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后,又提出"以德治国,在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的方针,并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不能偏废。而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文明古国,先秦以来"法治"和"德治"被看作两种相互对立的治国方式的争论一直延续整个封建时代,本文即试以"唯法而治"和"德主刑辅"两种主要的治国思想为线索,通过对我国秦汉唐三代法治思想及相关历史情况的分析,从而得出我国现阶段坚持结合"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史学会暨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议2001年年会围绕“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文化”的主题,主要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及新世纪对其提出的要求、“法治”与“德治”、中国法制史的生命力和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方法等四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们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部门法律体系日趋健全,执法司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为何仍不乏有乐于助人之人被告上法庭并被判败诉,药家鑫杀人案在对其判决关注的背后引发人们对道德的思考,小悦悦事件更是显露出人情的冷漠,道德的沦丧,道德本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及优秀文化传统,为何如此多的合法问题或者说不违法的问题却频频与情与理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法治的变革,而主导这场法治变革方向的不应该仅是西方的法律文化,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家国一体,儒学与法律的交融使得中华法系远播海内外,影响深远,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彼此依托,情理法完美交融,使得两千年来的封建法制根深蒂固,生生不息。本文认为中国寻求现代法制的道路不必舍近求远,对于传统的法律文化应该秉承批判继承的方针去取其精华以找寻适合现代法制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一个永恒不变的旋律,历代法律思想家及法律学者对正义内涵的诠释,建构起正义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苏格拉底为实现罗马法制的正义而饮下那杯毒酒,到当代西方法学流派各抒己见的正义之争,其中包括正义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被包含在法律之内,有关正义的见解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正义的必定会与时俱进,更加体现其博大精深的深邃内容。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德治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揭示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对德治的选择和利用,论述 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以商工文明为背景的西方法治模式和以农耕文明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德治模式均是现代中国治理模式得以形成的重要来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德治应当坚持“中德为体、西法并行”的原则,在保障现代性基础上凸显中华道德文明的历史传统,努力实现国民心理认同;在法治的选择上,应侧重平衡之治,同时袭用西方的公法理念实现与中国的肌体相融.通过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理模式,构建良法善治和厚德尚理的法理型国家,继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德治与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近代传统法律文化变革的成败得失入手,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对现实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甄别了传统“法治”、“德治”与今天所讲的法治、德治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对借鉴传统礼法关系的主张,同时对传统法律的不良影响举例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9.
陈雪云 《政法学刊》2002,19(2):19-20
“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在不同时代被统治阶级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从西汉起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立法和司法指导思想的儒家“德治”学说,主张“德主刑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应倡导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同时也必须坚持以德治国,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学习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阐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如何进一步做到两者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社会具备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双重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法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今时代的呼唤.法治和德治应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本文首先分析了法与道德的共同性与区别,然后围绕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法治与德治的差别,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性、法治与德治的协调性灯几方面加以论述,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期待对二者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火林 《法制与社会》2011,(26):218-219
企业管理中,有不同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最基本的管理方式有德治和法治两类。本文首先对人性假设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法治和德治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利弊,最后,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应该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德治的功能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德治与法治的文化、思想渊源,自然哲学的观点来分析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用结果倒推的方式来分析德治与法治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他们之间的联系,究其区别。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发展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和目标.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是利益分配较均衡,社会成员及社会各阶层心态比较平和、社会发展稳定而且有序、其实质是民主化、法治化的社会,法律的作用和道德的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社会转型阶段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理念的树立上建立新的思路.同时在道德大厦的建立中需要建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管齐下,法治道德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力合作实现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任涛 《行政与法》2006,(12):29-31
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文章围绕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面对中国实现法治和德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德治是法治的权威公正之基础。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仅仅只依赖法治,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的建设是更深远的,是对法律的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16.
德治与法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奇 《河北法学》2002,20(1):133-136
道德与法律同为上层建筑 ,虽范畴不同 ,但相辅相成 ,联系紧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是道德的具体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 ,必须德治与法治交相为用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并做到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并重、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17.
要建立"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从西方寻找文化资源,更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只有汲取人类文化智慧,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创新,从而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人类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德治     
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然而它们控制的领域却在部分上是重叠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仍然是存在的,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和确使人们遵守一个健全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规则。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以追求公众幸福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为共同目标而相互之间形成互补,从而使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成为当今民主、法制社会治国安民不可缺少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在国家、社会的管理中,应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