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强弱,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里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整体系。它既有物质文明层面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也有精神文明方面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有政治文明范畴的(管理民主)。应当说,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而乡风文明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笔者认为必须着重从解决三个问题、理顺三个关系、发挥三个效应、坚持三个结合等四方面谋求新突破,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丁元森 《奋斗》2006,(8):24-25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新经济建设、新环境建设、新风尚建设、新体制建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付典银 《理论导报》2007,(12):27-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姑塘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建设好试点村庄,结合姑塘镇8个新农村试点建设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理清思路,谋划发展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按  相似文献   

6.
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尤其要慎重初战,开好头、起好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7.
化隆回族自治县地处海东地区东南端.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群众居聚县.县域内有回、汉、藏、撒拉等13个民族。县辖19个乡镇、两个管委会、368个行政村23.4万人。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滚滚春潮中,化隆县宣传部门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实施途径的基础上.用舆论宣传的力量助推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专业价值与新农村建设高度契合,能够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妇女保护、老年人服务、移民(搬迁)、农民能力建设、农村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发挥服务功能,有助于弥补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局限,满足新农村建设中诸多的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加强理念嵌入、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成立乡镇社会服务中心、改善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建立专业督导和培训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中央确立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通过全面调研,科学地制定了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13个村1个镇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明确提出了建设“家富、村美、民乐、人和”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申立国 《奋斗》2006,(5):11-13
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决定全省新农村建设从“百乡千村”试点抓起。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起步顺利,发展态势较好。最近。我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并深入农村开展了调查研究,从当前看,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池州市的生态型新农村的建设的解析,从理论上概括了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特征,论述了建设生态型新农村重大现实意义,指出了当前建设生态型新农村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白津夫 《实事求是》2006,192(5):31-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也是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的。因此,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战略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经过调查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和重视。一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问题:二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四是关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问题;五是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建忠 《实践》2007,(1):26-26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新农村建设的最前沿,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更新发展观念。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就是通过城乡之间统筹规划政策、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三农”问题的长远大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不仅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努力,而且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从领导模式、工作机制、活动载体等三个方面求得新的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今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曹应旺 《红旗文稿》2012,(13):18-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之一。这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胡锦涛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历史视角、世界视角、战略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创新的形成过程作初步梳理,重点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创新的三个视角进行初步研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党全国已初步形成共识.出现了思想认识好、建设态势佳、支持氛围浓、干群热情高的新局面.但是,在基本形成共识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有的地方对建设新农村肤浅、简单、片面的理解.为此,我们要走出建设新农村的五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以来,我省积极实施“百村引领、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程,各地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据统计,全省现有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1000个、市(州)级示范村2103个、县(市、区)级示范村3079个;  相似文献   

20.
马晓河撰文指出,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处理好“里子”和“面子”的关系。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它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轮子”,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上看,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不应该被忽视,它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应该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是处理好“国”和“家”的关系。今后,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国家和农民个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