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其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一个过程。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对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进行梳理,参照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内在逻辑顺序,进而对马克思早期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做现实地、科学地探讨,对当代凸显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人的问题的根本问题做一整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跳跃性思想,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剧烈碰撞,更彰显了他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最突出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正是在其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理论进行批判的前提下逐渐确立的.相比之下,当下的不少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往往缺乏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学习探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跳跃性,对于我们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德国社会主义之父,莫泽斯·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史中的重要渊源人物,他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赫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批判、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理论、经济异化思想和他对货币(金钱)的剖析都曾影响和启示过青年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从赫斯那里接受社会主义,为最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现制度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目标。不论马克思是对资产阶级抽象的公正观进行批判,还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的雇佣劳动进行揭露,抑或对未来理想社会加以描述,每一部分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与制度公正思想,形成了“劳动正义”理论。马克思毕生致力于建设一个合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环境,这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其最终落脚点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探索是青年马克思整个思想进程的根本主题所在。其生成、展开有其过程。这一探索历程的展开,深化有其深刻的背景、基础、动因和内在逻辑。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探索历程对于后来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以及成熟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马克思形成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的异化劳动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追求、注重人的能力自由全面发展、建构理性平和现代心灵秩序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振兴 《工会论坛》2011,(2):170-171
毛泽东民生思想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坚实的形成条件,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民生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和孙中山的民生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传承,还是革命建设时期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没有正规的上过大学,没有正统的受过法学理论训练,但是,他早期对法和宪政法律的认识或思考,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经济学的探究,使他同马克思一起,拉开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帷幕,并使世界刮目。对其早期法律思想的理解及研究,是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不可少的。本文拟从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中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观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并求教于学者和同仁。  相似文献   

11.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马克思本人对宗教问题极为关注,宗教批判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马克思早期对政治经济的批判最先是透过他对宗教的批判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得以可能的最基本前提。毋庸置疑,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但其在对宗教进行无情审判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发展投注了大量的同情和关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其理论深层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情怀。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演进过程与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克服,即树立以实践范畴为理论核心的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博士论文》作为公认的马克思终生思想的历史开端,是其早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时,主要是对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能够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理论更加能够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宗教的批判,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并赋予了其以现实性的同时,拿起“否定”武器对德意志基督教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3.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形成,既是其个人实践的产物,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思想一直存在着"阶级斗争"、"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解模式,它们以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内容概括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内容,并反对马克思思想的其他理解模式,并对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独特作用。而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理论模式,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和以人为本模式,并形成了与此相符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国家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观念,包括工具主义国家观、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特征,等等,在马克思的早期政论和作品中就已经萌芽。透过对马克思早期国家理论的理解,可以深刻认识到马克思国家学说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之间的联系,以及马克思对后者的批判。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和发展洛克、培根和黑格尔政治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国家学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确立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直存在着"阶级斗争"、"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解模式。这三种理解模式以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内容概括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内容,并反对对马克思思想的其他理解模式,对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独特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理解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和以人为本模式,并形成了与此相符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终生著作的思想起点。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前学术界对《博士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士论文》的文本注释研究,《博士论文》的具体思想研究,马克思与黑格尔、鲍威尔等人的区别研究,并对当前研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西方著名“马克思学”家伊林·费切尔在中国的出场形式主要表现在论文、辞典和所译介的他本人的论文和著作三个方面;国内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费切尔的马恩关系观、对早期马克思与晚期马克思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观、对苏东剧变原因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费切尔在西方马克思学形成中的作用等六个方面。总的来说,国内对伊林·费切尔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即没有针对费切尔的专门研究、对其著作和论文翻译不够、学术研究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来源分析,力图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的基础。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体系。马克思对人本宗教的继承和批判,有着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最终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面对正义问题的诸多困惑,马克思本人对正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正义思想,其思想历程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萌芽期是对正义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博士论文以及《莱茵报》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正义的渴求;发展期是对正义思想的批判,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直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年稿》中对正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成熟期是其正义思想的确立时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正义观。合理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趋势,人性最终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