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 ,他不仅爱诗 ,还写诗、改诗、录诗、评诗 ,他的诗人气质、诗人风范 ,使人折服。写 诗1 91 4年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 ,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 :“极目青郊外 ,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 ,搏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前者以忧愤的心情 ,深刻揭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罪行 ;后者通过对祖国大自然的描写 ,抒发了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强烈情感。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 ,刊登在天津南开中学《敬业》杂志创刊号上。 1 91 6年写就《送蓬仙…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是声名赫赫的元戎。“经纶外,诗词余事”,他也能诗。现在所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作是早年在云南用杜甫《秋兴八首》韵吟成的咏菊篇,颇能显出戎马诗人的本色。陈毅说过,总司令的诗有总司令的本色。郭沫若是开一代诗风的文豪,也是有过投笔从戎的革命春秋的斗土,周恩来称赞他“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郭沫若和朱德的诗交持续了40年,贯穿着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这种诗交不但带有个人的情谊的色彩,更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郭沫若和朱德结识于1926年10月,时值北伐高潮。次年3月末,郭沫若…  相似文献   

3.
短言出精品     
古人云:“文贵精,言贵简”。何以见得?请看:乾隆当了60年皇帝,写下的诗文,仅《乾隆御制诗》就收存41800首,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诗人的存诗数量。可迄今为止,有哪一部文学史把他当作诗人带上一笔?相反,宋代诗人潘大临诗作无几,他的《题壁》诗刚写完“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催租人即到,大为扫兴,终未写成。但这句诗却成了千古绝句,岂不引人深思么?  相似文献   

4.
1917年9月上旬,周恩来登轮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七绝一首,即世人所知的大江诗。周恩来的诗通篇意境壮阔,格调高昂,含蕴深刻。读之,一位英姿勃发、气度不凡的爱国青年形象便突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油然而生景仰之情。当这首诗从1977年开始风靡全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这首诗原件的收藏者张鸿诰。作为同学,他与周恩来有着很深的情谊。  相似文献   

5.
“人名”入诗古来有之,作为伟人,毛泽东既是诗人政治家,又是政治家诗人,他在创作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时,常用“人名”为诗词增亮添彩。  相似文献   

6.
1977年冬的一天,作曲家傅庚辰在胡乔木家里谈起了想为周恩来写一首歌。胡乔木的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周恩来写的诗词。傅庚辰当即请她帮助先期参观,后在展厅看到了周恩来诗词手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很快便谱成了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并由歌唱家黎信昌试唱录音。1978年春节,傅庚辰闭门谢客,倾尽心血修改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经过反复思考,他根据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形象意蕴,把它构思成一幅音画,分为“江潮”、“高歌”…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毛泽东诗词,更能领略到他那纵横捭闻,气势雄伟,波澜壮阔,别具匠心的横溢文采,伟岸的革命家的胸怀。周恩来曾评价说:“我们的主席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的确,在他的诗词中融入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神,浓缩了中国几千年风风雨雨的漫漫历程,他不愧为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8.
诗海潜思     
一、诗者,根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视为诗的根。的确,感情,是诗的原动力,是诗的生命之根。诗,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深层次的感人形象;诗,是诗人感情的纯真流露,是诗人心弦上弹奏出来的感情之歌。 诗人的感情,是美的火花的迸发,是深处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3,(4)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虽然12岁时就离开了故乡,整整66年没有回故乡一次,但他深深地眷恋着故乡。每当有人向他问及故乡,他总是深情地说:“淮安是个好地方”。他在少年时代的作文中多次袒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乡愁。在《射阳忆旧》一文中,周恩来赞故乡“自古名郡”。在他所写的小说《巾帼英雄》中,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周恩来在主办的学生报刊上经常介绍故乡学生的作品,曾大加赞赏家乡学生“忽地淮阴有伟人”一诗,流露了作为伟人韩信故乡人的自豪之情,却不知自己最后也成为更让故乡人骄…  相似文献   

10.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15):53-54
我固执地认为,诗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以诗名,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诗人;一是诗以人名,这就要在诗人前加个头衔.诸如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书记诗人”、“市长诗人”、“部长诗人”、“将军诗人”等。张庞是我的老首长。30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野战部队做宣传工作。进入21世纪.他被许多人称为将军诗人.我习惯性地认为,他也应该属于后一类。近时,他送来一套五卷本《军事与文学的互访·张庞诗文集》,我置于床头.夜夜静心品读,慢慢地.将军印象淡去了.诗人形象站起来。此时我才醒悟,过去的固执和习惯.至少对于张庞是偏见。不过.有一点我不会改变——诗人终究只能用作品来说话.作品是诗人的立身之本.是诗人的唯一光环。  相似文献   

