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新小说对中国新试验小说的艺术渗透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本文将在法国新小说家的四位主要代表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涌现的一批新试验小说家之间建立一个比较研究,旨在说明不论是法国新小说,还是中国新试验小说,都宣扬一种"新现实主义",将其作为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如果说前者对后者施加了某种影响,使得某些叙述形式渗透到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艺术中,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正是来自于中法小说家对"现实"和"现实主义"的共同理解,而非单纯的技巧模仿。  相似文献   

2.
田静 《法国研究》2006,(3):96-100
法国重农学派关于净产品的生产、财富的流通、赋税、国家的经济职能、自然秩序等经济思想涉及到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领域。他们的经济思想不是狭隘地关于某个或者某类经济实体,而是关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言,是对要求个人和政府了解和遵守的经济规律的揭示。 一、法国重农学派农业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1.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生产价值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是直接生产价值的。其关于农业是“生产的”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农学派认为,农业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对人类有用和生活必需的真实财富。他们对真实财富的理解“就是不断的更…  相似文献   

3.
研究法国历史,有必要了解法国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路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曾说:“法国意味着多样化,(La France,c'est la diversitè.)”他又说:历史是“时代的产儿(La fille du siècle)。”活跃在法国史坛上的流派确实是多种多样的:有旧式的考证学派,有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历史学派,有以描绘历史人物为特征的文史学派,有以研究战争外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人"为主的华人新移民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法国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华人新移民的访谈调查,笔者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侨乡移民,华人新移民陆续进入法国社会,不能用单一的经济或政治因素来解释,而应该更多地考察其背后隐含的深刻的社会性因素。这种迁移选择可以被看成是"城市中年一代"的生存压力和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社会现实作出的直接的、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秦亚青 《美国研究》2001,15(2):135-145
过去十年是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迅速发展的年代,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是这一学派的主要理论学者,其著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全面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这一学派最重要的理论专著.①温特在这部著作中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涉及的重要概念提出了富有意义的质疑,首当其冲的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  相似文献   

6.
段明明 《法国研究》2013,(4):28-33,69
中国对法国这个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创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直高度关注。法国研究在中国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逐渐摆脱前苏联的研究范式束缚,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专业性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国的法国研究在探讨关于法国研究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上面也有所突破。然而,从单一的以法国史和法国文学为主的研究,扩展到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要注重与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中国的法国研究仍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规范性力量欧洲”:理论、现实或“欧托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对英国学者曼纳斯2000年提出的规范性力量欧洲①进行了全面考察。文章认为,作为欧盟对外政策特性理论建构的最新进展,规范性力量欧洲为认识作为国际行为体的欧盟究竟是怎样一支力量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的新视角,这是一种大胆的理论创新。不过,规范性力量欧洲所体现的建构主义是一种自由建构主义,由于低估了权力政治的顽固性,它与其说是一个完美的理论或是一种确切的现实,不如说是一种可资参照的欧托邦。为了缩小理论上的期望-能力差距,从现实建构主义而非自由建构主义出发或许有助于克服规范性力量欧洲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周桂银 《欧洲研究》2005,23(4):1-18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英国学派的奠基人。他发起成立了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从而开创了英国学派的源流。巴特菲尔德的国际关系思想是一种倾向于理性主义的现实主义,它以基督教信仰为出发点,以深刻的历史理解为背景,以人类关系和国家间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制约因素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命运的道德关切。巴特菲尔德的思想尽管有着固有的缺陷,但却为我们理解现时代的国际关系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提供了一种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 ,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东南亚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的垄断地位提出了挑战 ,并形成了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齐头并进之势。由于分析问题的基本假设不同 ,各学派在对如何认识东盟成员之间的长期和平、东盟合作的性质、 80年代以后东盟一些新的发展动向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哲学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哲学史上常常称之为法国唯物主义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代表着的社会政治观点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那末当然,它其中必定包含某种积极的因素。本文试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法国唯物论哲学中这一“二律背反”中的合理性及其革命意义作一点历史分析,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世界从来都是一个世界观多元的世界。我们可以将世界观在世界关系实践——包括历史实践与理论实践——中带来各种问题的现象,称之为"世界观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很少提出并得到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世界观问题"一直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不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予以回答,那么中国学术界热议"天下观"或和谐世界观的意义将得不到彰显。本文从文本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角度,以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在"世界观问题"上的态度为例,研究它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的原因。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新近提出的和谐世界观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区域主义理论:渊源、发展与综合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新区域主义理论是针对全球化背景下“新区域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提出来的,但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冷战时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尤其是交流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目前,这一理论既形成了包括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自由政府间主义等理性主义理论、“新区域主义方法”、“世界秩序方法”等反思主义流派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在内的多样化局面,又逐步呈现出建立在理论、历史、现实与比较方法之上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20):18-18
同样一个影人,在法国"现实世界"与在中国"虚拟世界"中,却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作为唯一一部入选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娄烨的《浮城谜事》究竟给法国影评人留下了何种印象?它是否代表着今天"中国电影"的水准?中国与法国的读者面对的绝对是两个现实、两个答案。  相似文献   

