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弱式思维□妥协退让式思维□虚软式思维□放弃排除式思维□糊涂式思维□自然无为式思维“反”思维是和正面思维、常规思维相对而言的,着重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或对立面研究认识、思考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领导干部学点“反”思维,将有助于全面辩证地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驾驭领导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长江隧桥贯通到上海中心封顶,从青草沙水源建设到智慧城市,在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科技,以一种隐性的力量在服务、便利、推动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座座融合不同主题、多种功能、多项服务的党群服务阵地在上海各个街区遍地开花,各种高颜值、有温度的空间,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多功能实体平台。从以服务基础党务为主的“党员服务中心”,到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为主的“党建服务中心”,再到增加党建带群建、社建和为民服务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上海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三级跳”,形成了全方位、多功能的党群服务阵地工作体系,建立了市、区、街镇、居村的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习务阵地嵌入城市发展最活跃的经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与“人”的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贺来 《长白学刊》2002,1(5):33-39
对人的研究,关键不在干使用“人”的观念打出“人学”的旗号,而在于切实领会马克思所确立的把握人的理解原则方法。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最为重大的理论贡献在于超越了传统哲学把人理解为一个“现成存在”的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而确立了理解人的“生存性”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从而为通向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存在开辟了道路。从“现成性”到“生存性”,并进一步把这种“生存性”领会为人的“自由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理解最具革命性和启示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水清 《今日广西》2010,(11):42-43
网络时代,“宅”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群中尤其流行。“我很宅.但我并不孤独。”“宅字当道”.固然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然而,人明明是社会动物.为何发展到现代文明。反而个个更乐于“养在深闺”.离群索居?在“宅居”生活背后所凸显的是浮躁的社会生态、不当的教育理念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流市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通过马上就办、上门服务、人走基层等形式.拉近服务群众距离.用干部“多流汗”换来群众“少跑腿”,深受群众欢迎。“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办出群众满意度。市机关和窗口单位的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公开“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承诺,为来访百姓、办事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对所有事项都规定办结的时限,对紧急事项急事急办.对一般事项随到随办,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节省群众办事时间。同时,还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等,把服务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全市窗口单位亮出了“马上就办”台牌,党员干部佩戴胸牌、徽章,亮出党员身份、亮出服务事项、亮出承诺内容,以“限时服务、承诺服务、贴心服务”等方式,对待群众事情做到不懈怠、不推辞、不延时,提升了群众满意度。目前,全市窗口服务单位实现了按时办结率100%、一次性告知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相似文献   

7.
论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唐德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今年“七一”前后,全市共产党员响应市委组织部“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的号召,到祉区报到,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行动。市委组织部发起这一行动出于怎样的考虑? 冯小敏:开展“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服务群众的需要。服务群众,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核心任务。城乡社区是服务群众最基层的“微单元”,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大天地”。从上海来讲,全市基层党建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秉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核心任务,并成为上海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陈宇操 《群众》2023,(22):16-17
<正>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在亲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给予了“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的高度评价。“一老一小”作为最柔软的群体,更加考验我们的细心、耐心和定力。姑苏区作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老龄化程度高,儿童成长发展需求旺盛的中心城区,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积极推进“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一老一小”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选民登记中容易出现“错”、“漏”、“重”问题的几类人群及预防措施□梅运平选民登记是直接选举中依法确认选民资格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法律性、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牵涉面广,容易出现错登、漏登、重登的问题,从而导致人为地剥夺一部分人的选民资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2,(2):20-23
很多人都会有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的梦想,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己的“家庭医生”来守卫。 日前,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做客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参与上海“两会”期间“微访谈”,与网友就上海医改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不少人对“家庭医生制服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从上海著名的外滩向东望去,8年前还是城里孩子们捉蟋蟀的乡村浦东,那些低矮的旧棚陋屋已被一幢幢破上而起的摩天大楼取代,“浦东看楼”如今是上海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高楼并不是浦东的全部。假以时日,它将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务活动中心、最开放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先进的加工基地以及配套服务条件完备的高质量生活区,届时,浦东的“高度”才会真正显示出来。“龙头”文章事关全局在中国人眼里,长江是一条巨龙,位于长江口的浦东被看作是这条巨龙的“龙头”。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南方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取得丰硕成果和经验的时…  相似文献   

13.
1993年,起源于长宁区的“凝聚力工程”,从“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起步,始终扎根于社区群众之中,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入手,走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路径,走向“政治凝聚、组织凝聚、服务凝聚、文化凝聚”的目标,成为上海群众工作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性痴呆患者估计超过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老年性痴呆在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这项被列入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的调查从北京、上海等39个地区抽取了4万多名老人作为样本,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参与样本分析的专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病种。专家指出,最保守的估计,我国至少有6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该病在65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5.
公益服务是现代都市文明的标志。 从世博园的“小白菜”到地铁里的“黄马甲”……上海本就不乏温情款款的志愿者身影。 前不久,全市190万党员响应市委组织部号召——“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更成为活跃在申城公益舞台上的一股新势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后勤党支部共有党员6名,别看人少,扮演的却是“大内总管”的角色,他们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会计学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三服务三育人”宗旨,始终是党支部的座右铭。后勤党支部从“学、管、优、情”四个方面,不断履行着自己服务的宗旨和承诺。  相似文献   

17.
《时代潮》2004,(Z1)
上海“跪式家政服务” 2003年12月3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某家政公司将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跪式服务”提供“跪式服务”的保姆月收入可达1200元-1500元,首期将培训40-60人。所谓“跪式服务”,是指保姆在第一次上门时,要向雇主双膝跪下“以示诚心”。此后,在需要体现“主从关系”的场合,保姆也得跪下进行服务,其中上身保持弓形,眼睛不得直视雇主,还得面带微笑。据悉,家政行业的“跪式服务”在上海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我曾品尝过北方的“涮肉火锅”、“野味火锅”,也食用过上海的“什锦火锅”,广东的“四生火锅”,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鲜嫩脆爽的连城“涮九品”。“涮九品”还得从“涮”字说起,“涮”,就是把生的肉片、鱼片之类放在开水锅里略煮一下就吃。这个“开水锅”其实就是火锅。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人吃火锅菜大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史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史载,南宋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早已成为每个枫泾人的基因。从田头到企业、从学校到村居,“学习之风”渗透到了基层的每个角落 上海有金山,金山有枫泾。作为上海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历来崇尚耕读,文化早已成为每个枫泾人的基因。而今,新时期的枫泾人,在家门口演绎着一席又一席文化的盛宴:“画”枫泾、“话”枫泾、“秀”枫泾、“舞”枫泾……  相似文献   

20.
王琳 《时事报告》2007,(3):20-20
政策背景: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共出现了273次,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字之变,内涵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