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审判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的重大任务,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希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希望通过依法严惩有效遏制严重刑事犯罪,有效维护自身利益、保障社会稳定。与刑事审判工作一样,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还有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呼唤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在搞好审判执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工作服务社会功能,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审判服务社会的方式,大力开展“流动服务进网格”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相似文献   

3.
熊晓平 《中国审判》2013,(10):92-93
<正>作为处在国家司法权力末梢的人民法庭,直面的是基层群众,其所承载的功能必然使其成为我国司法最为坚实、最为前沿的中坚力量。柔性司法,成为当前人民法庭在突出社会管理控制的社会价值取向、司法为民服务策略上的不二选择。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全市5个基层法院共有35个人民法庭,年均受案数占到全市受案总量的70%以上。巡回审判、送法  相似文献   

4.
沈小平  陈杨 《法制与社会》2011,(18):134-134
巡回审判作为一项充分贯彻“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律制度,不仅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体现了司法为民精神,也使法院的司法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体现了效益理念,真正起到了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但本文通过对所在法院2010年巡回审判案件的分析,发现巡回审判在当前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人民法院“和谐司法”。澄迈法院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不断优化调解方式,创建充分审判调解新机制,大胆探索适度延伸诉前社会热难点问题的化解机制,妥善调处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的群体性民事案件,力争通过调解摆平矛盾纠纷,扎扎实实解决事关民生、民利、民心的各类民事纠纷,把司法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以和谐司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连续5年没有出现因审判引发群众上访和重大申诉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基层人民法院承担着人民法院80%的审判任务,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只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能动司法的理念,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7.
余向阳  李斌  卓茂华 《法制与社会》2010,(25):117-118,120
司法的人民性,是我国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当前,人民对刑事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与日俱增,只有坚持刑事司法的人民性,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享自由、法律之中人人受保护、法律之下人人遵守的法律愿景。实际上,人民性是刑事司法的内在属性:刑事审判为人民而审判,刑事审判由人民来审判,刑事审判是人权保障的前沿阵地。刑事司法实现人民性的路径包括: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需求;改造司法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期待;以人为本,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司法大众化,引导人民参与和认同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8.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树立司法队伍更高形象,应该把司法为民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就是要在我们的审判工作中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把“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把它当作检验和衡量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是否统一的新尺度。实践“司法为民”的宗旨,在理论上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梳理,在实践上要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好司法为民?以本人从事司法工作的实践认为:  相似文献   

9.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本文从确保审判旁听制度两大功能的充分实现,以及人民法院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应不断完善旁听场所建设和审判事项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率和公正是司法追求的终极目标,尤其在民事审判中,加速民事关系流转,保障民事交易安全,是设计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两个根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的民事诉讼制度,能够迅速地解纷止诉又能使判决结果公正公平,当事人的权利得到保障,秩序得以稳定,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要达到上述目标,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关键,因为司法审判是处理能够证明的事实,而证据是用来证明或反驳某项争议事实的工具,所以整个审判过程都是围绕证据展开的,这好比,整个民事审判就像工厂制造成品。民事证据就是这个制造过程最初的原料。诉讼参加人与法庭…  相似文献   

11.
孙新民 《中国审判》2014,(10):70-7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恢复组建30年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兵团各级法院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不断推进人民司法事业创新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月平 《政府法制》2014,(34):16-17
伴随着“阳光司法”活动的深入开展,山西省方山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突出能动司法的主基调,从立案信访“第一窗口”开始,主动将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纳入“阳光审判”之中,创新各项举措齐头并进,努力把司法权力公开给人民群众,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张勇 《中国审判》2011,(7):92-93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是对政法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就人民法院而言,大力加强司法人事管理、司法政务管理特别是司法审判管理,以司法审判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和保障公正廉洁执法,更具有针对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司法审判公正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实体公正,而深入到程序公正,伴随着社会对司法审判制度"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院经过较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于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独特的合一制组织模式。合一制指的是一种审判与(司法)行政彼此交织融合、由院长全面负责的科层化的制度安排。合一制一度对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中心议题及正当化机制从经济增长逐渐向社会可持续、综合性发展转变,司法行政与审判融为一体的组织结构已不合时宜。将司法审判从过度的科层结构和总体性框架中脱域出来,进而促进宏观政治社会的功能分化,应作为一种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6.
郜飞  刘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3,(21):205-206
目前,审判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加强审判管理,确保公正、高效的司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司法难题。审判管理包括审判工作的过程管理(即审判流程)和审判工作的结果管理(即绩效考评)。审判流程管理是指法院内部由专门机构根据案件性质及审理(含执行案件,下同)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和阶段,结合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进行组织、跟踪、监督的审判运行程序和法院内部的管理机制。司法工作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多向性,且判断价值目标是否实现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同时,司法产品的非大众化特性决定其难以进行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民事审判法官的角度出发,认为法官应当以实现司法实质合理,提升群众评价获得群众认同为追求,在审判能力、方法等方面有所作为,让当事人以及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姜涛 《研究生法学》2002,(2):120-120,F003
在我国刑事司法活动中,人民法院办理案件不仅要遵从法律的规定,还要顾及社会效果。法官在审判中必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衡量自己工作和业绩的标尺,讲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但是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发展,这一标尺的科学性开始受到实务部门和理论界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肖周录 《法学研究》2014,36(1):190-207
判例汇编,是指将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编纂,用以规范和指导司法审判的活动。陕甘宁边区时期,边区政府与边区高等法院针对边区实际,将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典型判例进行汇编。判例汇编的倡导者是边区政府,而具体实施者是边区高等法院。边区制定法不完善、司法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司法审判需要、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等社会原因促使了边区判例汇编的形成。边区判例汇编具有分类汇编与共性概括汇编相结合、正反判例相结合等特点。边区判例汇编作为典型案例的集合,具有总结边区司法审判经验、提升边区司法审判人员素质、补充边区制定法不足、减少诉讼及化解社会矛盾等重要历史价值。边区判例汇编虽然有形成仓促、汇编形式略显粗糙等缺点,但这种方式却有力地促进了边区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审判方式改革是目前整个司法审判活动中的重,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关注、研究和把握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追求、尤其是其基本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内容。模式、效用与成效等重大问题,也是评价整个司法审判制度与审判程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探讨,研究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本文不揣浅陋,拟对此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并期抛砖引玉。一、树立程序价值观,追求程序公正程序,从法律学的角度看,意指为追求和达到某种目的而按照一定顺序、方式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