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 6月 18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安主持召开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和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 ,应该向全党全国人民明确提出 ,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江总书记的这次讲话 ,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1999年 11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西部大开发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标志着西部大开发已经拉开了帷幕。国家有关部委已在全面制定和部署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世纪之交 ,西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86.1%,地域辽阔,各省区内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贯彻中央更加重视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不可能使中西部地区整体推进,必须在中西部地区选择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结合点,确定重点布局框架,以改革开放促进开发,以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具体战略构想分三个层次:(一)第一个层次,实施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联系起来的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3.
对贫困地区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指出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 ,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 ,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这表明中央经济发展战略的西移 ,给贫困地区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如何打破陈规 ,在改革中解决多年积遗下来的人力资源“既缺乏又浪费”的结构性错位问题 ,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是一个紧迫现实的课题。一、着力于存量激活当前贫困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几种现象 :一是“泡沫”现象。八十年代大批通过在职…  相似文献   

4.
单大年 《团结》2005,(3):20-21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区域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中部崛起”首次列为全国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实施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央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也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4年12月8日,中部五省省委书记分别以“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南要加速产业发展”、“订…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构想。党的十五大把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江泽民总书记近几年多次强调西部大开发问题,并于……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已成为举国上下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场始于新世纪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中,资本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作为经济领域最富有活力、整体素质最高的群体,正面临着无限的商机和严峻的挑战。这是一次跟随政策导向并获取政策支持,从而发展壮大企业的重大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此次开发西部地区的战略意义堪与80年代初开发四个经济特区相比,将西部大开发提到了相当的战略高度,并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方针政策。在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后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显著 ,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国家领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近期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东部地区的支持 ,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其中产业转移作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 :梯度转移论梯度作为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的方式 ,在区域经济学中被广泛的采用。…  相似文献   

8.
一周大事     
《瞭望》1993,(26)
江泽民主持西北五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6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安主持了西北五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西北经济发展问题。他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十四大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会突出六大方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十分详细地开列出了这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清单”: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五、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六、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下世纪初我国发展六大重点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47)
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八五”时期,国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并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即所谓“资源导向型”战略。在当时情况下,这一设想有其理论和客观依据。但是,随着近年来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一战略的实施遇到了挑战。首先是在基础产品短缺时期,国家推行价格市场化首先放开了下游产品的价格,而上游产品价格偏低的局面由于受国家的控制一直没有改变,利益分配机制对中部地区极不合理,资源品输出地区仍然存在价值双向流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逐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经济发展战略同经济管理体制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密切联系。选定一种发展战略,就要求一定的经济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这是一种客观规律。 经济管理体制包括范围很广,涉及问题很多。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部门)和“块块”(地区)的关系。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把解决“条条”和“块块”的矛盾作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在部门管理和地区管理方面,经历了两次“上收”(即以部门为主的管理)和两次“下放”(即扩大地方管理权限)的曲折过程。但无论是强调“条条”管,还是强调“块块”,都是基本上依靠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由于都未能突破行政框框,所以影响了生产力的合理发展,并且形成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相似文献   

12.
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后,中西部和边远地区怎么办?来自陕西、甘肃、吉林、青海、新疆、云南等地的人大代表,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集中分析了这一战略将对内地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们认为,机遇和挑战同时来临,希望和困难一起出现,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只有抓住机遇,从封闭的格局中走出来,摒弃怕联合“吃亏”,怕“肥水外流”,怕变成原材料基地的想法,采取对策,迎接挑战,才能“挂上”沿海经济发展的“车头”一同向前奔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思想,刚刚闭幕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指出,国家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确立与培育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优势。  一、确立与培育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优势的基本依据分析  目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开发”的政策,并将其具体化为“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等。这些政策措施是我党在充…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区域合作已成为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时代潮流。研究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和政治意义。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热点之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是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的体现。他在1998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8月下旬,西北五省区党政主要领导汇聚银川召开第三次联席会,围绕“加强联合开发,加快脱贫步伐”的主题,交流经验,探讨联合开发资源、挖掘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共商振兴西北的大计.会议引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林业部、国家体改委、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经贸委、水利部、交通部、农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力部、国家开发银行等21个中央和国务院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上,西北五省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联合的要求,内容包括协作开发资源、扩大开放.建设市场,加快脱贫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谈及西部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仅从实证的角度,认为东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小,西部 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因此,“应对西部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降低国有企业的比重,大力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白永秀: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政策支持的几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0 0年第1期。)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李仲为:世纪之交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统计与社会》1999年第5期。)上述观点中强调非公有制经 济对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业岂止在沿海,西部同样好风光。对“先行一步”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中央作出开发西部地区的战略,无疑又是一次发展和创业的良好机遇。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大批企业就已经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纷纷西进北上,与中西部地区开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既为企业自身开拓了新的发展天地,又促进了当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成功实现“双赢”。 在这支“先头部队”中,浙江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省份,靠中小企业起家的浙江省长期为资源匮乏、原材料紧缺等“先天不足”所困扰,…  相似文献   

18.
薛西英 《理论导刊》2001,(11):36-37
一、农村小康生活问题的提出及其标准达到“小康水平”,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两步走”战略的内容。这个问题是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向全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我和大平正芳的谈话不是随意说出来的”。1979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确定为全…  相似文献   

19.
论区域优势与农业产业化方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 2 2年改革发展 ,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但是 ,我国农业大国疆域辽阔 ,基础差 ,底子薄 ,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矛盾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与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 ;农业小生产与农村大市场不相称的矛盾 ;科技开发的前景广阔与科技实际利用率低的矛盾 ;盲目超前性开发 ,掠夺性耕种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矛盾 ;特别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严重滞后 ,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针对这种现状 ,中央适时提出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中西部农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  相似文献   

20.
论西部开发中的“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陕西省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在这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中,中国西部地区是否能够重新崛起,不仅取决于各省区本身的努力,而且取决于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众所周知,自“七五”以来,我国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采取了优先并加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政策。此项政策实施的结果,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使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加大,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增长和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