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戈宝权先生1935年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于同年6月30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苏联体育大检阅时,见到正在苏联访问的罗曼·罗兰夫妇,由高尔基陪同前往观礼。1938年戈宝权初次访问巴黎,四十余年后的1984年,他又应邀前往法国访问和讲学,先后在几所大学和兰斯市政厅做过关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他还于同年11—12月访问年已九十高龄的罗曼·罗兰夫人,进行了亲切的会谈。下面这篇文章是他为了纪念罗曼·罗兰逝世四十周年而作,现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又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2.
(1997年1一2月)前苏联东欧朱可夫元帅的军功章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把苏联引上私有化方向的周关苏联出兵阿富汗之谜俄罗斯学者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训门三姗编写原苏东国家的银行改革李好好苏军出兵阿富汗内幕阿纳托利·多勃雷宁探索人民雌督之路 —苏共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教训暮鼓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姜爱风戈尔巴乔夫的垮台 一(信赖》节选四(俄)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古巴危机中的秘诱交易. —(信赖》节选一(俄)阿纳托利4多勃雷宁古巴危机中的秘密交易(续)(俄)阿纳托利·多勃雷宁苏军出兵阿富汁内幕 —(信赖)节选二(俄)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击落韩国仅…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学出版社将要出版申晨星同志译的雅·米·扎赫尔的《忿激派运动》一书,我为这位苏联法国史名家的名著能介绍到我国来感到高兴。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扎赫尔(1893-1963年)是苏联老一辈的法网史专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已从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在内战中立过战功。1920年再入彼得格勒大学历史系,成为当时法国史大家尼古拉·加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90年第4期刊登了哲学博士伊·邦京和叶·普利马克的名为“人类文明转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编者称刊登该文的目的在于征求社会意见。这篇文章选自将要问世的《苏共党史特写》第一版。伊·邦京是《工人阶级和当代世界》杂志主编,叶·  相似文献   

5.
摘自英《苏联研究》季刊1983年第二期,“经互会内的苏联”一文,作者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教授,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经济中心主任玛丽亚·莱维琴。  相似文献   

6.
1984年第2期苏《社会学研究》刊登了法学候补博士、莫斯科州执委会内务总局检察处副处长民警大尉弗·谢·奥夫钦斯基撰写的一篇文章《对未成年人反社会行为的防范》内容摘要如下:文章说,虽然苏联在普通学校8年级、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设置了“苏维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尔街日报》1982年7月7日刊登戴维·布兰德的一篇文章《苏联经济杂志抨击神圣不可犯的共产主义计划和生产方式》。介绍苏联出版的一份发行量不大,但颇为惹人注目的评论苏国内经济问题的经济杂志:《经济和工业生产组织》,摘要如下:苏联的一家杂志说,苏联目前正由于燃料、原材料、设备、消费品和劳动力的短缺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历史》1982年10月号刊登了福尔克·多夫林教授题为“苏联的农业新计划带来老结果”的文章,兹将其中一节摘译如下:苏联大型“农场”的农业组织,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9.
西德《东欧》月刊自八三年第二期起连续刊登苏联问题专家的文章,谈他们对苏联内外政策的看法,探讨苏联的领导人变化情况和苏联今后的发展前景。著名苏联农业问题专家卡尔一欧根·瓦德金的文章《陷入停滞的苏联农业》和吉森的尤利图斯一利比希大学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工作小组提出的《吉森论题》集中阐述、讨论了苏联农业近年来的困境和影响苏联农业的诸因素。本文系根据这两篇文章编译。  相似文献   

