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不仅是一位哲学家,因其法学成就显著,也可以称为法哲学家,在其思想理论基础中,三大批判十分重要,同时其道德理论更是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康德阐述了法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什么是法。本文从康德对法的定义入手、分析其对道德的理论根据,以便更深刻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法庭调解话语与权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以来,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把语言视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语言对社会过程和个人生活的干预作用。例如批判语言学家福勒(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的序言中也提出,语言运用不仅仅是社会结  相似文献   

3.
存在一直是本体论问题研究的重心,在西方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的新时期,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持比较激进的批判态度,尤其是在逻辑实证主义者那里本体论问题是无意义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存在和本体论问题的分析,揭示作为分析哲学家代表之一的奎因在存在的基础上提出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     
毋庸置疑,科学哲学在当代哲学,尤其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然它不像人本主义哲学那样拥有众多读者和庞大的研究队伍,但这丝毫不能说明科学哲学在哲学史上或当代哲学中无足轻重。事实上,不仅哲学史中许多一流的著名哲学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哲学家,而且二十世纪最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法律具有密切的关系。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主张的"哲学王之治",到今天新自然法学派德沃金提出的"我们的法官必须成为哲学家吗"命题,关于法律与哲学一直是法学家和哲学家的争论的焦点。在本文中,将从法律与哲学的异同角度入手,廓清和认识二者的关系,以便在法律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实现既定的法律目标。  相似文献   

6.
病人自主已经取代父权主义成为现代生命法伦理学的首要原则,其内在属性表现为行动自由、真实、有效商议和道德反思。尊重病人自主的正当性并非取决于任何哲学家哲学论证的力度,相反,道德多元主义才是人们几乎无限尊重病人自主的主要推动力。主张病人自主具有至上地位并排除任何形式的医疗行善不利于保护病人的最佳利益,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升病人自主。病人自主首先是个人的,但也是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革命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范式转换,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是确立不同于旧理论的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被科学共同体所接受。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说的建立,是为数不多的进行哲学思维的科学家完成的;不在科学危机时期、不在哲学思维层面上工作,科学家不可能完成科学革命。这并不是说科学家的工作要接受哲学家思想的指导,而是说科学家要完成科学革命,必须做哲学家的并且是哲学家做不了的创造性工作。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为什么的问题"与"怎么样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一门具体科学不论是在创立时期还是其革命时期,与哲学之间都是这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正确处理处分原则与国家干预的关系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分原则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应然关系 ,对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中二者关系的错位进行了检讨。在此基础上 ,本文就处分原则与起诉、裁判对象的确定、诉讼上的舍弃与认诺、撤诉等相关程序制度的整合问题作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契约主义死刑观有着悠久的思想史传统——从最早的苏格拉底到近代启蒙哲学家。首先梳理历史上围绕死刑的几个主要的契约主义论证,发现古典契约论者在死刑存废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究其根源有三: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立约者的人格差异性和自利假设。与基于自利的契约主义不同,罗尔斯式契约主义的基础是公平的互惠合作,再加上无知之幕的设置,因此可以克服上述困难。通过运用罗尔斯式契约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推出,无知之幕背后的立约者将理性地反对死刑。但是这种契约主义刑罚理论无法适用于非立约者的情形——即所谓的"非合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就民间法的研究现状来说,民间法与国家法关系的问题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民间法研究的重心,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问题——民间法的司法运用。本文认为法律方法作为司法过程的一个基本进路问题,必也将成为民间法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但目前学界对民间法的司法运用问题研究较为缺乏,文中通过运用法律论证的手法对此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庄子所谈论的“是非”问题与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此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个问题,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是不同的。这一比较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对个人的看法上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清末10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1907年10月,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中国近代第一个刑法草案——大清刑律草案,在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将罚金确定为五大主刑之一。从1908年到1910年,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签注意见,其中涉及罚金的主要问题有:罚金定为主刑问题、罚金单位和等级问题、罚金易刑问题、罚金适用的过轻与过重问题、罚金与赔偿金的关系问题。回顾和分析罚金刑在中国近代刑法中的确立过程,将使我们在微观层次上对“会通中西”的法律变革原则有新的体悟,并有利于对近代“礼法之争”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外法学》1981,(5):2
<正> 一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投身政治舞台初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国家篇》和《法律篇》。早在罗马帝国初期法律家兴起前,就系统地论证了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它在国家产生以前就早已存在;实在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法律。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作为一个涉及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备受争议。同时安乐死问题一直被司法界和法学理论界争议不休。而在当今世界,人权受到空前的尊重,生命权作为人类最基奉、最重要的人权,理所当然受到重视。生命权与安乐死的关系的调和成为安乐死合法化的关键。本文从生命权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安乐死问题,并且论证了安乐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宪法古义》是彰显清末立完派代表人物汤寿潜宪法思想的代表作。《宪法古义》所释义的宪法是由掌控行政权的君主与议院分权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宪法,它主张司法脱离行政而独立,赋予并保障国民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宪法古义》通篇运用附会的手法,在《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寻章摘句,以论证这种近代立宪宪法为我国故所自有。附会的立宪文化阻碍了立宪派深刻反思和检讨我国政治文化的集权特性,我国近代立宪运动路途艰难并归于失败与此关系甚重。  相似文献   

16.
一、主权的基本内涵主权是英文sovereignty一词的意译,它起源于拉丁文Supremitas(亦称Suprema patestas),意为最高权力.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最高权力都有过论述.进人古罗马时代,最高权力的概念己经十分明确了.在公元九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政教争执中,人们开始系统地探讨最高权力的起源、性质、归属等问题,并成为此后主权理论所探讨的几个问题领域的基础.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者让·布丹,在其《国家六论》中首次明确提出主权的概念,并做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证,此后经历代思想家的丰富和发展,主权的内涵不断得到深化,逐渐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中一个中心论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人民警察因公被害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1985年以来共有2275名人民警察因公殉职,55486名警察光荣负伤。可以说人民警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易于被害的职业群体。但是,如此严峻的警察被害现象却并未引起被害人学及公安学的关注,因此,建立警察被害学,以及从理论上对警察被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证,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警察被害学的学科属性、警察被害者的基本界定、警察被害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被害警察与加害人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东西方思想比较的角度来看道家的"道",这在目前学界仍旧做得很有限,至于从"道"的一个侧面入手来和西方哲学进行有限的比较,并在比较中反过来又对西方形而上学存在论进行一定的批判,这就更加缺乏。然而,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构成现代性哲学批判的重要内容,同时,这种比较还有助于加深对东西方哲学本身的理解,并且涉及到在现代性困境之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解。本文正是对此所作的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初步论述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前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古代西方哲学家的自由观;第二部分说明中世纪西方哲学家的自由观;第三部分说明近代西方哲学家的自由观。三个不同时期的哲学观对自由的理解和阐释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们的症结是:在存在论基础上执迷于思维的内在性,脱离了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正是在此与之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0.
诉权意义的回复——诉讼法与实体法关系的理论基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问题 ,始终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对二者关系定位的差异将会对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及司法实务产生一系列直接的影响。人们已有的这方面的论证大多是就事论事 (就二者关系而论二者关系 ) ,而未能站到一个理论高度 ,其结果是使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难以获得新的进展。本文试图追根探源 ,从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点———诉权出发来寻得一个其间恰当而又合乎逻辑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