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际法案例教学的缘起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里立 《青年论坛》2010,(5):147-150
国际法学教学中的"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是当前法学教育尤其是国际法学教育的大势所趋。综观国内外的国际法教育教学的历史与实践,缘起于哈佛的案例教学大体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形式。国际法案例教学符合国际法学原理的本质,符合国际法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优越的教学效果。国际法案例教学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在我们的法学教育教学中虽然非常重要,但还是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人文精神是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以人自身为中心,把人作为评价万事万物的尺度;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的自由、解放、幸福、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集中体现人性尊严、人格魅力、人之良善本性与核心价值的文化精神。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人文性,这是由法治的人文基因和法学的內在品格共同决定的。法治的人文基因与法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精神法治具有深厚的人文基因,蕴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3.
人文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有关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它包括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法学、文学、语言学、艺术以及其他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则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回答的是“应当怎样”的问题,即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对国家、对社会承担责任,应当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等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积聚对人产生的影响的外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人文知识,教育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胡欣诣 《求索》2013,(1):192-194
如何理解和界定"法理学"一直是法学理论中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从语源学和学科史的角度考察"法理学"的语义变迁,从对各家观点的分殊与归纳中提取"法理学"的语义内涵,从与"法学"、"部门法学"的概念差别中反向锚定"法理学"的语义位置,将有助于从多个侧面凸显"法理学"之为一门以抽象的、共性的、一般的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学术特点。我们的研究还试图对与"法理学是什么"有关的诸问题作出理论阐释,并由此对"定义偏好"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批评,以进一步强调应秉持从历史的和逻辑的形成过程来理解法学概念的学术态度及其学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艺术以及历史、哲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相关方面的意识、情感、能力的培养。警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体现和贯彻于警察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及其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在公安教育领域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在环境氛围、教学内容、教育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期待法学教育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法学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思维的培养是实现开放式法学教育的核心,且是实现法学教育中技艺教育和精神家园双重构造的路径。开放式的法学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法学教育和全景式的法学教育实现。  相似文献   

7.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20):49-51
在劳动法学领域,关怀教授享有崇高声誉。一提到关怀教授,大家都喜欢将他描述为"我国著名劳动法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劳动法学和经济法学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俞吾金 《传承》2011,(6):61-63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术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偶然的。20世纪80年代,作为对"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理论界掀起了"人道主义"讨论;90年代再度兴起了探寻人文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西周乐艺教育的人文性考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立文  张译文 《求索》2011,(4):235-237
西周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对夏、商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阶级分化后形成的等级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西周礼乐制度下的乐艺教育体现了重视人内在身心的协调发展,用"乐"调和人的心理,主张"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之特质。提倡"游于艺,成于乐",由技入道达到对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道"的追求,获得乐艺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滋养。本文拟从乐艺教育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对西周乐艺教育中的人文性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获得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步入现代公安法学教育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燕 《公安教育》2003,(12):21-23
新中国的公安法学教育事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和反思公安法学教育事业是为了公安法学教育在与中国的法学教育和公安教育同潮共涌,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改革和发展。今天群贤毕至,对公安法学教育进行战略分析和前瞻,其内容和成果必将为公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建设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下面仅就我多年从事公安法学教育经历来谈几点关于公安法学教育的想法,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一、公安法学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地位公安法学教育是基于公安职业与法学教育相结合形…  相似文献   

11.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而公安教育则是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因此,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12.
吴鹍 《前沿》2010,(16):143-147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和谐意识""德性人格""故土情结"的不同面貌投影于余光中的文学创作之中,成为作家所崇尚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向往。而余光中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再现,不是被动的、重复的、守恒的,而是某种意义上的重新"发生"。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是互动还是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恒 《理论月刊》2007,(12):107-111
我国法学教育对司法考试的互动与冲突表现在:一方面司法考试给法学教育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司法考试可能给法学教育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而要正确处理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将司法考试作为法学教育的指挥棒;二是我国亟待完善司法考试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以便实现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二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樊德玲 《前沿》2012,(4):61-62
法学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实现国家法治的重要保证。当代中国在“依法治国”的口号下,正步入建设法制化国家的轨道。经过多年的法学教育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个法制尚不成熟的国家,其法学教育有许多不足。参考国外法学教育的某种机制,必定会给中国法学教育注入活力。美国是一个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其法学教育也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设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公安教育》2003,(5):46-48,45
公安法学教育是基于公安职业与法学教育相结合形成的特殊的法学教育,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法学教育始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现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受西方近代法学教育影响很深。新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引进初创(1949——1956)、遭受挫折(1957——1965)、全面摧残(1966——1976)、恢复重建(1977——1991)、改革发展(1992年至今)的坎坷历程[1]。公安法学教育与新中国的法学教育是同步的,公安法学教育的兴衰与发展受中国法学教育影响很大。迄今为止,一般都认为公安法学教育是在公安院校(包括高等与中…  相似文献   

16.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之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公安教育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17.
书摘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11+23+46+76+105+113+119+124+138+157+192+196
法学方法论原理李可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李可博士的这部著作至今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首先,提出"法学方法论原理"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理论要素、关系、特征、结构和体系进行了剖析,是该著的概念创新。其次,全面分析和建构了法学方法论内在构造和理论体系的各种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该著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凯伦 《前沿》2012,(12):56-57
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人们努力进行着通过法学方法实现个案中对规范性命题与案件事实之间某种逻辑关系证立的尝试,由此实现立法目的,建立"符合道德要求"的社会秩序。但其不可避免地被哲学解释学在法律解释中适用的悖论问题和法律论证理论中的"明希豪森困境"所困扰。面对后现代主义法学的解构,法律有效性受到冲击。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层面的理论思考将对法律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法学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即既是法律职业教育,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映射到法学教育目标上就是两个方向即法律思维的培养和司法技能的培训。为了更好地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反思当前法学教育的问题,才能找到本科院校法学教学方法优化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公安高等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27日至29日,首届“公安高等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和湖北警官学院共同主办,湖北警官学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八十多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五十多篇。会议围绕“公安法学教育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就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公安法学教育的定位、公安法学教育的改革、部门法学与公安法学教育、人权保障与公安法学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一、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 有学者认为,公安法学教育是公安教育与法学教育的交叉,有别于典型意义上的公安教育与法学教育,它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