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经签订十周年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欢庆这个条约签订的十周年。十年来,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的合作,已经获得了伟大的成就。用条约形式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不仅鼓舞和促进了我们两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而且鼓舞和促进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鼓舞和促进了全世界的和平运  相似文献   

2.
从科瓦廖夫的身分和报告的内容来看,他于1949年12月24日上交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是为配合毛泽东访问苏联精心准备的。斯大林把报告交给毛泽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在中苏条约签订问题上由于苏方的拖延而造成的中方不满,同时也提醒毛泽东不要自以为是。毛泽东见到报告后不仅对科瓦廖夫和苏方不满,而且对报告中所提到的薄一波、李立三等产生了某种怀疑,后又把高岗的一系列宗派活动与报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2月5日,日间与毛泽东例行会谈,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和翻译师哲。苏方出席者是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同志。关于外国资本在中国的作用毛泽东说,中国是外国列强压迫的对象。自1840年起,历时100年,中国受到许多国家的剥削。中国与印度不同,那里主要的压迫者是英国;与印度支那不同,那里充当压迫者角色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检阅陆、海、空和公安部队。1949年12月16日,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翌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5.
正(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日)与毛泽东的首次会谈在1949年1月30日举行。会谈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1],以及毛泽东的翻译师哲。苏方参加的是И.В.科瓦廖夫[2]和Е.Ф.科瓦廖夫[3]同志。就飞行途中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寒暄后,毛泽东主动谈起了中国战况。关于中国战况毛泽东说,实质上中国革命的军事时期应当说已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还有2.6亿人,  相似文献   

6.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伊始,发展同苏联的外交关系,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其间,根据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约定,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问题与苏方进行具体谈判。毛泽东、周恩来回国后,中苏贸易谈判继续进行。本刊2005年第2期曾以《周恩来1950年访苏文献选载》为题,重点刊发了1950年1—2月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一组文献,这里再选发中苏谈判过程中周恩来代中共中央、毛泽东和以他本人名义起草的关于中苏贸易协定谈判等问题的部分电报、批示,以飨读者。这些电报和批示,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二册,电报、批示中的别字、漏字分别用〈〉、[]订正。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2月5日晚,和毛泽东例行会谈,在场者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者有И.В.科瓦廖夫同志和Е.Ф.科瓦廖夫同志。关于党内状况毛泽东继续日间关于党内状况的谈话,再次强调,在党内开展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斗争时期,苏区损失了90%的土地和党员。  相似文献   

8.
正(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1949年1月31日,与毛泽东第二次谈话,在场者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是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毛泽东讲述的内容如下:关于组建联合政府的筹备工作毛泽东说,筹备组建联合政府的事,与肃清北平的敌对分子相关,这件事大约要用三个星期,尔后才能在作为首都的北平成立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9.
三、苏方精心准备的条约及有关文件草案中苏之间签订一个新的条约以代替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问题,在原则上基本商定了。然而,在签订一个什么样的新条约这个具体问题上,中苏谈判又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当时,中苏谈判双方各自的方针发生了一种戏剧性的变化。此前,苏联坚持条约的形式不能改变,即保留旧的中苏条约,而对实际内容可以进行修改。但在确定废除1945年的条约以后,苏方最初提出的新条约却完全沿袭了旧条约的内容。相反,中国以前同意保留1945年条约的实际内容,而在形式上必须以新条约取而代之。但在确定要签订一个新条…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赴莫斯科,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签订了替代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新的条约和协定,从而将中国与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重大的外交活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布有关这次外交谈判的档案文献。只是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一些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电报、信函,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公布于世,使我们得以对这次中苏谈判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依据现有的文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
党霞 《党史纵横》2009,(9):23-25
战后中苏旅大行政交收问题缘起于两个国际协议,即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达成的《雅尔塔协定》和同年8月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其背景是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对各自战略利益的考量和协调。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文献》2002,(1):86-89
科马罗夫关于科瓦廖夫到中长铁路出差给莫洛托夫的报告( 1 948年 9月 1 0日 )莫洛托夫同志 :遵照苏联部长会议 1 948年 5月 1 7日的命令 (№ 5970 ) ,派И .В .科瓦廖夫① 同志为苏联交通部的全权代表到中长铁路出差 ,帮助落实有关恢复中长铁路运行和抽当地干部成立恢复运行组织的措施。该命令草案是И .В .科瓦廖夫同志起草的 ,于今年 5月 1 3日送交卡冈诺维奇同志 ,并于当天在苏联部长会议常务委员会上讨论通过。命令草案于 5月 1 5日送斯大林同志签字。交通部小组组长X .M .科马罗夫1 948年 9月 1 0日全宗 0 6 ,目录 1 0 ,卷宗 5 7,…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上半年,中苏两国政府陆续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关于中长路和旅大问题、贷款问题、民航合作问题、苏联专家合同问题、贸易问题等多个相关协定.其中,中苏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最为漫长.作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对这次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对外贸易谈判始终关注有加,悉心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一九四九年二月四日)1949年2月4日,与毛泽东例行会谈,在场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有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关于新疆问题毛泽东头一天就告诉我,他想和我谈谈新疆问题。我问毛泽东,新疆问题指的是什么。毛泽东说,归迪化政府管辖的新疆伊犁地区,有个独立运动,那里还存在一个共产党组织。我回  相似文献   

15.
王潮江 《世纪桥》2007,(2):88-89
1945年8月14日,国苏双方经过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具有多边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时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维护了远东和平。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中苏条约》签订之初,在我们党的报刊上和领导人的发言中,曾公开表示同意这一条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1945年8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中苏条约》的全文,并发表社论。社论中指  相似文献   

17.
周杰 《理论学刊》2007,(1):22-2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他先后对苏联进行了十二次正式访问和非正式工作访问,开展国务活动和党际交流。可以说,周恩来既是中苏友好关系的亲历者,也是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见证人。1950年1月至2月: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去商谈签订中苏新条约事宜。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2001,(2):F003-F003
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苏建交后,两国关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处理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新确立中苏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这一条约签订的作用和坚决捍卫新中国权益的历史贡献,并对条约的副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