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许多法院因庭室和岗位的不同,将法官分为“刑事法官”、“民事法官”、“行政法官”。把在审判工作岗位的法官称为“一线法官”,不在审判岗位的称为“二线法官”。法官的业务能力在这样的称呼下似乎就“专业化”了。然而这样的分类首先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因为法官们的积极协调.我们才与学校达成和解,我才能继续留校学习。如果不是这样,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现在在干什么!”因殴打同学被学校开除学籍而几度意图自杀的李某对笔者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3.
林华 《中国律师》2009,(2):38-39
一、署名的法律规定与行政规范不协调 笔者很少看到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按《著作权法》的规定,在字幕或光盘包装上的“制片者”位置上标明著作权人身份。相反,影视作品字幕充斥的“出品人”、“发行人”、“摄制单位”等众多商业化头衔让法官和律师眼花缭乱,无从判断谁是著作权人、有多少个著作权人。于是,相当一部分影视作品侵权纠纷中原告要证明自己是著作权人,可能比证明被告有侵权行为更难。  相似文献   

4.
李袁婕 《中国司法》2010,(11):100-101
台湾“法务部”司法官训练所成立于1914年,时称司法讲习所,其后该组织历经多次更迭。1926年改为司法储才所、法官学校,1929年~1943年期间称法官训练所、中央训练团,1943年~1949年再改称中央政治学校法官训练班,1950年一1954年又称司法人员训练班,1955年根据“立法”正式确立名称为“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训练所。  相似文献   

5.
王雪  周静 《法庭内外》2010,(9):10-11
一.诉调衔接化解矛盾“零距离” “我们知道这些农户生活也不容易,但是现在他们种一点半死不活的树就想要钱实在不合理,工程一日不开工造成的损失找谁承担啊?法官,您赶紧帮我们协调协调吧!”近日,石城镇密关路改造工程负责人一到法院就焦急地对立案法官说了上述这番话。  相似文献   

6.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体系内,法官自由裁量是司法正义的工具,其不仅容易被居心叵测的法官滥用,而且由于滥用已经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如何预防和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自然为法学界和实务界所关注。本文结合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揭示法官滥用裁量权的“原点”,以及“原点”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面”,“点、面”结合构成法官滥用裁量权的主要场域,结合法官滥用审判权的“点、面”剧场,从当事人、检察官、法官角度论述了如何防止法官滥用裁量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9年以来,为了缓和“案多人少”矛盾,充分挖掘办案潜力,带动法院队伍建设,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实行“1+3”模式,以一线法官为主干,充分利用“编外法官”、“二线法官”、“预备法官”3种力量,以1带3,整合人力资源,缓和法官办案压力。对于一些简单民事案件先由书记员和特邀调解员联合开展诉前调解,  相似文献   

9.
上林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行政审判协调机制,妥善处理行政纠纷,努力促成“官民”和谐。从去年至今年8月底,该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7件,通过协调机制解决9件,占结案的65.7%,协调处理案件的服判息诉率达100%,没有出现案件上诉、上访与缠诉等现象,实现了群众满意、执法机关满意、党委政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周曙 《江淮法治》2008,(6):19-19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12个省区市800余家基层法院试行法官助理制度,在审判法官与书记员之间设立“法官助理”职务,试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以此减轻西部基层法院法官短缺问题,分担法官工作压力,提高司法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社会对法官的要求、对法院的期望越来越高。在目前愈加复杂的司法环境下,法官要履行好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职责,作出公正的裁判,其承担的难度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笔者认为,我们在一味强调法官要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建立相应法官身份和经济保障制度,为法官严格执法、独立公正地审判案件消除顾虑。本文用比较法的方式,通过国外法官身份和经济保障制度与我国目前相应制度的对比,提出完善和建立我国法官身份和经济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继而对建立“法官信任制”、“资深法官终身制”、“平等审判案件制”、“科学监督评价制”以及“高薪制”等有关保障法官身份和经济收入的制度进行了设想和阐述,以对推进我国法官的职业化进程提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詹红荔,汉族,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在任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院党组成员、少年法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党员、好法官。曾荣立个人一等功,先后被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优秀法官”和“全国模范法官”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张敏珍 《法制与社会》2011,(30):294-294
古德诺以“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闻名,然而,后来学者在引述其二分思想时存在诸多偏颇。通过分析认为,古德诺政行二分思想的关注点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而非“分立”。与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致力于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同,古德诺阐述“政史治与行政二分”是为了更好地探求政治与行政如何在实践中取得协调。  相似文献   

14.
法官社会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官的界定 在中国,法官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法家著作《商君书·定分》。①该书说:“天子置三法官,殿中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法官掌管法令,“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以后就一直以法官作为司法官员的通称。然而有趣的是历代司法官员的官称五花八门,诸如廷尉、大理、推事、判官、司理、司法,以至于近代的推事、承审员、审判员、陪审员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法官”这一职称。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使用审判员的名称。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相似文献   

15.
傅晓晖 《中国审判》2011,(12):43-43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法院把“案结事了”作为检验行政审判工作成效的标准,全面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工作。该院抓住立案、庭前、庭审、审后四个环节,把“协调”工作贯穿于整个行政审判活动全过程。案件分析会是行政庭收案后的“必修课”,目的是发现案件的矛盾焦点和突破口,针对不同类型案件制定相应协调方案和应急备案,使协调方案明确化。法院一家协调困难的,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判》2010,(2):36-37
在广西省法院系统“万名法官下访”活动中,武鸣县人民法院以“听民言、察民情、排民难、解民忧”为宗旨,积极开展了“百名法官下访促和谐”活动,对下访中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从司法角度予以帮助解决,由原来的群众“被动上访”变成现在的法官“主动下访”。  相似文献   

17.
法官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法官要办案、法官会办案、法官只办案”。实现这个目标的标志是:法院里最大的“官”是法官,最高的“长”是审判长。这一官一长只管案件。而法院目前的现状与这一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为了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必须重新构建能够体现司法特质的法官制度,在这个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下,造就一支高度职业化和高度自治的职业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发起一个荐举“模范法官”的活动,南新闻界、律师界和法学界共同投票遴选五名法官;可法官们全部婉拒受奖,台湾“司法院院长”翁岳生教授进行劝说。法官们终究还是不为所动,并且援引翁教授当年在大学讲堂上的训诲响应恩师:“法律人的尊荣,在于法律人的寂寞。”  相似文献   

19.
“谢谢法官,谢谢法官,多亏法官的悉心调解,我们残疾职工才有饭吃,我们企业才能得以继续生存、发展呀!”8月16日上午,福建省南平市图章厂的领导和职工代表将写有“公正廉洁,执法为民”的锦旗和表扬信送到南平中院,感谢承办法官悉心调解,维护了该厂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11,(1):112-112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自治区司法厅在南宁举行“法院系统与司法行政系统沟通会商机制”签字仪式,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沟通会商机制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对法官与律师诉讼活动、协会交流合作、律师参与诉讼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保障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需要两家配合互动的工作作出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