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缅甸从1988一年91月起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政策,同年11月制定并颁布了“外资投资法案”,第一次准许外资企业在缅甸进行投资。但从1988年到1991年期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指协议投资额,下同)还达不到1000万美元;外资投资较大规模地进入缅甸投资开始于1993年。其增长趋势为:1988-91年期间,1000万美元;1992年1.04亿美元;1993年8.9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7.6倍);1994年3.32亿美元(比1993年减少63%);1995年17.44亿美元(增长4.3倍);1996年1-8月12.27亿美元(比1995年同期减少26%)。背景分析缅甸自1962年…  相似文献   

2.
一、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1986年老挝决定进行“新经济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1988年老挝政府制订、颁布了“外资投资法”,1994年将“外资投资法”修订为“鼓励外资投资法案”。1988-1993年期间,老挝的外资投资为数甚少,达不到2亿美元。1994年起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投资出现,1994年的外资投资额达25亿美元(投资件数为130件),比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14.5倍。1995年则比1994年减少了51.1%,减至12亿美元(投资件数64件);1996年1-6月又再度回升,增大到12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的全年的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显著增长,从90年代初的2000亿美元,达到2000年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但从2001年开始全球FDI连续3年下跌,2003年降到只有5600亿美元。2004年全球FDI出现强劲反弹,开始出现新一轮的增长态势,当年增长27%,2005年增长29%,2006年增长34%,超过了1.2万亿美元,2007年估计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的最高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4.
据越南税务总局统计,2001~2005年期间,越南财政预算收入总额约达755万亿越盾(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合477.84亿美元),年均增长17.1%。该局预测,2006~2010年期间越南财政预算收入将约达1400万亿越盾(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合886亿美元),比2001~2005年期间增长85.4%。其中国内收入(不含原油收入)约达850万亿~900万亿越盾(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合537.97亿~569.62亿美元)。在财政预算总收入中税费收入所占比重最大,约为92%~94%,国内税收比重上升。据该局预测,未来几年内国内税收年均增长14%~16%,所占比重上升,将从2001~2005年期间的53.7%上升到2006~2010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投资东盟现状分析 (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基本特征 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自从中国政府批准对东盟投资以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5—2006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由1.52亿美元增长到9.37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应从0.76%提高到1.79%。实际投资额应比这一统计数字大,因为这一数据未包括许多在东盟国家投资而未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未在中国商务部备案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6.
王龙虎 《东南亚》2006,(1):45-47
一、2005年越南经济发展状况2005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财政收入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外贸出口达322亿美元。吸收外资取得近8年来最好成绩,合同外资金额达58亿美元。外汇储备达83亿美元。2005年,越南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工业和建筑业占41%,服务业占38·5%,农林业占20·5%。服务业比重提高,农林业比重下降。2005年,越南经济发展大体有以下特点:(一)工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工业产值约达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工业企业产值约占…  相似文献   

7.
一、增长趋势概览1986年以后形成的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首先涌向泰国,泰国的外资投资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热潮”,1987-1989年期间是泰国的外资投资高潮期,这三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按批准投资额计算)达4136亿铢,比1960-86年(共27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649亿株,泰国银行公布的实际投资额)大5倍。但这一外资高潮期只持续了三年(1987-89年),便由于泰国很快地出现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局促”而于1990年从迅猛增长转向沉滞与下降。1990年的外资投资额(指批准投资额,下同)比1989年下降161%、1991年又比1990年下降38.1%、1…  相似文献   