11.
诗人与酒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便有着难解难分之缘。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中仙”,并说李白“嗜酒见天真”。然而杜甫自己又何尚不是如此?“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他是把酒看作同饭一样重要的!说来令人心寒:公元770年,未满花甲的杜甫竟因饮酒过量而醉死了。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沉痛的一笔。这点,一些古代学者不忍心看到他们崇拜的“诗圣”就这样“饱死”,往往避而不谈,有的甚至加以否认,这完全不必要,正史所载杜甫“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是无可辩驳的史实。被酒醉而死的伟大诗人,也许只杜甫一人,但在醉中发泄情感的诗人,却是相当普遍的。情为诗之根,诗为情之苗,诗是抒情言志的产物,诗人的情感世界相当丰富——否则就成不了诗人。酒中含酒精,喝多后大脑被酒精中毒曰:“醉”,这“醉”导致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不能自我控制,不少清醒时自戒不能  相似文献   

12.
诗人周恩来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泽东是诗人,实属当之无愧。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足可传颂千古。陈毅是诗人,也是名符其实,一首《梅岭三章》悲壮绝伦,令人荡气回肠。然而称周恩来为诗人,似乎难为人所公认。殊不知,周恩来一生中虽然诗作不多,但不是说他不善作诗,而是在他“认定的主义是不变了”之后,一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竭智尽力,日理万机,写诗的时间也就难免被挤掉了。目前,周恩来流传下来的一些诗作,大多是在青年时创作的,但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白话诗。无不是隽永深醇的上品之作。  相似文献   

13.
常海 《党史博采》2003,(11):36-38
周恩来“大无畏精神”挽救危局 张学良“一本初衷”舍身为国 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而周恩来更是在张学良心目中留下了不泯的印象,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1936年4月9日夜,在国难深重的时刻,俩人在延安(时称肤施)初次秘密会晤,谋求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14.
1986年被广州市民评选为广州市“十大公仆”之首的许士杰同志,是一位备受群众爱戴和尊敬的政治家。但与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官员不同的是,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是诗人。他是一位政治诗人,一位以诗表达政治抱负,记录政治风云的政治家。他  相似文献   

15.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因为他处于躬耕归隐的质朴生活,于是他的诗殆无长语的省净,而在其省净质朴的简洁之外,又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富大可研求的深意。因而,赏爱渊明诗的读者,包括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元遗山《论诗绝句》中那“豪华落尽见真淳”,是说陶渊明化繁杂为单纯的独到的境界。而宋朝诗人黄峪所云“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诗人玉屑》)则直抒了陶渊明为诗为人的“真”。首句“一语天然万古新”是说陶诗语出天然,万…  相似文献   

16.
名人的自勉联与诗○晓晓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与诗中,有一类是名垂青史者写下的自勉联与言志诗,在对联与诗的百花苑中独具异彩。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他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望崦嵫而勿迫/恐之...  相似文献   

17.
诗心未负江山债,诗人非属江郎才, 历难更开新诗境,黄河九曲诗汛来。这是“文革”结束后,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赠友诗,这也是贺敬之自己的心声。贺敬之,时代造就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他的歌,不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而且展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的特色。歌剧《白毛女》为他执笔创作,“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扎呀扎起来”……一个苦难中的女孩,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写出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渴望,对延安生活的向往……“过去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鲜花开满山”溢满诗人的满腔激情、大生产的热火朝天……贺敬之,以诗著名,以歌传世;时代造就了诗人,诗人为时代而歌。  相似文献   

18.
陈国民  华烨军 《湘潮》2006,(8):51-52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无题七绝,是周恩来1917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前写就初稿,1919年3月回国前书赠留日同学张鸿诰的。周恩来书赠张鸿诰的七绝手迹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手迹为横幅,诗的左侧跋语云“: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慕天,醉罢书此,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手迹上尚有3枚闲章(为后来张鸿诰所加),诗前1枚,跋尾2枚。张鸿诰是吉林长春人,生于1897年,长周恩来一岁。张鸿诰和周恩来是…  相似文献   

19.
2002年,诗人臧克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谈到了当年《诗刊》创办时向毛泽东征稿的情形,但对那份致毛泽东的征诗函是谁起草的,老人却“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是自己用毛笔抄写到信纸上的。实际上,那封一下子打动了毛泽东的征诗函,是诗人徐迟起草的。而点燃他起草这封征诗函激情的,却是另一位诗人冯至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王锦慧 《党建》2013,(8):61-6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当读到这著名的诗句,就会想起杰出诗人臧克家先生。他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生涯近80年之久,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生命就是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