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秀敏  丁静 《学理论》2009,(31):102-103
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有逃避功能、攻击功能、替代功能、建设功能;其中前三种是消极的心理功能,后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功能。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利用网络文化的建设功能,能够学会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网络心理教育是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充分条件,应围绕心智模式、情绪管理、意志力、人际沟通、压力管理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刁艳丽 《学理论》2010,(7):115-116
网络文化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发送和接收为表现形式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它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发展先进网络文化,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主流网络媒体自身健康发展和扩大影响力的客观需要。要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构筑抵制不良网络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3.
文化主权是一国在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力 ,是维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实力量。当前 ,基于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 ,对民族国家的文化主权提出了新挑战。在文化日益开放和网络文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 ,民族国家既要积极参与文化开放和文化全球化 ,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的主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指导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纲领。基于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与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探析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如下:大力培养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的建设力量,拓宽教育渠道;提高网民自制力,加强网民的自身建设;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刍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以其难以抵挡的魅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分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尤其是探索网络文化对未成年入思想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对策,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娇  张秀荣 《学理论》2013,(12):185-186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征。网络文化的这些特征,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网络文化弱化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网络文化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竞争与冲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形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握住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内外舆论环境,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铁钗 《学理论》2012,(7):142-143
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影响已超越了纯技术的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属性。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到现代出现的新文化形态,包括物质、精神、语言符号和制度等要素,对文化、技术、生活方式和人类认知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文化,因为其自身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冲击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必须扬长避短,搭乘网络文化的便车,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晓晨 《学理论》2009,(6):58-59
网络文化凭借其开放性、兼容性、超时空性的特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新领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辩证关系、与先进文化辩证关系、以及网络文化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就能深入理解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所发挥的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作用、教化作用、提供和谐环境的作用以及塑造民族心理的作用,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珊珊  鲁宽民 《学理论》2011,(35):251-253
网络作为一门应用技术,不仅使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重大变革,网络的发展也越来越展示出虚拟空间的复杂性,青少年网民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受到网络发展带来的震荡和变革。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各种非主流价值观、非传统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侵蚀,势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因此,在网络时代,如何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所认同的、向上的、健康的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改进和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别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宝 《理论探讨》2005,(3):125-126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新的文化范式确定和社会秩序的规范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现实与虚拟、烦琐与简便、前喻与后喻、天理与人欲等一系列的区别。正确地认识这一区别,有利于张扬具有民族个性的共性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4)
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必然与高校网络文化紧密相关。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兴起,高校教育一方面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冲击着高校的文化建设并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网络文化可以区分为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两种文化在表现形式与影响方面略有不同,但是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大学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网络文化语境下为大学文化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作为新兴技术文化,在语言形式、价值观念上和传统文化存在差异,以至发生冲突,网络文化中民族间的文化传统冲突也会时有发生。分析来看,存在方式不同、目标指向相异、依存基础有别,时代价值偏差等因素是造成二者冲突的根源所在。同时,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又各有长处,各取所长、融合发展是二者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刘婷 《学理论》2009,(15):148-149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不良现象的影响,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和谐、健康的青少年网络文化有助于构建健康、文明、充满活力、没有污染的网络文化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殷鹤 《理论导刊》2020,(2):57-61,106
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理论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技术、文化、安全的重要论断与中国管网治网经验的融合。互联网传入中国20余年,党和政府通过思想引领、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之路,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与不足。为此,要不断推进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各种文化思潮的研判,消除治理的滞后性;总结国际治理经验教训,寻求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科技与人才双突破。  相似文献   

16.
曾永丽 《学理论》2012,(14):174-175
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极大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为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既创造了条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通过探讨网络文化的特征、产生的双重影响及其解决办法,使人们更好地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童锡骏 《求知》2012,(10):32-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号角.开启了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必须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既给和谐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一方面,网络文化有力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信息时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和谐文化建设起了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对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解决当前网络文化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有积极意义.传统和现代的不可分割,及其与现实虚拟的紧密联系,成为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乃至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资源、精神及价值意义.要以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柯婷 《学理论》2015,(6):136-137
詹姆逊站在批判的角度,审视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点和表现,这对认识我国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具有相当重大的借鉴意义。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拓展了阵地,网络成为新兴而又即为重要的领域。运用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有利于我们辨析网络文化中所出现与后现代相吻合的特点,从而更全面地看待网络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