8.
李莉 《东南亚》2007,(2):9-15
一、外资在东盟五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不断发展,并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显示,跨国并购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的并购驱动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近期增长。2005年全球跨国并购额达到7160亿美元,已经接近1999年至2001年跨国并购快速发展期第一年的水平。其中,跨国并购额超过10亿美元的特大交易有141起,接近2000年175起的峰值。在全球跨国并购浪潮中,外资在东盟五国的跨国并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越南投资环境和投资方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外国在越南直接投资概况在扩大和实行多样化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同时 ,多年来吸引外国投资的活动已成为越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从1987年外国投资法颁布至2002年2月底 ,越南已给近3700个项目(其中近3000个项目尚有效实施)颁发投资许可证 ,总投资额达460亿美元 ,其比重约占每年社会总投资额的1/4 ,外国投资已为其经济的增长和投资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 ,外国投资领域已创造13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34 %以上的工业产值 ,近7%的国家财政收入(不包括石油天然气) ,出口达3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一、台商在越南投资的现状分析(一)台商在越南投资的基本情况台商是越南主要外来投资者之一。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2003年7月10日公布的统计资料 ,2003年1至6月共核准外商投资项目计312件 ,金额为7.68亿美元 ,其中台商85个 ,占27.2% ,金额为1.55亿美元 ,占20.2% ,项数居外资首位、金额居第二位 ,次于英属维尔京群岛 ;自1988年至2003年6月底 ,台商在越南投资项目累计1146个 ,累计投资金额为59.74亿美元 ,为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仅次于新加坡。实际上 ,台商在越南投资金额应较上述越南官方正式统计数字超出许多 ,主要是因为未透过正式管道 ,利用越…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积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好时机。现在,中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5.5亿美元。截至2007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已达4541乙美元。  相似文献   

12.
越南实施革新开放政策以来,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本文从国别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3个角度对越南吸引FDI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分析FDI给越南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越南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外商投资者到越南投资.由于越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越南经济增长很快,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在越南经济增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3~2009年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和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对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新加坡、越南的FDI及新加坡对中国的FDI促进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出口总贸易;中国对文莱、柬埔寨、菲律宾的FDI及文莱对中国的FDI促进出口贸易;中国对柬埔寨的直接投资促进进出口总贸易;泰国对中国的FDI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出口总贸易间存在替代效应。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具有极强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Aspiring to further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Vietnam is confronted with tremend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Issues to be addressed are not only technical questions such as tariff reductions, abolishing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 the investment regime or the gradual giving up of the foreign trade monopoly. Much was achieved but more challenges are laying ahead. If trade is to continue to serve as an engine of growth, Vietnam must develop a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y for trade expansion, which fits into an appropriat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s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legal system are as important as human capacity building and an appropriate infrastructure for attracting FDI and expanding exports. Three prominent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jects facilitate the process. They are a severe test of Hanois administrative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but also demonstrate the governments obligation to restructure the nat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越战后美国对印支难民的安置与其地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支3国(越南、柬埔寨、老挝)1975年后出现的难民潮中,有大批人移居美国。美国出于现实利益需要和人道主义原则而接纳了他们。最初的难民在经过收容中心后,被安置到全国不同的居留地。他们跟着又与后来的难民分别通过家庭团聚、政府的"疏散政策"以及重择高福利居留地等方式,先后进行"二度移民",从而形成了印支难民在美国地区分布的基本格局。这一分布是高度不平衡的,高集中性的。  相似文献   

17.
Few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aise as much heat as the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private sector in the form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ost recen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brief history of FDI is given. This is followed by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u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linking FDI, growth, and poverty. The available empirical evidence is then discussed. It is argued that it is not a question of whether FDI is good or bad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at its impact is determined by the terms upon which FDI is accepted. Although overall the evidence on FDI, growth, and poverty is not conclusive, research has had a tendency to suggest that the benefits of FDI are linked to the FDI policy regime; and that the current orthodoxy of maintaining a highly liberal FDI policy regime leads to a situation whereb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a precarious trade-off to make between attracting FDI and maintaining policy instruments to extract the benefits of any inflows.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often considered an objective fact, Britain's “East of Suez role” was actually a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As such, it was dependent on the continued ability of Britain to “make” that role and other important players to “cast” Britain into it. But the Wilson government's initial support for East of Suez had the paradoxical effect of bringing its coherence into question. Without a British future in Aden, East of Suez was increasingly linked solely to the Far East, where, with the end of Confrontation in 1966, the argument for staying lost much of its force. Other interested Powers were also increasingly unable to cast Britain into the role: the nationalist tid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ribulations in Vietnam being primary factors. The article thus shows that thinking through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alisation prov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ithdrawal than by resting on economic or domestic political factors alone.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印度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作用是多维度的,本文从多个视角透析FDI对印度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作用,从而揭示FDI对印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对中国利用FDI的启示,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印度经济发展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长吉图先导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总体规模小、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强承接能力的产业偏少、资金到位率波动明显且水平偏低等问题,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该重点抓好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明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重点区域、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协调区域招商引资政策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