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指向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围绕此问题,因时代条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共自建国后进行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历程并取得了卓著而辉煌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辛探索及取得的理论成果是第二次相结合的基础;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形成标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第二次相结合的多方面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双层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本文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发展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要求,目的在于“整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然,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我们需要借助把握它的科学体系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概念之间的逻辑演变决定和反映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最早可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概念,以后又依次经过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概念,直到在党的十七大上水到渠成地演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峻  毕宏谦 《工会论坛》2010,16(3):153-1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新概括,本文着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作一个综速。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总结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起点,可将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根据这一体系的内在逻辑可以将其构成要素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础、三大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指向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围绕此f*q题,因时代条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伟大开篇、系统形成以及多方面丰富和发展等阶段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历程并取得了卓著而辉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演进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实现的,是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这一宏大叙事中不断生成和拓展出来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把中国社会主义置于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中加以审视,思考中国的命运,设计中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逐步地、自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人本性、创新性、开放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首先应当做到"五个必须区分":区分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区分现代社会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区分后发展国家先后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区分两种不同涵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分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混淆不同的概念是导致理论混乱和实践偏差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需要认真总结中国实践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历史经验,尽力揭示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的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历史起点、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特性主要有:鲜明的阶级民族性、紧密的历史连续性、严密的结构整体性、鲜活的现实时代性和灵活的发展创新性。这个体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3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是改革创新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我们是从改革创新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改革创新精神将继续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任何理论体系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范畴呈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也不例外,它既是反映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其特性与关系的基本概念,也是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手段和工具。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特性和功能,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并创新其范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作为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从纵向看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征,从横向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人民性的的特点。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命运是多舛的。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曾被允许存在和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即被视为“非法”;此后的20多年里,在它“死”后仍被反复批判;改革开放以来,私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种发展,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是一个重大、严肃、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按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消灭阶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过程而不是它的前提,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在一定范围里的存在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就是合理的、必然的。只要对它有科学的认识,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有力的调控,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能力领导、监督和管理好局部的资本主义和限量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