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动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继续进行并推向深入,更需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主要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建设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科学与价值相结合的方法。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自我革命的主体和客体结合的一般性方法;批判与建设、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是自我革命实践性的具体方法;科学与价值相结合是原则性方法和评价尺度。四个方面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总体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明治 《学理论》2010,(13):141-142
新疆的早期城市近代化,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城市发展的动力与阻力都是多重与变迁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俄英)、中央与地方、保守与改革、本地与外来、边疆与内地、多民族、多宗教等等二元更多的是多元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冲突与协调,都囊括在城市近代化这一巨大而又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而,探索边疆城市早期近代化,需要更为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洞察,长远的目光,细微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领导的标志性特点。领导创新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问题传输与知觉产生的阶段、沉思分析与灵感生成的阶段、方案设计与方案确定的阶段、方案执行与反复修正的阶段、经验总结与成果形成的阶段。领导创新过程,是中枢系统、智囊系统、信息系统共同参与的统一,是决策与执行的统一,是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统一,其成果是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的统一。中枢系统的领导者素质的高低是领导创新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对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加以研究。领导创新过程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具有综合性,但领导创新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特征对领导者素质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最大的软实力。当前群众路线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考验,面临世情国情党情的考验,面临构建和谐社会的考验。要把群众路线付诸实践,重要的是把它上升到制度层面。做群众工作要处理好服务与领导、满足与教育、深入与发动、情理与法理、外取与内修、认知与力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兰 《理论探索》2005,1(6):19-20
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人格的内涵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结构要素的和谐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是传统人格、现实人格与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纽结,亦是完整人格、道德人格和意志人格的和谐统一,同样是独立人格、健康人格与自由人格的和谐统一。感性与理性的互补与互促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并存,共时性的和谐并存与历时性的超越发展兼备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会贯通,共同为和谐人格的生成提供了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发展伦理学,是关于发展的目的追求、价值取向、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是对于发展所作的一种反思性、规范性研究,是对于实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道德反思,是对于符合自然本性和人的本性的、理想的和应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追求与畅想。发展伦理学是使个人与全人类生活向上的伦理学,是引导人们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0,(6):93-10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呼唤制度伦理建设。依据制度在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制度伦理体系由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以及政治制度伦理、经济制度伦理和社会文化制度伦理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伦理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为制度正义、社会效率和社会秩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效率与构建社会秩序的制度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率是制度正义与良序社会的物质承担者,良序社会的构建是制度正义与社会效率的出发点与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指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普通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决定了政府角色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是一体化的,政府是万能的、权力是无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是二元化的结构,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小政府大社会”。  相似文献   

10.
行政体制改革是关于行政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能定位、行政运行的制度安排。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与现实和有利于管理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来设置与定位;行政运行体制改革是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的“行政三分制”;行政组织体制改革是改革科层制,推进组织体系的扁平化;政社、政企关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形成政府、企业和社区三足并行的社会结构;公务员制度与选官制度改革要根据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理论武装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范畴。准确理解理论武装的科学内涵,需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理论武装的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理论武装科学内涵的逻辑层次主要包括:理论武装本质是思想闪电唤醒人民群众,理论武装主体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理论武装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武装过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过程,理论武装结果是入脑入心入行。准确理解理论武装的科学内涵,还需要处理好理论武装与理论灌输、理论武装与理论说教、理论武装内容与形式、理论武装与实践发展、理论武装与理论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领导权威确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紧密相连,同时,党的领导权威与人民性之间蕴含着理论、历史、政治与现实的辩证逻辑,两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的党政关系在政策过程中的折射。因此,分析党的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是正确实现党对政府的政治领导,使党的政策指导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一、党的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从严格的逻辑意义上讲,政党的政策不能直接称之为公共政策,因为公共政策应是能够解决公共事务并对公众具有直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目标与措施,而党的政策只能是对本党党  相似文献   

14.
刘文 《学理论》2008,(24):7-8
对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含义的理解,应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去理解。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理念,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还必须澄清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等几个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5.
蔡利民 《理论视野》2012,(11):13-16
哲学的产生与人类的生命体验相关,而生命体验的核心是灵魂与肉体、生与死、命运与偶然等呈现的人生二重性。哲学家思考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神、人与宇宙天地万物的关系,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的市场模式——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新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模式作为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一种替代形式 ,是对新时代、新环境的一种适应与回应 ,是西方国家摆脱管理危机的一种尝试 ;其指导理论主要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其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私有化、公共服务的付费制、竞争与合同制、内部市场、分权与权力下放、自由化与放松管制等。  相似文献   

17.
政府的职能是依法管理社会、维护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政府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社会经 济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民族的未来与前途。营造政府良好形象,是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齐心 协力,讲究科学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战略机遇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来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成果,是既有科学内涵又富于中国特色的战略发展观。应当全面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论”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实质:科学判断是前提、勇于实践是基础、开拓创新是关键、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实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3)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建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新时期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需在遵循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外在约束与内在自律相统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在理论、信念、品德和权利义务层面构建内化、激发、养成和约束三个维度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志凯  赵蓉  付宁 《理论导刊》2002,(11):40-43
在马克思那里,人与社会是相通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是相连的。因此,我们自然地将人的全面发展与什么是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探求和论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两种生产理论;其实践依据是苏联消亡的历史教训、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终结;其最终目的是想在人类社会的坐标上为社会主义定位,从而为党和国家推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以便排除“左”右干扰,统一全党认识,步调一致地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