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翟强 《中共党史研究》2012,(8):14-27,52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对冷战格局有重要影响,它代表了中法两国联手挑战美苏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为什么法国在1949年就表示愿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中法建交拖到1964年才实现?导致1964年中法建交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新近解密的文件,梳理1949年至1964年间中法关系演变的脉络,考察中国领导人对法国态度的变化,分析他们最终决定与法国建交的战略动机和考虑。  相似文献   

2.
《广东党史》2008,(4):62-6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第二天,苏联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由此带动了欧亚十余个国家对中国的承认。  相似文献   

3.
曲星 《党史文汇》2013,(8):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苏联。1949年10月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中苏建交并互派大使。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新民主主义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翌日上午,苏联政府宣布予以承认;10月3日,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2日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字。1952年9月,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摘译自苏联和俄罗斯外交官B·H·魏列夏金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而写的一本回忆录《在旧中国与新中国──一位外交官的回忆》(1999年于莫斯科出版)。 魏列夏金自1946年9月进入苏联外交部以来,或长期在苏联驻华使领馆工作(三秘、参赞、总领事);或长期在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任副司长,专门负责中国事务。因此,他亲历了从1948年三月赴南京苏联驻华使馆就职到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发展的全过程,是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从友好──破裂──正常化的历史见证人。魏列夏金在回忆录中回顾了他亲历的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讲述了苏中双方的观点与分歧,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新中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受政府委托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愿与中国建交并互派使节。1949年10月3日,周恩来复电葛罗米柯,欢迎中苏立即建交并互派大使。这样,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访问,非同寻常。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用法律形式把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固定下来;二是寻求苏联援助,以便尽快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国民经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和以色列从1950年起就开始了建交谈判,但直到1992年初才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间相隔42年。两国建交被拖延了40多年,并不是两国不想与对方建交,也不是两国间存在影响建交的双边问题,而是中以关系的发展受到双方各自与第三方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现象在国际关系史上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却是十分罕见的。美国的压力使以色列失去与中国建交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195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印建交后,一直到50年代末,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进入60年代,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出现了挫折。 中印发生边界冲突的焦点在于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国界,两国只是有一条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而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策划的“麦克马洪线”则历来为中国政府所不承认。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首先把目光投向苏联。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 1949年 12月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 70寿辰的活动,并且协商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和协定。   1949年 12月 6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由北京出发,乘专列前往莫斯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赴外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代表团,同时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   16日中午,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前来迎接,并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毛泽东发表了…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是较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巴建交59年来,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开展了全面的合作。2009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时,曾指出:“中巴是亲密友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无论同际形势和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变化,中巴友谊历久弥坚。”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949年12月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师哲是毛泽东的俄文翻译,也一起随团前往,其公开身份是顾问。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49年10月5日,即新中国成立刚几天,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就致电我国政府,表示愿意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但由于1948年6月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南共已被苏共及欧洲9党开除出兄弟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列,它与苏联及东欧几国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全面破裂的紧张状态。当时我党为要保持与苏联等国政治上的一致,对南斯拉夫的表示采取了既未接受、又未拒绝的态度,把我国同南斯拉夫建交的问题搁置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阿“特殊关系”期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阿尔巴尼亚,是同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整个50年代,中阿两国同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特别是1954年两国互设大使馆后,中国开始了对更加贫穷、落后的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用浓郁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同一天,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先后有26个国家对新中国表示了外交承认。其中,既有苏联等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热忱欢迎中苏建交。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同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17.
朱祥忠 《党史博览》2011,(2):17-19,41
1960年9月28日,中国与古巴建交,至2010年9月28日整整50周年。古巴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拉美国家。中古建交时,我刚从苏联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外交部搞拉美工作,这正好是我在苏联所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出访苏联杨成武受命迎送傅作义遭受责难毛泽东评判是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曾公开宣布自己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各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都采取了鲜明的热情支持的态度,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苏建交后,两国关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处理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在变化了的情况下,重新确立中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 访斯大林 1950年1月10日,北京火车站。凛冽的寒风中,周恩来登上专列,开始了他建国后的第一次苏联之行,也是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周恩来此行,是奉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之命,前去参加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有关中苏两国帮交事宜的商谈。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共领导人最为隆重的出访就是前往苏联,毛泽东在苏联访问了一个多月,随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也来到莫斯科,与苏联方面磋商两国音质具体事务和建立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