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中国女性》的编辑们:你们好!我能够与《中国女性》相识很偶然,也很开心、幸福。上学时特爱看书、杂志,离校后就很少接触书了。现如今,结婚生子,照看生意,整天忙得团团转,更是与书无缘了。生活的压力,让我渐感心身疲劳。前几天,去买菜时,偶遇书摊,一眼望到《中国女性》顿感亲切,尽管是1、2月份的,但我还是将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3.
眼见为实     
出于对《时事报告》的偏爱,平时我很乐意为这份杂志做一些宣传工作。开始,只是一个劲儿地对同事和朋友说这份杂志的种种好处,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想还是眼见为实的好,于是就把自己订的《时事报告》拿出来给大家翻阅并向他们推荐重点文章。这一招果然有效,很多人看了之后,纷纷夸好,认为杂志内容丰富、深刻和独家新闻多,而且没有架子,有很强的可读性、实用性。就这样,我周围订阅《时事报告》的单位和个人渐渐多了起来。有趣的是,我的一位同事,订了好几份《时事报告》,作为礼物送给上大学的女儿和正在上中学的侄子、侄女们(…  相似文献   

4.
张能秋 《人大论坛》2009,(10):48-48
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方显敬业精神。我前年才调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可以说算是一个新兵,所以我对办公室的工作决不松懈,认认真真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自认为还是十分敬业的。我每天处理完公文和日常事务后,就是看书。刚开始我不知道看什么书籍能学到人大业务知识,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人大论坛》杂志,我就细细品读,才知道里面有很多知识是平时学不到的。  相似文献   

5.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编辑同志:我和队友都喜欢看《中国保安》杂志。我们小小的站前保安中队就订了10本。每逢杂志寄来,人人争阅,爱不离手。我是从事保安教练工作的,虽然从军30年,到地方又干了10余年,但对保安工作很是生疏。因为保安工作既不属国家治安部门正式编制,又不...  相似文献   

6.
读者万岁     
<正>16年前,北京日报《作家写真》专栏刊登了刘恒的报告文学《小杨教书》。他用6个字概括了我的一生——读书,教书,写书。我出生于湖南岳麓书院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没有别的,只有书。书架上、箱子里、墙角旮旯全是书。我从小爱读书,起初看小人书,与小伙伴们互通有无。小人书看完了,就看大人书,家中有4个竹制大书架,我从最低层能摸得着的地方信手拈来,拿到什么看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是一年一度征订省政协机关刊物《乡音》的时间。我作为邢台县政协主管学习宣传工作的负责人,自然挑起征订《乡音》杂志的担子。在征订杂志工作中,许多情况令我非常感动,从中真切感受到委员们对《乡音》杂志的挚爱,对政协事业的执著,对自身使命的虔诚。11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带上订单从机关刚要出门,迎面来了家住百里之外深山区的农村政协委员、沼气专家甄自江。他是一大早乘长途车赶来的。他边和我握手边寒暄:“老弟,我算计是不是又到订《乡音》的时间了。今天我来城里办事,顺便问问订《乡音》的事,可不要忘了给俺订份明年的《乡音…  相似文献   

8.
吕睿 《今日海南》2009,(5):47-47
一杯苦丁茶,一首经典的怀旧老歌,我问自己想做什么,一个声音对我说:看书吧。看什么呢?看《瓦尔登湖》吧。  相似文献   

9.
谢先文 《人民政坛》2007,(11):22-23
《人民政坛》这份刊物来之不易。我来人大的那一年,遇到全国性的报刊清理整顿,当时省里的第一个方案,是取消《人民政坛》的订阅,保持CN刊号,限量(一万份)发行。后来,中央考虑到地方人大需要有个机关刊物,有个舆论阵地,不仅保留下来,而且继续按照原来的发行渠道进行订阅。这对于杂志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记得2003年9月份开会的时候我说过,如果杂志办得不好,你就不必订阅,订了也没有什么用嘛。但是,《人民政坛》是管用的。当时,我给编辑部的同志提出,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新的期待     
笔者在岗几十年,看书,看报,看杂志,《中国统一战线》看得最多,从中获益匪浅。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真的闲了。笔者的闲乐之法,还是读书刊、看报纸。自费订了8种报刊,而最爱不释手的还是《中国统一战线》。我逐个栏目、逐篇阅读,有的文章甚至读几遍。一天光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妻子有时笑嗔:“你现在又有新伴了。”我笑答:“你伴我乐中闲,她伴我闲中乐”。问我为何如此钟情,说来话长。16年前,一次召开全省统战工作会议,我受命为领导同志起草一个讲话稿。因刚调整到研究室不久,业务不很熟,知识也浅缺,急得几乎找不着北。请教老同志,叫我多看看…  相似文献   

