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词意及法律体系比较两方面出发,对"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意见书"、"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司法鉴定文书"的多种中英文翻译形式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法律提出了满足中英文双语习惯的建议翻译形式。  相似文献   

2.
姜瑜 《法制与社会》2010,(23):216-216,218
作为一种专业用途翻译,法律翻译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目前,在对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律翻译中的译者应该处于"隐身"的地位,原文本应当更受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律翻译词汇分析,揭示译者主体性问题在词汇中的反映,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对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法学视角分析了法律翻译过程中从源法系到译入法系时存在的"专门术语不一致"问题,并提出了从词汇扩展、改变译者的传统地位与运用回译手段等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术语的翻译在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也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法律术语的翻译除了要求语词之间在语义上要基本对应外,还要力求做到译出的法律术语与原文本的法律术语在法律功能上基本对等。根据英汉法律术语的自身特点,针对翻译中遇到的具体情形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债权人会议的立法体例、设立原因与法律性质汤维建一、立法例的比较研究债权人会议是一个外来概念。在英文国家,其表达语汇通常有两个:即"thecreditorsmeeting和thecreditors'meeting"。翻译起来,前者殆为"债权人会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少有人关注法律解释学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之间具有共同的渊源。法律解释理论对于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中正确理解原文本意大有裨益,将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等方法运用于法律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化解法律翻译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7.
认清转喻与翻译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以转喻式翻译理论为框架,深入剖析该理论对法律翻译的指导作用。鉴于法律文本的文体特征,法律翻译中的转喻词汇一般采取"译入语对应喻体翻译"的翻译策略。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应当在初稿与终稿中的句型方面进行必要的转喻转换,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致性、规范性与简洁性。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是翻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翻译学体系的重要补充。法律翻译在遵守翻译普遍原则的同时,也有属于自身专业特点的特殊原则。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严谨性、准确性和等效性四个方面。法律翻译特殊原则的提出,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质量,亦有助于促进立法机关对法律翻译立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郑亚楠 《法制与社会》2011,(9):241+251-241,25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精确,即译入语能够精确表达出源语的真正内涵。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术语翻译的精确性直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然而译者在实践又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实现语言功能和法律效力对等的法律翻译目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目的语中不存在确切对等词的现象。本文探讨了汉英法律术语翻译中的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现状着手,根据客观实际提出了两个命题,并对之分别论证: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提出应该明确的将"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全部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范畴;二是宪法要在"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废除法律、法律清理"等"法律体系建构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发挥其"立法指引"、"系统规范"、"责任追究"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可谓众说纷纭。本文以前瞻式和后瞻式为视角,提出了法律术语翻译多适用后瞻式原则,而超句子层面的翻译应以前瞻式翻译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英汉法律翻译的质量,译者必须重视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英语法律术语的汉译。  相似文献   

13.
法学关于"什么是法律"以及所谓"真正的法律"的困惑,主要不是来自于法律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而是来自法律的适用。在当代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通过法律的适用,具体而现实地使"法律"具有了规范有效、事实有效和伦理有效三种不同的面向。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存在不同面向这一客观事实,深刻地揭示出法官对于法律的解释及适用对于人们认识所谓"正确"的法律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是最早正式引入近代中国的西方法律部门,其标志性事件是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对《万国公法》的翻译。在继受西方国际法后,国际法在晚清中国多被称为"万国公法",这一概念的形成与丁韪良的主观意向紧密相连。"万国公法"四字含有自然法学意涵,但却与19世纪弱肉强食的世界格局不符。因此,将国际法称作"万国公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晚清国人的国际法认识产生了误导作用。直至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世局的进一步恶化以及国人更清醒的认识,留日学生此时从日语中借用的"国际法"三字才取代了"万国公法"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15.
姜顶  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5):307-308,323
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是法律翻译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之一。各路学者对法律术语及其翻译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大多关注具体术语间的对比和分析,而没有从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做出全面的分析和阐释。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对法律术语翻译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具体法律英语专门术语为基础,从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解析了法律英语术语的翻译,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法律英语专门术语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国龙 《时代法学》2011,9(3):12-20
法治中国的法律实践正在发生向"司法中国"法律实践的转向,"司法中国"这一时代主题预示了"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时代"的到来。尽管中国法律方法论的研究还仅仅是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学术个案,但以集中关注"司法中国"主题的中国法律方法论在推动中国法律和法律学的研究上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时代"到来的历史境况下,中国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需要对现有的研究作一种反思,也需要对未来可能的"缺席"因素作一种前瞻。当然,这种反思和前瞻也期待着各种可能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语言体系中,法律术语作为复杂的法律概念综合体,具有法学专门涵义,蕴含着法律思想的精华,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语言核心词汇。法律术语风格明朗、特点鲜明,具有文化独特性、单名单义性、庄严性和凝练性。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应遵循其应有的风格特点,恰当运用形式翻译和功能对等翻译两大策略,从而实现翻译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翻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翻译,是对法律思想观念、法律语言文化、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的跨法系交流行为和跨语系交际行为。研究整理中国法律翻译的发展脉络,发掘其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提出今后法律翻译在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霍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他的很多观点深刻而又易于引起争议。"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与"法律是一种预测"是他最著名的法律观点,而在法律思考中采用的"坏人"视角与"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的方法更使法理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重新认识霍姆斯和他的法律思想对于今天的法理学研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