10.
(一)苏联社会的性质西方研究家普遍认为,苏联是一个极权社会,并且对这个极权主义的模式、极权主义统治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广泛的探讨。西德的鲍·迈斯纳根据苏联某些小说(列·索论的剧本《客人们》、弗·杜金采夫的《不单是靠面包》、索尔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等等)的描写断定,权力是苏联战后出现日益激化的阶级差别的重要根源。苏联社会已经不是以能力为唯一基础的杰出人物统治的工业社会,“它已明白无误地成为一个阶级社会”(《苏联社会的变革》第130页)他进而概括这个极权社会的几个特点。他说,“这个政权的第一个主要特点是;由于实现持久的一党专政,党的独裁统治不受任何限制……第二个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控制。极权主义独有的特点并不是实行广泛形式的恐怖活动,而是对生活各个领域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全面控制。……第三个特点是实行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而且也包括政治和文化领域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四日全会:1.解除尼·谢·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2.选举列·伊·勃列日涅夫为苏联中央第一书记,任命阿·尼·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全会:1.就尼·维·波德戈尔内《关于把州、边疆区的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合并、工业苏维埃机关和农业苏维埃机关合并》的报告通过决议。2.选  相似文献   

12.
根纳季·瓦西里耶维奇·奥西波夫系苏联社会学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哲学家、博士、教授。曾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组组长。现任苏联科学院实际社会凋查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杂志编委。1973年起任苏联社会学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电影剧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发表于1977年,1980年拍成电影上映,受到苏联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苏联评论界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指出其成功原因之一是女主人公卡佳·季霍米罗娃的形象特别能吸引苏联观众。为什么呢?我们就想根据这个问题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所谓“家庭生活小说”作一次对比。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伦敦大学斯拉夫和东欧研究学院1984年1~6月举办了一系列讨论会,专家们就苏联、东欧和中国的制度合法性、军队的作用、个人崇拜现象、干群关系、政教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马丁·麦考利和斯蒂芬·卡特将这些专家们的看法编成一本论文集,取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领导与继承》,现将这些学者对东欧现行领导人的剖析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联《文学报》以“为什么当时要分配”为标题登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工程师的来信,反映了青年工程师对被分配工作的不满情绪。该信问世之后,在社会各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此《文学报》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事隔数月,1983年第36期《文学报》发表了一篇述评,综合了读者的信函。同时,还公布了《文学报》记者就此问题向苏联国家劳动委员会劳动资源管理局局长尤·克列依密诺夫的采访记录。现将这场讨论介绍如下:引起这场讨论的主角是青年工程师伊·彼。他与几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科研所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苏联《文学报》著名政治评论员弗·布尔拉茨基教授与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奥·托夫勒教授的对话。他们的谈话涉及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许多问题,现全文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9年9—12月)前苏联东欧苏联新经济体制改革透析 ——论火炬公司的兴衰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私有化的若干问题西方苏联学研究中的范式及范式转换试析苏联解体中的广播电视因素东欧中亚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鲜为人知的一幕 ——苏联德意志人被迫移居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历史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建国初期中苏两国的龃龉和矛盾及其历史渊源并不神秘的斯大林李春隆陆南泉王鹏陈梅徐恕初祥李捷张盛发东北亚论坛东北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研究西伯利亚研究东欧中亚研究东欧中亚研究——《苏维埃俄罗斯报》记者维·科热米亚科与哲学博士理·…  相似文献   

18.
苏联《新时代》周刊1990年第31期刊载尤里·斯塔罗斯金科的文章:《迟到的正常化》,文中流露出广大苏联人民,特别是老一辈苏联人思念中国商品,盼望中国货象“潮水般地涌来”的迫切心情,同时文章又列举了发展苏中贸易的困难,主要是苏方既缺乏外汇又无更多适合中国需要的产品。作者分析苏中经贸联系进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关系正常化太迟了,要是早10—15年,那就“比较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该文对了解目前  相似文献   

19.
联邦德国《东德与东欧》杂志刊登玛利亚·伊丽莎白·鲁班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食品供应和消费情况,内容如下:经互会国家的日常食品供应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虽然平均每人卡路里消耗  相似文献   

20.
苏联国内国家博物馆约有二千个,还有一万二千个公共博物馆。它们储存的陈列品多达五千二百万种。每年参观的人数不断增长:1930年参观者约二千万人次,1983年已达一亿六千万人次。1983年12月拟恢复出版《苏联博物馆》刊物。该刊主编尤·皮休林对《苏联文化报》记者谈了该刊的任务和规划。读者将在刊物上看到博物馆在参加解决现代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