11.
在两年前我就认识了《警察天地》,当时我觉得这是公安期刊,没什么好看的。自从去年6月份我大学毕业后,一段时间总在家里闲着没事,就顺便翻了翻《警察天地》,不料把我吸引住了。老实说,杂志封面和地方上的杂志相比不怎么抢眼,可仔细拜读里面的文章,却生动感人,多看不厌。打这以后,我与《警察天  相似文献   

12.
佟金亮 《半月谈》2020,(9):31-32
从小我就喜欢书,父亲看书,我也趴在跟前看。那时我只知道,父亲常看的那本书有三个字,中间一个是“月”字。慢慢地,我知道那本书的名字叫《半月谈》。起初,我读不进《半月谈》。我一直想,编杂志的人怎么能绞尽脑汁编出这么深奥的内容?《综述:企业改革新走向》《步入市场经济新轨道》《第二季度国际形式综述》《气象与农业》……这勾起我的好奇心。那些文章如有魔力,吸引我翻阅。而父亲仿佛无所不知,凡是我看不懂的地方都一一解答。有了父亲的解读,渐渐地,我喜欢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13.
读书阅人生     
林晓英 《人民公安》2013,(15):33-33
我并非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的文化程度也十分有限,家里也没有什么书。值得"庆幸"的是,我家楼上住着一位英语老师,她收藏了许多读物,如《三毛文集》《穆斯林的葬礼》等等。于是,寒暑假里,我就专心做了三件事,到楼上老师家一批一批地搬书,然后晚上通宵看书。军校时代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那时每天的作息都很规律,心境也比较简单,于单调而重复的生活中甚至可以体验到一  相似文献   

14.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和书形影不离。吃饭看书、走路揣书、坐公车要读书、上厕所翻书。出门不论去哪,一般要跑一趟书店才安心。身边有书,心中不慌。就这样,我染上了戒不掉的买书囤书癖。有了孩子,上述行为或许就能理直气壮些:买书不光是考虑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一事非常焦虑,面对自己不读书的习惯却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5.
可能是本人过去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时间较长的缘故,我对《楚天主人》杂志总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尽管已离开人大常委会机关多年,但我还是每年必订,每期必看,每篇必读。尤其是看了近几期后,我感觉《楚天主人》越办越好。一是质量好。《楚天主人》杂志无论是版式设计,还是文章的选择;无论是内容的编排,还是用纸和印刷,都感到质量很高。一本杂志看完之后,很少发现有错误,很是难能可贵,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尤其是纸张精美,看了非常舒服。说实话,我不  相似文献   

16.
俺叫张学玉,是郸城县丁村乡基督教会负责人。过去由于俺思想不开放,加上家庭底子薄,靠几亩土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4年我们教会订了一份《中州统战》,里面的内容真让俺大开眼界,从中学到不少统战政策和知识。每期杂志一到,信徒们争相传阅,看到别人发家致富的事迹,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安》是我们的朋友编辑同志:我是清华大学保安中队的队长,是《中国保安》的忠实读者。《中国保安》的内容丰富多彩,是广大保安员的朋友,今年我们中队订了17份。看了1995年第2期刊载的《中队长的形象》一文,我一连读了3遍,觉得是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无声是一潭死水。我不以为然——我耳聋已过28个寒暑,但从未有丝毫的寂寞之感。因为,我拥有我的一方小天地,那里有我的爱好与追求。我酷爱阅读报纸、杂志和古今名著。为方便阅读,总想买书与自订几份报刊杂志,但是,为柴、盐、油、米、菜而操心的老伴,总是舍不得,常常免不了要唠叨一番。为了如愿以偿,我戒了烟。戒烟订报,合家欢喜。从1980年元月起,我订了《南通大众》和《南通日报》。后来,又订了《老年周报》、《现代家庭报》、《残疾人导报》等十六种报刊,并购存了上百本我最感兴趣的中外古今名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的读书者。对我无用的书或毫无价值的书,我是一概不读的。说句心里话,在如今书刊泛滥的年代,读某些书,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此,有些报刊我订了一次就坚决不再订了,唯独松安月刊》例外。最初见到这本刊物是在1992年春天,是那时的驻村民警推荐的。当时接讨刊物一读.便被它的别具一格深深地吸引了。从那时起,或单位订,或个人订,《公安月刊》成了我的“挚友”。六七年来,我对这位特殊的朋友感触最深的是它的“真”与“理”。一方面,它真实地再现了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社会芸芸众生相;另一方面,它从法律、…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与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单位的沟通。近日,江西省萍乡市假肢矫形器装配中心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分别做出决定,为在市中心装配假肢矫形器的患者,免费订阅“中国残疾人》杂志,为年度缴纳就业保险金5万元、1万元的单位分步订阅《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市残联还决定增订《中国残疾人》、“三月风》,增订对象为市、县、区常委及政府分管领导,萍乡经济开发区党委班子成员及行政分管领导各订一份,经费可从本级就业保障金中列支。至此,该市“两刊”订阅已达到2‰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