15.
阿兰-米歇尔·布瓦耶是法国副文学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副文学观由单数到复数形态的悄然转变,为我们深入考察该学派对“副文学”这一核心术语的界定、理论推演及其引发的思想冲击提供一个动态视角。他对副文学与文学之间由二分两立到互化交融发展态势的剖析,为总体文学理论研究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法国在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众多模式与启示,左右两大派的分野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政治分野在大革命后逐步形成,在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为法兰西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社会政治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兰西民族原有的政治特性,如中央集权传统、共和同化原则、特立独行的外交路线等均受到新因素的影响,左右两大派的分野也不例外。考察和分析法国左右两派的分野、变迁及前景有益于我们深入理解法国正在经历着的政治文化重组。  相似文献   

17.
2017年7月,法国正式启动《气候计划》,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法国成为全球最早宣布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之一。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及2030年中期减排目标,法国加速升级能源结构、降低日常生活的能源消费、推进农业和工业脱碳、提升生态碳汇并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通过以上措施,法国试图向脱碳经济转型,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增进欧盟团结以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彰显法国的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地位。然而,由于俄乌冲突、能源结构制约、社会民生保障和政党竞争等多重现实挑战,法国在碳中和之路上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如此,长期来看,法国不会改变生态转型的改革方向,不会放弃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国际道义高地,仍会积极完成碳中和目标,争取国际气候秩序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学者安德烈·莫鲁阿说:"加基列夫的俄罗斯芭蕾震惊了法国并唤醒了冉?科可多。"[1]可以说,法国艺术家冉·科可多是在接触了俄罗斯优秀音乐戏剧之后才步入现代艺术殿堂的。俄国谢尔盖·巴甫洛维奇·加基列夫剧团的首映以及与这些戏剧创作者的交流大大改变了冉.科可多的生活方式及个性和思维。通过对新俄罗斯艺术的理解和后来进行的一系列"神秘试验",冉·科可多开始了自己对法国音乐中民族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建构主义转向” ,①尤其是 1 999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的力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面世之后 ,建构主义逐渐成为推动第三次辩论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学派。因应西方学界的理论转向 ,特别是在秦亚青教授把温特的著作译成中文出版之后 ,国内学界掀起了建构主义研究的高潮。截止到 2 0 0 3年 2月 ,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 ,共出版学术著作 7部 ,其中译著 3部 ,专著 2部 ,包含建构主义内容的西方理论概论性著作2部 ;在主要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共 42篇 ,其中译文 4篇 ,理论研究文章2 8篇 ,案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传统学派 ,伦理思想最能体现英国学派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意义。英国学派游移于伦理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并逐步向后者偏移 ,经历了对格老秀斯理性主义国际伦理传统的继承、修正与复归历程。在实践伦理上 ,它试图以维持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保障生存与安全等基本人权为伦理底线 ,以非完美主义的形势伦理观来处理各种伦理困境 ,避免绝对主义 ,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既有别于超级大国也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存在历史观与政治哲学的保守性、价值尺度的西方主导性和中间立场的伸缩与模糊性等缺陷 ,英国学派仍表现出一种相对客观、稳健并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