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奋斗终生的目标,也是毛泽东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亦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九牛  田正学 《前沿》2008,(11):8-12
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的国际战略,集聚着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诸方面的积极因素;和谐世界构想是中国首倡的反映国际社会普遍愿望的新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慧玉 《岭南学刊》2008,3(2):18-2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具有很深的实践意蕴。它不仅体现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也是为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有利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推动中国和平发展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最近,西方一些所谓预言家纷纷对“第三次世界大战”作出预测。有的说当前正“处于战争的初级阶段”,有的说是“大战的前夜”,还有的言之凿凿:“大战将于8月22日爆发”。现在已经进入9月,世界大战并未爆发。世界向何处去?世界大战真的会爆发吗?为此,本刊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马振岗所长专门撰文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艺 《湖湘论坛》2006,19(2):24-26
2003年,“和平崛起”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从2004年后,“和平崛起”一词在领导人的讲话和新闻中逐渐淡出,由“和平发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的态势下,我国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固有的外交理念所提出的时代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贯主张,突显了中国责无旁贷的大国责任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张春玉 《传承》2010,(3):67-6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和平与发展到和谐世界的提出,和谐世界对全球治理理论的阐释和丰富。  相似文献   

10.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新亮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处理国际国内建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标志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克宁  董欢 《传承》2008,(4):132-13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殊价值和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合文化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思维渊源,和平发展战略是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选择.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终极意义,这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世界研究,是一崭新领域,又是一宏大工程。其中和平理念是重要内容。文章对“和平”与“持久和平”的概念、复杂层次、性质、共建、以及中国如何推进世界“持久和平”进行了学术探讨与建言。  相似文献   

15.
对外战略文化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为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相对稳定的战略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文化大体上经历了"革命的国际主义"、"和平共处中的反对霸权主义"、"超越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以及"和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基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反对霸权主义"等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基本立足点.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文化更加突显其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核心思维和价值取向--"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繁荣"、"和平发展".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演变趋势,它更适合于中国树立新形象、担负起世界大国的责任、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和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阵营封锁打压社会主义阵营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该思想以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目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原则"为主要内容。在该思想指导下,中国政府几十年来成功应对了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仍是"和谐世界"国际法理论的坚实基础,并且在不断推动"和谐世界"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和平与发展"到"和谐世界"的提出,"和谐世界"对全球治理理论的阐释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谢茜 《理论月刊》2008,(6):37-39
在历史上,文化的影响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拓展而不断扩大,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建构和谐世界,本质上就是要建构一个公正和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在这个秩序的形成过程中,除了经济政治的因素以外,文化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许多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理论和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这两个反差很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念包括国际秩序观、经济发展观、综合安全观、文化文明观、自然环保观。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国际延伸,是打造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和谐世界的构建应着眼于三个方面:以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基础,增强世界主要力量对和谐世界的认同以及依靠全人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