再分配的杠杆。不同的支点,决定了不同的结果。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也由此引发了"分灶吃饭"后中国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以下财政的窘迫状况。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分税制十多年,中央财政持续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赤字日趋增大;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社会贫富  相似文献   

6.
福鑫 《当代世界》2021,(7):76-77
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们都在讨论征收企业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税收是一国制定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财政来源,其中企业税在国家税收系统中尤为重要,有时甚至是一国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税率问题在多边谈判中多次被提及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对企业税率高低标准存在分歧.一方面,征收企业税或改变企业税率将对一国金融结构、股利政策等产生较大影响,相关利益方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如企业税率过高会影响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水平.另一方面,征收企业税是大多数国家吸纳公共税收的直接途径,也是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消除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因此企业税率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经济和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7.
双周     
《南风窗》2011,(24):12-12
高层Hight level温家宝如何花好增收和超收财政,全国人民关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6日看望我国驻俄罗斯使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时,给大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温家宝指出,今年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效益好,财政增收和超收的幅度比较大。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一件是通过结构性减税支持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确保就业;第二件是采取多种措施调节收入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8.
福利国家是对战争国家的反动和取代,它自身有一整套区别于战争国家的特征和行为逻辑,其根本矛盾是市场经济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市场经济化相互交织,导致它成为"经济国家""管理国家"和"交易国家"。福利国家的基本政治逻辑决定了它的危机不只是财政上的而是全面的。代议制民主作为福利国家的基础性政治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否决点"来观察其弹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竞争性法团主义、极化小党和反代议制社会运动来观察其遭受冲击的状况。福利国家危机确实深重,但轻言福利国家即将崩溃则过于草率。  相似文献   

9.
崔延玲 《法制博览》2015,(8):252+251
贫富差距集中表现为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达到一定的程度,都会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政府将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程度,从税收角度,对收入和财产的课税是最直接的调控手段,遗产税自然是可供选择的工具之一。但是基于中国国情,其一,遗产税的开征是否真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有待考证;其二,遗产税的开征其合法性、合理性来源于何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的要求.201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又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而在近年来新华网推出的网上调查也显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占据了"人们最关心话题"之榜首.从社会公平正义审视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